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从我国走向全世界 有对“双胞胎”基因很关键( 二 )


把野生大豆中的优良基因“捡回来”
【大豆从我国走向全世界 有对“双胞胎”基因很关键】有趣的是, 最初孔凡江并没有想到这对“双胞胎”基因跟驯化有关系 。 “最开始我们只是普通的做定位, 寻找早熟晚熟的基因 。 后来发现只有当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亲本进行杂交, 才能找到Tof11和Tof12 。 ”这是否意味着和5000年前驯化开花期的变化有关系?孔凡江顺藤摸瓜, 果真找到了 。
该研究对大豆在不同纬度地区种植将产生什么影响?孔凡江表示, 研究揭示了大豆不同纬度生态适应性的机制, 为不同纬度的大豆育种提供了理论指导和重要的基因资源 。 以后栽培大豆的选种、育种将更加有针对性, 节省选种时间 。
“驯化过程中野生大豆50%的遗传多样性在栽培大豆中丢失 。 因此, 通过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关键基因及其分子机制, 我们可以试着把野生大豆驯化中丢失的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重新‘捡’回来, 运用到现在分子设计育种中, 观察其能否提高产量 。 ”孔凡江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