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12时06分01秒 , CZ-11 WEY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黄海海域实施发射 , 将捕风一号A/B星等7颗卫星送入约600公里高度的圆轨道 , 宣告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技术试验圆满成功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了解到 , 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试验于2019年获得国防科工局的正式立项 , 采用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实施首次试验 。 海上发射技术试验系统由运载火箭系统、海上发射平台、测控通信系统和卫星系统四部分组成 , 可实现离港后一周内完成发射 。 本次飞行试验在国内首次采用“航天+海工”技术融合 , 突破海上发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关键技术 , 全面验证了海上发射试验流程 , 为我国快速进入空间提供了新的发射模式 。
陆地那么大 , 干嘛要去海上飞?
通常 , 人们很难将火箭发射与大海联系到一起 。 而一院长十一火箭副总指挥金鑫表示 , 与陆地常规发射相比 , 海上发射运载火箭具有显著优势 。
落区安全是内陆发射任务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 发射前夕 , 需要对火箭助推器、一级和整流罩等分离体的实际落区进行人口疏散 , 确保地面人身安全 。 同时 , 落区的选择不仅制约发射轨道设计 , 也可能影响火箭的运载能力 。 而通过海上航行 , 可以远离人口稠密地区 , 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落区 , 解决安全问题 。
在临近赤道的地方发射卫星 , 不仅能节省卫星调姿变轨的燃料 , 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转为火箭省力 。 但即使是我国最靠南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 位置也在北纬19度 。 在海上发射 , 则可以填补我国0至19度倾角卫星发射能力的空白 , 满足各种倾角卫星的发射需求 , 还能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 , 有效助推中国航天走出国门 。
【中国火箭掌握发射“新姿势”!长十一完成海射首秀】此外 , 海上发射可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民用船舶资、港口资源、测控资源 , 社会资源深度参与 , 实现航天技术与海洋工程的有效融合 , 带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
海上发射难度大
海上发射好处多 , 难度也大 。 一院长十一火箭副总设计师管洪仁介绍 , 本次任务具有技术新、环境新、流程新、模式新特点 , 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
管洪仁说 , 相比陆基发射台 , 起伏波动的海上平台给发射带来了新的技术考验 , 为此任务团队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瞄准技术和动态条件下的发射技术 , 来应对发射新环境 。
在常规发射任务中 , 火箭的控制和监测信号通过有线通信系统传输 , 而在海射任务中 , 只能通过无线传输形式来实现 , 因此“CZ-11 WEY”也成为国内首枚采用无线测发控技术实施发射的火箭 。
以往火箭的飞行安全控制需要地面人员监测和控制 , 本次任务则是由火箭自身根据飞行情况 , 实时自主判断 , 这是我国火箭首次实现自主安全控制 。
此外 , 过去长十一火箭都是分几个部分运往陆基靶场 , 在靶场完成组装、测试 , 而本次任务没有专用火箭测试厂房 , 全箭对接、卫星对接以及测试工作只能前移至总装厂完成 , 由此带来了全新的技术流程和运输模式 。 这是长征运载火箭首次以箭星组合体形式整体出厂 , 由总装厂经铁路、公路运输至港口 , 到达港口后仅用2、3天测试准备随即登船 , 航行到指定海域后可随时发射 。 这套工作流程相比以往不仅大幅缩短 , 而且全程不可逆 , 是对组织管理和质量管控的严峻挑战 。 (付毅飞)
推荐阅读
- 中国第一艘燃料电池游艇研发成功
- 中国硬核科技越来越抢眼
- 科技视点 长征火箭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
- 中国学者首次实现基于无人机的量子纠缠分发
- 1亿度运行近10秒 中国人造太阳核聚变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大型环形对撞机:中国CEPC“对撞”欧洲FCC
- 中国四大国粹是什么 什么是中国四大国粹
- 双龙探极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15日出征
- 屡创世界纪录 “中国桥”的步子越迈越大
- “中国天眼”新发现 终结天文界持续多年的一场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