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麻醉会影响身体健康?这种技术在为全身麻醉护航


担心麻醉会影响身体健康?这种技术在为全身麻醉护航



“全身麻醉会让我变笨吗?”“全身麻醉后记忆力会减退吗?”类似的疑问是麻醉科医生在进行全身麻醉术前谈话时最常听到的 , 其实相比“变笨或记忆力变差”的疑问 , 麻醉科医生更担心另一种可能会真实发生的全身麻醉并发症——机械通气肺损伤(Ventilator-inducted lungy injury , VILI) 。 那什么是机械通气肺损伤?为何会让麻醉科医生如此担心?
全身麻醉特别是插管全身麻醉 , 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使用比例最高的手术麻醉方式 。 插管全麻通过吸入或静脉药物诱导后 , 进行气管导管或喉罩插管 , 既能实施机械辅助或控制呼吸 , 又为手术医生提供一个肌松完善的操作环境 , 为患者提供一次舒适的手术体验 , 为麻醉医生提供一个可控的局面 , 因而得到普及 。 机械通气肺损伤(VILI)易发生在插管全身麻醉进行机械通气过程中 , 是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ivive pulmonary complicions , PPCs)的主要原因 。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 , 气道及肺泡内压力会增加 , 肺泡壁毛细血管渗出减少 , 减轻了肺及间质水肿 , 有利于气体弥散 。 机械通气会使肺泡通气增加 , 肺泡膨胀 , 弥散面积增大;同时 , 由于患者自身呼吸肌休息 , 减少了患者机体所需氧耗 。 但由于机械通气本身是非生理性的 , 无法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湿加热 , 容易产生气压伤 , 可能造成肺通气血流灌注失调及气管导管阻塞或错位等问题 。 机械通气还可能会引起患者肺损伤 , 或使原有的肺损伤加重 , 应用不当还会导致严重的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 术后肺部并发症会表现出肺不张、低氧血症、气胸、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胸膜渗出、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 ARDS)、肺栓塞等症状 , 导致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和死亡率上升 , 影响患者预后 。 因此 , 机械通气肺损伤成为让麻醉科医生较为担心的插管全麻并发症 。
因此 , 麻醉科医生们一直在寻找各种方法降低机械通气肺损伤的发生 。 在技术层面上 ,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Lung-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ies , LPVS)的研究在近5年内成为关注的重点 。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被认为可以减轻机械通气肺损伤、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 其措施包括:
1、限制潮气量和气道压 , 使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 。 2、“肺开放”策略:吸气时加用压力使萎陷的肺泡复张 , 呼气时用PEEP保持肺泡开放 。 3、肺复张策略:帮助重新打开塌陷的肺泡 , 改善肺部力学 。
麻醉科医生的努力也不仅局限于技术提升 , 还更多的参与到进行气道保护的设备发明中 。 气管导管是最常见的全麻气道通气设备 , 可以经口或鼻给患者气道建立人工呼吸通道 , 帮助人体与外界气体保持连接 。
最早的气管导管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 。 1878年 , 现代气道设备的雏形开始应用于麻醉领域 。 从早期的黄铜材质导管到1917年出现的橡胶单腔气管导管 ,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聚氯乙烯(PVC)导管起始于1967年 ,  PVC导管可以在室温下保持适宜的硬度以便插管 , 进入体内后温度升高后会变软 , 从而减少插管损伤保护气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