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卫星崛起 规范化管理如何破局?


纳米卫星崛起 规范化管理如何破局?



纳米卫星有无限可能 , 越来越多的公司对其表现出极大兴趣 。 而随着技术发展速度加快 , 将纳米卫星送入轨道的成本越来越低 。 除了进行太空探索之外 , 这些卫星还可以提供更多社会价值 。
但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过去几年在批准纳米卫星的发射上 , 存在着混乱和反复无常的情况 。
纳米卫星 , 无限可能
和智能手机一样 , 卫星也得益于过去几十年的技术进步 , 体积越来越小 , 发射费用也越降越低 。
这使得环绕地球的微型、小型卫星数量猛增 , 同时也改变了我们了解宇宙的方式——配有相机的纳米卫星发送了此前人们未曾目睹过的图像;太空直播和纪录片拍摄对教育有极大价值;实验室项目也能更方便地送入太空轨道 。
立方体卫星(CubeSat)就是一种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的低成本微小卫星 , 它们差不多只有一条面包大小 , 重量也只有几斤 。 这一项目最早始于1999年 , 由加州理工大学与斯坦福大学联合完成 。 这些卫星使用现成组件 , 制作简单 , 尺寸多元 , 小到1个基本单元(1U) , 大到3个以上基本单元 。 它们成本低、功能密度大、研制周期短、入轨快 , 还可通过组网形成星座 , 实现对海洋、大气环境、船舶、航空飞行器等的监测 , 展示了一种低成本的深空探测方式 。
美国Planet公司的迈克·萨菲扬表示:“很多大型卫星无法执行的特殊任务 , 立方体卫星却可以轻松完成 。 ”该公司的Dove星座有约200颗这样的在轨卫星 , 每天都能拍摄到分辨率极高的地球照片 , 向人们展示高清晰度的地球风貌 。
利用这些图片 , 农民可以监视庄稼的长势;担忧气候变化的科学家可以监测几天、几周甚至几年之内冰川退化的状况;灾难救援人员也开始使用相关数据拯救飓风或洪灾中的受难人群——这些数据推进了我们看待、分析和探测地球的方式 。
不过 , 随着大批量微小卫星的升空 , 如何更加规范管理这些“小家伙” , 已成为国际外太空领域的热点问题 。
瞄准时机 , 争相升空
美国负责审查卫星项目的正是1934年成立的独立机构——FCC 。 FCC直接对国会负责 , 通过控制无线电广播、电视、电信、卫星和电缆来协调国内和国际的通信 , 负责授权和管理除联邦政府使用之外的射频传输装置和设备 。 无论是无线电应用产品、数字产品还是卫星通信 , 在美国都需要FCC的认可 , 也就是“FCC认证” 。 FCC委员会调查和研究产品各个阶段的安全性 , 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
现在 , 微小卫星在通信领域如火如荼 。 美国最具盛名的私人航天企业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已正式加入战场——2016年11月 , SpaceX向FCC递交了首批发射4425颗互联网卫星的申请;今年2月 , SpaceX的“猎鹰9号”携带两颗卫星升空 , 此前严格保密的“星链”(Starlink)计划终于拉开序幕 。
据FCC资料显示 , 这一计划由1.2万颗卫星组成——大约10倍于现役卫星数量 , 2倍于人类历史上所有发射卫星数量 。 其计划一举改变既往高成本、低可靠性的网络 , 直接弥补全世界范围的互联网“缺口” 。
无独有偶 , 波音公司也向FCC提交了发射2956颗互联网卫星的申请;而去年5月 , 一网(OneWeb)公司向FCC递交了超过700颗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LEO)的运营许可申请 , 用于构建空间互联网 , 并于同年6月获得批准 。
FCC审批 , 混乱无常?
今年早些时候 , 硅谷一家名为Swarm的公司未经批准发射了4颗立方体卫星 , FCC对此作了严厉斥责并宣布撤销其另外4颗卫星的发射授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