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下一句是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论语中没有下一句 。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
这句话出自《出自论语 颜渊篇第二章》
原文: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 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翻译:
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出门与同仁行礼如见贵客一般,对民如大祭一样凝重,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如此在朝上就不会招谁怨,在家中私下的交往也不招谁恨 。”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
扩展资料:
其他出处
论语
《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南宋时 , 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义”、“礼”、“智”、“信”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汉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 。
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论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 它以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 , 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
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 。《黄帝阴符经》、《论语》、《易经》和《道德经》,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 , 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 。
1.《论语·颜渊篇》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 ,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 。”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
2.《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译文:“子贡问孔子:‘人生修养的道理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孔子说:‘那就是恕啊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 。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 。《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 , 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 , 就也帮助别人站得?。?通达 。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
没有了.
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欲者 , 尽施于人 。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一句是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释义: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 。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章》 。
1、“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的前一句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
释义: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施加 。 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
2、出自于《论语·颜渊》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 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释义: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回答道:“出门办事就像去接待贵宾一 样,役使百姓就像去举行重大的祭祀一般,都要认真严肃地做 。
自己不愿意要的,就不强加给别人;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在卿大夫的封地里没人怨恨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慧 , 也会照您说的话去做 。
同义句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
出处:《论语·公冶长篇》作者·佚名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 , 非尔所及也 。”
释义:子贡说:“我不愿做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的身上 。”孔子说:“赐呀,这可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
释义:我不想别人强加于我的,我也不想给其他人 。
反意句
己所欲者,亦施于人 。
释义:自己希望得到的(好的东西)也希望别人能得到."
出处:《中庸》云:“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乎施于人.”此可见,“忠恕”本是统一的,而“恕”亦可包含“忠”.也就是说,若真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仅可以谓之“恕”,而且亦可谓之“忠恕” 。
刘宝楠《论语正义》解释《颜渊》篇仲弓问仁、孔子回答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己所欲,必有当施于人.”
扩展资料
论语引证:《卫灵公第十五》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 。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
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 。”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一句是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公冶长第五》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
《颜渊第十二》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 , 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 , 请事斯语矣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对自我修养的要求,而“人所不欲,勿施于人”更加体现了对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中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非常重要,所以我认为在你决定要“施”之前,还要多去了解对方,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交往的相互尊重性 , 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徐力杀母”事件的重演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句)
己所欲勿加于人 。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一句是什么《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出自《论语-颜渊篇第二章》,这句话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一句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下一句是“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这两句话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定下的一种准则,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 , 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 , 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 , 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下句是什么?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己在所爱之中,爱加于己 。
出自战国·墨翟《墨子·非乐上第四十四》 。意思是爱别人并不是不爱自己,自己也在所爱之中;自己既在所爱之中,爱也就加于自身 。
《墨子·非乐》集中反映了墨家学派反对享乐、反对音乐的学说 。原有3篇 , 现存的《墨子》书中只存有《非乐上第三十二》一篇,篇目中另有《非乐中第三十三》、《非乐下第三十四》两篇,在宋代以前已经失传 。墨家学派反对享乐、反对音乐学说 。
扩展资料:
墨子思想主张:
1、兼爱非攻 。
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 。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
2、天志明鬼 。
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 。墨子认为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 , 则会得天之赏 。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 。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
3、尚同尚贤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下一句是什么】尚同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 。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 。墨子认为 , 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 。
推荐阅读
- 平衡车人下来还会走怎么修,平衡车维修点
- 人下一个口是什么字
- 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欲是什么意思
- 主人下马客在船运用了什么手法
- 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下一句
- 水獭会拖人下水吗
- 自然人下落不明满几年可以宣告失踪
- 国家面前无个人下一句
- 总有新人胜旧人下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