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克隆人,现实中的克隆技术( 二 )


那么,现实中,我们离克隆人究竟还有多远呢?
虽然大众所熟知的克隆羊多莉诞生于1996年,但早在20世纪初期,科学家们就已经开始进行动物克隆研究了,至今已近百年 。
1928年,德国科学家汉斯·斯佩曼用含有初步分化的细胞核和受精卵细胞质的蝾螈细胞培养出了蝾螈个体,为以后的体细胞克隆研究奠定了基础 。
汉斯·斯佩曼(Hans Spemann,1869-1941),获195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1952年,科学家罗伯特·布里格斯和托马斯·金首次实现了以卵细胞为受体的核移植动物克隆实验 。 他们将青蛙的卵细胞去核,然后将分离得到的青蛙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培养出了发育正常的蝌蚪 。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核移植动物克隆实验,是克隆技术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
1958年,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克隆出了世界首例体细胞核移植动物——非洲爪蟾 。 这意味着,动物克隆不再仅依赖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已经分化的成熟体细胞的细胞核也可以,体细胞核也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
约翰·戈登(John Grudon),因在体细胞核移植研究中的贡献获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1963年,我国科学家童第周首次成功克隆了亚洲鲤鱼 。 1973年,童第周成功将亚洲鲤鱼的基因移植到欧洲鲫鱼中,首次实现了种间克隆 。
1984年,英国科学家利用1952年以来一直沿用的核移植程序(细胞核+去核卵细胞),首次成功将核移植克隆技术应用到哺乳动物身上,得到了克隆绵羊 。 尽管他们使用的细胞核来自胚胎细胞,而非成熟的体细胞,但是他们的成功为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提供了依据 。
1996年,大名鼎鼎的“多莉”诞生,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克隆成功 。
克隆羊“多莉”和它的创造者之一伊恩·维尔穆特
自此之后,多种哺乳动物通过体细胞克隆成功:小鼠、牛、猪、马、骡子、非洲野猫、狗、雪貂、狼、水牛、单峰骆驼等[2] 。
科学家已经成功用体细胞克隆出的哺乳动物(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但是,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未取得成功,直到2018年 。
2018年1月25日,顶级生物学期刊《细胞》(Cell)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孙强研究团队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两只猕猴“中中”和“华华” 。
【电影中的克隆人,现实中的克隆技术】克隆猴“中中”和“华华”
这是克隆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细胞》杂志的主编这样评价道:“该成果是一项令人兴奋的、意义非凡的工作,是全世界同行科学家花了20多年时间才打到的里程碑 。 它有潜力引发动物研究的革命并帮助研发治疗人类疾病的新方法 。 ”[3]
至此,在技术上,我们离克隆人只剩一步之遥 。
现在,人类站在了这样一个岔路口:
向“左”一步,是克隆人的时代,我们有可能将科幻电影变成现实 。 生病需要器官移植了,缺少廉价劳动力了,孩子不幸遇难了……没事,可以求诸克隆人技术,但由此引发的伦理、社会问题等必然激增,并且可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可预知的重大风险 。
向“右”一步,则是相对保守但更为稳妥的未来世界 。 人们更加谨慎地对待克隆技术,克隆人被禁止 。 但我们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克隆猕猴等灵长类动物,加速对人类大脑、遗传特性、各类疾病的生理病理机制等许多科学研究的步伐,加速相关药物和治疗技术的研发 。
我们常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 栗子认为,这句话用在克隆技术上尤为合适 。 我们不能放松对克隆技术的监管,不顾伦理和社会问题贸然克隆人;也不能因为对克隆人的恐慌,就放弃其他克隆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 与核技术等其他科技一样,克隆技术的出现只是人类探索世界过程中科技进步的一个必然结果,它本身并无好坏之说,关键在于人类如何使用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