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吃死上百儿童,怀疑荔枝吃出脑炎?


印度吃死上百儿童,怀疑荔枝吃出脑炎?



划重点
1、荔枝病真实存在, 可能致命 。
2、荔枝病常见于产区儿童, 实际是急性低血糖 。
3、荔枝含有抑制葡萄糖合成的物质 。
4、荔枝病常伴随营养不良或饮食不规律 。
5、有疑似症状请及时就医 。
荔枝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 非洲、美洲也有引种 。
它最大的特点是甜而多汁, 其中80%以上的糖分是果糖, 而果糖比蔗糖更甜, 这是人们喜欢它的原因 。
“一骑红尘妃子笑”让这种水果声名远扬, 如今物流的发展让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当年贵妃的待遇 。
然而, 近日印度暴发“荔枝病”, 有上百儿童因 “脑炎”丧命 。
消息传来, 许多爸爸妈妈感到后怕, 荔枝真的这么危险吗?
在日常生活中, 孩子一口气吃上一斤多荔枝并不少见, 为何很少听说有人发病呢?
为什么苏东坡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颗”还没事?
其实“荔枝病”并不罕见, 只不过城里人见的少罢了 。
在中国、印度、孟加拉、越南等国的荔枝产区都出现类似疾病, 其中2013-2014“荔枝病”由于在年印度Muzaffarpur产区导致很多儿童死亡而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
从我国广东、广西的报道来看, “荔枝病”多为儿童青少年, 尤其是荔枝种植户或从事收购、贩卖的商户家的孩子, 成人和老人也偶有出现 。
患者多数发病时间在凌晨, 主要症状是头晕、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 部分严患者有呕吐、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甚至死亡 。
导致“荔枝病”的原因可能是以下三个方面 。
首先, 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A和α-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 。
《柳叶刀》杂志2017年发表的科学研究认为, 它们能够抑制葡萄糖的合成, 进而显著的降低血糖, 是引发急性低血糖症的主因 。
在动物实验中, 这一效应已经得到证实 。
这两种“毒素”主要存在于荔枝核中, 尤其是尚未成熟的荔枝含量更高 。
但是, 研究也发现, 是否咬到核或吃掉核、是否咬果皮或嚼果皮和是否发病之间并没有明显关联 。
结合人们吃荔枝的一般习惯, 有理由相信果肉中也含此类物质, 只是含量低些 。
其次, 虽然人体可以利用果糖提供能量, 但相当一部分需要转化为葡萄糖, 供器官代谢需要, 尤其是大脑这个“CPU” 。
果糖被人体吸收后会被运到肝脏, 在那里进行加工, 变成葡萄糖 。
但果糖的GI值(升糖指数)比较低, 也就是说肝脏的加工速度不够快, 所以无法抵消人体消耗葡萄糖的速度 。
第三, “荔枝病”常常与饮食不规律、营养不良、饥饿挂钩 。
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 相当一部分病人是连续每天吃2-4斤荔枝, 或者直接到荔枝林里吃到饱, 而其他食物减少一半甚至不吃 。
肝脏虽然会储存一些糖原以备不时之需, 但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
《柳叶刀》论文的作者也发现“不吃晚饭”是印度“荔枝病”一个高危因素 。
在印度, 很多患病的孩子都是贫苦出身, 本身就处于营养缺乏状态, 更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
葡萄糖的合成被抑制, 果糖转换来不及, 又没有其他食物补充, 这是最终导致低血糖症的原因 。
为什么苏东坡没事?
有可能是他真的太能吃, 除了吃荔枝, 还吃其他水果和主食, 可以提供葡萄糖, 也可能“三百颗”只是大文豪一种艺术表达吧 。
总之,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 吃出“荔枝病”的概率还是很小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