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筱林介绍, 世界上翼龙种类大约有200种, 哈密翼龙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种类 。 他们从十多年的考察中发现, 哈密翼龙化石数量巨大, 属种单一, 多样性较低 。 对这一新的翼龙类群的发现和研究, 使他们对翼龙的性双型、个体发育、翼龙蛋及其蛋壳显微结构、生殖和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
“大量翼龙蛋、胚胎和头骨等骨骼化石的发现, 显示哈密翼龙具有群居的生活习性, 而且这里很可能是它繁殖产蛋的地点之一 。 ”汪筱林说道 。
小翼龙需要父母照顾
在此之前, 因为翼龙化石的缺少, 古生物学家对翼龙的胚胎和生殖发育等方面的了解十分有限 。 此次研究在这方面取得若干重要进展 。
通过对42枚翼龙蛋化石进行显微修理或CT扫描, 汪筱林等人发现, 哈密翼龙后肢发育速度较前肢快, 孵化之后的婴儿具有地面行动能力, 但还不能飞行 。 因为牙齿萌发较晚, 很可能也不能主动捕食, 需要父母进行喂食或者照料 。
科学家选取了哈密翼龙的两枚胚胎化石和数件幼年到接近成年个体的长骨进行研究, 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对翼龙胚胎进行组织学切片和显微结构研究 。 他们发现, 翼龙胚胎主要由编织骨组成, 这是一类包含大量血管道的组织类型, 代表了最快速骨骼生长速度, 是一种在胚胎期和婴儿期才会出现的骨组织类型 。
几件幼年到亚成年的大小不同的上肢骨骼则主要以纤层骨为主, 这同样是一种生长速度较快的骨组织类型, 说明翼龙具有较快的生长发育速度 。
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也存在不同 。 即幼年个体只具有纤层骨, 亚成年个体出现内层环状骨板, 这是一种缓慢生长的次级骨组织, 代表了骨髓腔已经停止生长, 也是性成熟的一个标志 。 接近成年个体不仅骨髓腔停止生长, 在最外层也会出现两层生长停滞线, 这是生物体周期生长留下的标志 。 因为这条线代表一年, 所以最接近成年的个体在死亡时至少有两岁, 但还没有完全达到成年 。
湖泊风暴导致翼龙集体死亡并掩埋于此
通过沉积学和埋藏学观察, 研究人员发现哈密翼龙蛋和骨骼化石主要集中在含有横向不稳定的富含红色泥岩砾屑的灰白色湖相砂岩中, 据此推断化石集中区曾是一片湖泊, 翼龙群栖息在此并以捕鱼为生 。 而在翼龙化石地层剖面上出现了多层高能风暴沉积层, 这是多次湖泊风暴事件的证据 。 汪筱林解释说:“突发的湖泊风暴事件把翼龙巢穴中的大小翼龙和翼龙蛋带入湖中, 经过短时间漂浮聚集后, 大量遗体被一起沉积埋藏 。 ”
化石富集层厚度都不大, 所有化石毫无例外地富集在具有砾屑的高能风暴沉积中, 而且骨骼化石虽然分散保存, 但每一块纤细中空的骨骼几乎都是完整的, 细长的头骨牙齿、薄薄的头饰都与头骨或下颌关联且保存完好 。 这为科学家提供了最好的证据:这些数量巨大的翼龙蛋化石很可能经历了多次湖泊风暴 。 这种高能的风暴经过翼龙的巢穴, 将翼龙蛋及生活着不同大小、不同性别的翼龙带入湖中岸边, 经过短时间漂浮聚集后, 与被撕裂分散的翼龙遗体一起被快速埋藏 。
汪筱林介绍, 哈密翼龙属于大型翼龙类, 其成年个体的翼展可达3.5米, 幼年个体十几厘米 。 此次发现的翼龙蛋化石长轴大多在6厘米左右, 成椭圆形 。
天山哈密翼龙最早发现于2005年, 经十多年戈壁野外考察, 哈密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龙化石产地, 其中翼龙和翼龙蛋化石对了解揭示翼龙生命史和深入了解白垩纪古环境、古气候和古地理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被称为“哈密翼龙伊甸园” 。 (本报采访人员 王瑟 本报见习采访人员 秦伟利)
推荐阅读
- 揭秘青藏高原4万年前的人类活动 这个发现有多重要?
- 科学家首次观察到乌鸦能用多个部件搭建工具
- 我国科学家发现裂谷热病毒治疗性抗体
- 免疫系统“刹车”分子调控新机制新发现 有助肿瘤免疫治疗
- 中国科学家发现植物细胞“自杀神器”
- 我科学家发现三种干细胞可体外重构胚胎
- 我国科学家发现: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液活检可发现早期肝癌
- 研究发现1亿年前甲虫靠“吐舌头”捕食
- 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 发烧能促进免疫细胞“运动”
- 我科学家发现抗击肝癌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