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膜”咒,释放更多中国“膜”力


打破“膜”咒,释放更多中国“膜”力



新材料产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 。 近年来,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不断加快 。 “十四五”时期, 新材料的发展更是被提上了日程 。 为此, 本报推出系列报道, 带你走近新材料, 了解它们的技术发展, 展望它们的产业前景 。
这两天, 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柯振宇, 正蹲在南通能达水务有限公司进行技术优化 。 经由一道道膜的过滤, 制浆、造纸废水里滤出盐酸和烧碱……
这些废水, 来自江苏王子制纸公司(以下简称王子制纸) 。 9年前, 也是在这里, 时任江苏省省长助理兼科技厅厅长的徐南平, 带领团队用膜技术, 帮王子制纸化解了危机、顺利开工 。 如今, 这里每天过滤浓缩的制浆尾水达3.2万吨, 造纸尾水的日处理量约达1万吨 。
“十三五”以来, 我国膜产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速在15%左右;2019年, 我国膜产业总产值已达2773亿元, 较“十二五”末翻了一番 。
“除了水处理, 我国膜产品大量应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 也出口到东南亚、德国、美国等地区或国家 。 ”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技术研究所、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范益群告诉采访人员 。
膜技术可实现分子级过滤
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两个重大环境问题 。 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的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利用特殊材料的膜, 外加动力, 可以分离水中的小分子、固体颗粒等物质 。 这种技术兼有分离、浓缩、纯化等功能, 而且高效、节能、环保, 能实现分子级过滤, 过滤过程简单、易操作、能耗低、效率高 。
“近年来, 高性能膜材料技术快速发展, 污水处理厂、家用净水器都广泛地使用了膜技术,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 成本也在快速下降 。 ”与膜材料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范益群, 对中国膜材料的发展如数家珍 。 他说, 膜材料根据应用领域可以分为水处理膜、气体分离膜、离子交换膜、特种分离膜 。 其中水处理膜又可根据孔径和功能, 分为超滤膜、微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等 。
范益群介绍, 超滤膜的孔径一般在0.1微米以下, 可以过滤水中的细菌、病毒、胶体、大分子, 可以用在食品加工业中, 例如, 过滤、拦截豆制品加工后液体中的大豆蛋白 。 微滤膜的孔径大多在0.1微米以上, 多用来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降低水体的浊度, 还可以过滤水中的细菌, 一般在河道的净化中多有使用 。 纳滤膜顾名思义, 膜内的过滤孔径可以达到0.002微米, 除了可以过滤水中的腐殖酸、农药化肥残留等大分子物质, 还能过滤钙镁离子, 软化水体, 但又可以保留一部分矿物质 。
过滤孔径最小的是反渗透膜 。 “反渗透膜孔径非常小, 只有水分子可以透过 。 它利用膜两侧的静压差作为推动力, 实现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以及高纯水生产中 。 ”范益群说 。
多个领域都离不开这张膜
目前, 在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工业用水处理、市政污水再生处理、市政自来水提质改造、家用净水器市场等领域, 膜技术大显身手 。
该技术的应用, 曾一度为王子制纸一项陷入绝境的大项目力挽狂澜 。
2012年, 王子制纸打算在江苏启东修建一条制浆废水排海管道, 消息传开后, 世代以渔业为生的启东老百姓, 开始担心造纸制浆废水会影响生态和近海渔业养殖 。
关键时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膜科学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徐南平主动请缨, 带领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研究所的40多位研发人员, 开始攻克造纸制浆废水“零排放”的世界性难题, 提出了成套设计工艺, 打消了民众顾虑, 帮助地方与企业走出了困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