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 (资料照片)
绝大部分地热能源深深埋藏于地下 , 除了火山喷发或者一些地方浅层热能能够为人们所直接感知之外 , 其内部蕴含的丰富热能只有通过钻探等方式才能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 。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 , 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 , 中国科学家不仅摸清了本国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 , 绘制出翔实的“地热地图” , 而且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 把地热能转化为电能 , 把地热能用于采暖和制冷 , 并与农业等行业紧密结合 , 打造出丰富多彩的“地热+”模式 , 并使其成为一张亮丽的中国“绿色名片” 。
【“地热+”:绿色中国新名片】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站蜚声海外
在中国地热资源分布图上 , 我们能够看到西藏自治区中的一大片被涂成“火红色” , 那里正是国际上著名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地球内热活动在陆地表面的主要显示带之一 , 这里的热储温度可以达到150~200℃以上 , 中国蜚声世界的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站就位于这条显示带上 。
上世纪70年代 , 西藏自治区选定在拉萨西北当雄县境内建设羊八井地热发电站 。 该地海拔4306米 , 地热田地下深200米 , 地热蒸汽温度达172℃ 。 1977年10月 , 1号实验机组建成并启动试运行 。 1978年 , 羊八井地热电站达到设计要求 。 之后 , 装机容量进一步扩大 , 至1991年 , 该电站共完成8台3000千瓦机组建设 , 装机容量约2.4万千瓦 。 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中低温地热发电项目”支持下 , 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螺杆膨胀发电机组机”分别于 2008年和2010年两次应用于羊八井地热电站 , 使其性能和效率进一步提升 。
羊八井地热发电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热发电站 , 开创了国际上利用中低温地热发电的先例 , 在世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 自建成投产以来 , 羊八井地热发电站一直安全、稳定发电 , 到2017年 , 该电站累计发电量已超过30亿千瓦时 , 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卓越贡献 。
近年来 , 中国地热发电领域陆续取得新进展 。 2016年11月25日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美特地热发电项目的第一口井开钻 , 不到8个月 , 第一台机组便成功发电并网 。 2017年 , 四川康定小热水地热田钻成高温热井 , 成功安装了200千瓦发电机组 。 《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提出 , 2020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 。 届时 , 地热能发电将有望为中国能源生产和使用的“绿化”作出更大贡献 。
雄安新区引领地热采暖制冷建设
对于2017年冬天遭遇的天然气供应不足导致的“气荒” , 很多人可能还记忆犹新 。 供暖摒弃煤炭 , 改用天然气的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空气污染 , 但是“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稳妥推进的前提是充足的天然气供应 。 有没有更绿色环保、更经济便捷的采暖方式呢?很多人把目光投向地热能 。
地热能采暖(制冷)的原理并不复杂 ,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地源热泵和深埋于建筑物周围的管路系统 , 冬季从土壤或水源中“提取”的热能 , 送到建筑物中;夏季将建筑物中的热量“带走” , 释放到水体或土壤中去 , 以达到给建筑物室内制冷的目的 。 就地热制冷而言 , 还有一种被称作“吸收式制冷”的方式 , 即以地热蒸汽或地热水为热源提供的热能为动力 , 驱动吸收式制冷设备制冷 。
地热能供暖和制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 这一方面在于其分布范围广泛 。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最新资源评价结果 , 全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达7亿吨 , 用于建筑物供暖 , 可实现建筑物冬季供暖面积323亿平方米 , 夏季制冷面积326亿平方米 。 全国适宜开发浅层地热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 , 包括北京、天津等地 。 另一方面在于地热供暖和制冷的核心技术难度不大 , 成本相对较低 , 既方便又经济实用 。
推荐阅读
- “雪龙”号凯旋 总航程3.8万海里
- 让细菌“吃掉”石油污染
- 深潜无人自主潜水器中的“高分学霸”
- 中国四大国粹 中国四大国粹分别是什么
- 巾帼不让须眉下一句是 巾帼不让须眉的后一句
- 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的意思 终刚强兮不可凌什么意思
- “海龙11000”完成六千米级大深度试验
- 会游的飞机,会飞的船!“鲲龙”出海梦想起飞
- “中国天眼”计算能力达世界级水准
- 国家基因库二期“地下冷库”将建在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