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号”入水“蛟龙”探洋添翼( 二 )


“深海一号”还配备了全新的水面支撑系统 。 蛟龙号的布放和回收,依靠的是后甲板上的水面支撑系统,包括“大A架”系统和绞车系统等 。 “深海一号”的“大A架”系统变成了大吨位,由25吨提高到额定载荷30吨,如果说原来是“小车装大马”,现在终于可以“大车装大马”,保持操作稳定性 。 绞车系统从2个马达变为5个马达,动力更足,能够把蛟龙号提得更稳,对抗更加恶劣的海况 。 同时,降低了作业甲板高度和潜水器运移轨道车高度,从而缩短了蛟龙号布放回收行程,提高了作业安全性 。
另一革新是有设备为蛟龙号下潜作业“打前站”了 。 为了提高探测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深海一号”配备了载人深潜作业环境勘查系统,包括全海深多波束、中浅水多波束、单点测深仪等水下地形地貌勘查设备,浅地层剖面仪等海底地质勘查设备以及全海深CTD(温盐深仪)等 。 这些系统能够进行下潜环境初勘,比如提前摸底水深和地形地貌 。 例如,把全海深CTD提前布放下去,知道了水的密度,才能为蛟龙号配重以及进行平衡计算 。
未来:预计明年上半年交付使用,有望实现3类潜水器协同作业
仔细看,“深海一号”的船身有一个独特的设计:在左舷和右舷分别安装了其他潜水器的专用机库和作业系统 。
原来,作为深潜作业专业母船,“深海一号”设计之初就考虑了“蛟龙”“海龙”“潜龙”三龙协同作业需要,在左舷设计有海龙号专用机库及作业支持系统,右舷设计有潜龙号作业支持系统,同时配备有潜龙号集装箱机位及机电接口,在船舶稳性和适航性设计上也为三龙作业进行了专门考虑 。
众所周知,蛟龙号、海龙号和潜龙号功能不同,能够将大规模勘探和精细化探测有机结合 。 载人、无人潜水器同时出海作业,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航次下潜作业效率 。
令人惊奇的是,海龙号还能为蛟龙号提供救助支持 。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蛟龙号在海底被绳子缠住,或者遭遇突发情况失去动力,海龙号能够将一个缆挂到蛟龙号身上,把它“提溜”出海面,保障人员安全 。
其实,“深海一号”虽然是载人潜水器的专用母船,但它凭借出色的设计和优异的性能,也能够实现“一船万用”,支持搭载各类重大海洋科考装备 。 未来,这样一种美好的场景可能出现:海底,蛟龙号在开展精细化勘探,远处,其他潜水器正进行探测作业 。
“深海一号”预计2019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 届时,蛟龙号将搭载于“深海一号”投入业务化运行,为我国大洋资源勘探和深海探测继续提供强有力支撑 。
【“深海一号”入水“蛟龙”探洋添翼】《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10日 12 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