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克隆人,现实中的克隆技术


电影中的克隆人,现实中的克隆技术



在新片《克隆人》中,曾经的大帅哥基努·里维斯饰演有儿有女、略微发福的中年科学家威尔 。 影片开始后没多久,暴雨天气行驶在山间小路的威尔一家五口就出了车祸 。
威尔在车祸中幸存了下来,但是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却不幸遇难 。 在最初的悲痛过后,威尔意识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也许可以“拯救”他的家人 。 原来,威尔的科研团队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正是克隆和意识转移 。
于是,接下来的电影剧情就是威尔如何在巨大的透明“水缸”中,培养出克隆体;又如何攻破研究难关,将亲人原来的记忆移植到新的克隆体大脑中;以及最终如何打败反派大Boss,一家人终得团圆(而为他两肋插刀的好友却领了盒饭)的故事 。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略显老套,“五毛”特效也毫无新意,但好在节奏紧凑、故事完整、演员演技在线,栗子觉得还算值回票价 。
好了,言归正传,说回我们今天的主题——克隆 。
克隆,简单来说,就是无性繁殖 。 这一生物学专业词汇为大众所熟知,要拜克隆羊“多莉”所赐 。 1996年,英国科学家基思·坎贝尔和伊恩·威尔穆特用成熟体细胞成功克隆了一只羊,并将它命名为多莉(Dolly) 。 多莉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的哺乳动物,是克隆技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
可能得益于上世界90年代已经逐渐成熟起来的通讯和信息技术,克隆羊多莉的问世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对克隆技术的关注和讨论,一时之间,多莉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 在此之后,克隆成为大众词汇,克隆题材的科幻电影层出不穷 。
2000年斯瓦辛格主演的电影《第六日》中,在克隆技术发达的未来社会,人们可以花钱随意克隆死去的宠物,并且将原宠物的记忆也移植到克隆体内,使得克隆出的宠物依然记得原来的主人;克隆人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虽然法律“第六日禁令”严格禁止克隆人,但是生物公司巨头却私下偷偷克隆死去的富人,为富人续命 。
2001年尚格·云顿主演的《复制人》(又名《复制杀人魔》)中,人们通过克隆技术“复制”了一个杀人狂,希望通过研究复制人的行为,找到杀人狂的线索并将他逮捕 。 然而,复制人却拥有和杀人狂不同的性格、行为 。
《逃出克隆岛》电影画面,图中是克隆人培育舱
2005年的《逃出克隆岛》和2010年的《别让我走》两部电影的主题都是克隆人作为器官捐赠源被制造出来,当原自然人生病、衰老需要进行器官移植时,克隆人就会被推上手术台 。 二者的不同仅在于,前者的克隆人是培育出的成年克隆体,后者则是在人类社会中从婴儿时期慢慢长大成人 。 《别让我走》中的克隆人在成长过程中清楚自己的来历和未来的命运,但身处人类社会的他们无处逃脱,在成年后只能顺从地一次次躺上手术台,直至死亡 。 欢乐的童年时光和成年后的凄惨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催人泪下 。
《别让我走》电影画面,图中男女皆为克隆人,作为器官移植供体而活 。
此外,克隆题材的电影还有《月球》《克隆丈夫》《遗落战境》《克隆人返乡》《你的样子》等等 。 虽然故事各有不同,但它们的一个共同点是克隆技术总是被一笔带过,制造克隆人是轻而易举的事(电影《克隆人》中,从注入遗传基因到培养出成年克隆人只需要17天,而且整个过程由计算机控制在培养箱中自动进行),着墨点永远是克隆人技术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 。 在栗子看来,也许这是因为导演和编剧都相信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克隆人的出现是迟早的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