毫米大小水滴里竟然有一个实验室


毫米大小水滴里竟然有一个实验室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魏昕宇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说到弹珠 , 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 。 童年的时候 , 几位要好的小伙伴放学后聚在一起玩耍 , 拿出各自心爱的弹珠 , 或者彼此撞击 , 或者比赛谁的弹珠先滚进洞里 , 玩得不亦乐乎 。 这样的情形 , 相信已经成为许多朋友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
今天 , 笔者要向大家介绍一种特殊的弹珠——“液体弹珠”(liquid marbles) 。 顾名思义 , 制作这种弹珠的材料不是大理石或者玻璃 , 而是液体 。
液体弹珠如何制备?
很简单 , 例如只要把一滴水滴在铺满聚四氟乙烯微粒的盘子上 , 然后摇动盘子 , 让水滴滚动几番 , 水滴表面就会沾满聚四氟乙烯的微粒 。 这时 , 我们会惊奇地发现 , 这滴水变得像小石球一样在固体表面滚动自如 , 毫无阻力 。 此时 , 我们就得到了一颗液体弹珠 。
三种不同的液体弹珠 , 表面的固体微粒分别为聚四氟乙烯(A)、石松孢子(B)和炭黑(C) , 前两种固体为疏水材料 , 炭黑则略具亲水性 。 (图片来源:Edward Bormashenko, Langmuir, 2017, 33, 663)
这里提到的聚四氟乙烯就是大名鼎鼎的不粘锅涂层特氟龙 。 聚四氟乙烯的一大特点就是不容易让水沾在其表面 , 但是在制备液体弹珠时 , 怎么遇到水滴 , 它们又主动“贴上去”了呢?
要理解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 , 我们必须弄清问题的本质 。
液体弹珠的形成和表面能有关
同样的一滴水 , 为什么在有些物质表面会很容易铺展开?例如洁净的玻璃上 , 而在聚四氟乙烯这样的表面上又会倾向于保持原先的液滴形状呢?
这归根结底是能量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
在固体内部 , 组成它的分子或者原子总是被“自己人”环绕 , 但在固体表面 , 这些原子或者分子必须面对“异端”——空气分子 。 这就造成了一个额外的能量 , 我们称之为表面能 。 它可以被理解为创造一个新的表面所需要的能量 。 就像高处的物体会自由下落以减少重力势能 , 一个体系也总是试图让自身的表面能降至最低 。
如果在固体表面铺上一层水 , 那么固体表面虽然不再和空气接触 , 但会和水接触 , 而水分子则与空气分子保持接触 。 因此 , 原先固体-气体界面的表面能被固体-液体界面和液体-气体界面的表面能所取代 。
对于玻璃、金属等固体来说 , 与空气接触实在是“太痛苦了” , 在表面铺满水后 , 虽然看起来表面能由一份变成两份 , 但总的能量反而下降了 , 整个体系变得更加稳定 , 因此它们非常“欢迎”水在其表面“安营扎寨” 。 用术语来讲 , 就是能够被水浸润 。 这样的固体 , 我们称之为亲水材料 。
相反 , 对于聚四氟乙烯等固体来说 , 和水相接触并不比和空气相接触强太多 , 何况又平添水和空气界面的表面能 , 总的能量不降反升 , 自然没必要如此“折腾” 。 因此当我们把一滴水放在聚四氟乙烯表面上时 , 虽然重力仍然会促使液滴流动铺展 , 但当液滴足够小时 , 重力的“话语权”变得可以忽略不计 , 此时液滴仍然会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的球形 。 像这样的固体 , 我们称之为疏水材料 。
但当我们站在液滴的角度考虑时 , 就会发现问题又不一样了 。
聚四氟乙烯表面上的水滴并不是完全保持球形 , 而是会发生一定的变形 , 从而与固体表面相接触 。 这意味着对于水来说 , 哪怕是与疏水的表面相接触 , 仍然好过与空气接触 。 因此 , 水滴其实“欢迎”聚四氟乙烯的微粒停留在自身表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