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收运让垃圾不见天不落地( 二 )


如何采用多种模式变废为宝,破解垃圾处理难题?来安县按照“分类减量、资源回收、有机堆肥、无害处理”模式,多途径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
采访人员来到三城镇垃圾兑换超市时,兑换员正在为一位大婶带来的废纸箱称重 。 大婶告诉采访人员:“这些废品拿到兑换超市换成积分,可以兑换牙膏、洗衣粉等小礼品,物品虽小却激励我们参与垃圾分类 。 ”
“我们村采用的是微生物高温发酵处理方式 。 ”三城镇冯巷村保洁分类员李养才指着身边的有机垃圾资源利用站说,“只要把有机垃圾投进去,两三天就能出料,这样垃圾就变成了有用的肥料 。 ”这些有机肥可供给需要的农户,也可供村里的绿化地用为肥料 。
三城镇镇长朱命令告诉采访人员,以往农村垃圾转运有压力是因为没有分类减量 。 分类后,对有机类垃圾进行堆肥处理,既减轻了农村垃圾转运量,又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 对不可回收垃圾,保洁公司统一收集至垃圾中转站,压缩后送至滁州市垃圾焚烧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
目前,来安县下辖12个乡镇、130个行政村、2965个自然村庄,已全部推进农村垃圾分类与减量工作,不仅确保了乡村垃圾全区域回收,而且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 。
网格化管理人人都是监管员
“发现垃圾,请及时处理 。 ”在半塔镇党委书记王海甲的微信群里,不时弹出类似的短消息,并配以垃圾图片和位置 。 “移动网络为农村垃圾治理提供了新路径,县镇村主要负责人都在分工明确的微信群里,出现问题,大家第一时间讨论解决,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全天候、全方位监管农村垃圾治理 。 ”
为打破农村环境“脏了治,治了脏,脏了再治”的恶性循环怪圈,来安县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和“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取得实效 。 同时,通过奖励政策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形成了人人都是监管员的良好局面 。
目前,来安县12个乡镇均成立了环卫所,乡镇分管领导兼任所长,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环卫专干,定期到村里检查垃圾分类投放和保洁公司工作情况 。 “县政府、乡镇、行政村”和“县城管局、乡镇环卫所、村环卫专干”两条纵向管理体系,形成了监管垃圾治理的有力抓手 。
“我们和保洁公司签订合同时就明确了考核办法,建立了日巡查、周督查、旬调度制度,由镇环卫所每天对保洁公司考核,保洁公司对保洁员考核,形成上下联动的无缝监管模式,根据考核结果对保洁公司进行相应奖惩 。 ”来安县城管局环卫所所长徐斌介绍,“县财政每年安排1300多万垃圾治理奖补资金,80万考核奖励资金,通过周暗访、月督查、季考核、年评比,奖优罚劣,实现农村垃圾治理效果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 ”
“现在我每天都把垃圾分类做好,争取评上星级农村文明卫生户 。 这样不仅脸上有光,还能享受信贷政策优惠 。 ”半塔镇罗庄村王大妈说,“垃圾举报有奖机制,也激励我们外出既不乱丢垃圾又留意周边是否有积存垃圾,全村人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都提高了 。 ”
广泛化动员环保观念扎根人心
“农村垃圾分类难点在于如何让分类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 ”徐斌介绍,村民常年来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后,参与积极性不高 。 如何做好农村环卫宣传,让环保意识扎根人心?
“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 。 ”来安县三城镇以“小手拉大手——共建美丽新家园”为主题,通过推动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使广大学生从小接受环保教育,培养环保素养,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进而把环保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从而带动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