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6000”水下机器人稳定性和可靠性获验证


“海星6000”水下机器人稳定性和可靠性获验证



采访人员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获悉: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星6000”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日前完成首次科考应用任务 , 在多个海域获取了环境样品和数据资料 。 其间 , “海星6000”最大下潜深度突破6000米 , 再创我国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
据介绍 , “海星6000”是在中科院海洋先导专项支持下 , 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主持 , 联合中科院海洋所等单位共同研制 , 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成功的6000米级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装备 。
【“海星6000”水下机器人稳定性和可靠性获验证】此航次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组织 ,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同济大学等单位的深海微生物及深海地质等领域的科学家参与 。 “此次科考应用航次于2018年10月1日起航 , 历时26天 。 ”航次首席、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水下机器人研究室主任李智刚说 , “航次在2017年海试成功的基础上 , 针对科学目标设计科考应用航次 , 先后完成了9个不同深度的综合科考潜次 。 ”
在1000米级科考潜次中 , “海星6000”与在海洋先导专项支持下研制的“冷泉”号着陆器和拉曼光谱仪等协同完成了冷泉区科考工作 。 “海星6000”对着陆器进行搜索、精准移位与协同观测 , 通过搭载的拉曼光谱仪对收集的天然气水合物开展了近海底原位探测 , 同时还进行了冷泉区水样原位过滤固定及宏生物、沉积物与水样的采集等 。
在6000米级科考潜次中 , “海星6000”连续工作3小时 , 完成了6000米近海底航行观察、生物调查、海底特征表层沉积聚成物获取、泥样和水样采集、模拟黑匣子搜索打捞、标识物放置等 , 最大工作深度6001米 。
在返航途中的2000米级潜次中 , 一天内连续3次完成不同海域的岩石和水样采集等科考作业 , 获取岩石样品总量近400公斤 , 最大单体岩石重量61公斤 。 连续大强度的科考作业 , 进一步验证了该水下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李智刚说 , 在历时3年的研制过程中 ,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突破了超长铠装缆的实时状态监控与安全管理、自适应电压补偿的长距离中频高压电能传输、近海底高精度悬停定位以及深海浮力调节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 , 在6000米以浅海域连续开展海底采样作业、海洋环境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近海底原位探测等深海科考作业 。
该海洋先导专项项目首席、沈阳自动化所副所长李硕表示 , 此次“海星6000”科考应用任务圆满完成 , 标志着我国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平台和应用技术又迈上了新台阶 , 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开展6000米级深海科考作业的能力 。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30日 16 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