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美好寓意和意义,春节的传统意义

1、春节的传统意义春节 , 为一年之首节 , 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农历十二月三十和正月初一至初三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
春节的来历
关于“春节”的起源 , 有很多说法 。其中有两种说法流传较广 ,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01
一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 。
“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
有一年除夕 , 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待一夜 , 我一定把‘年’赶走 。”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 , 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浑身一抖 , 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 , 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 。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早晨 , 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02
另有一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 。
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 , 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 。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 。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在历史上的不同朝代,年的时间不一样 。夏代以一月为一年之首;商代以十二月为岁首,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秦代以十月为岁首 。西汉时 , 汉武帝下诏推行太初历,才明确规定一月初一为岁首,以之为夏历新年) 。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汉武帝继位(前140―前87年),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 。
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订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
春节的传统意义
据史料记载,我国的春节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与远古时期的先人们从事的农业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
“年”是个时间概念,它的产生与农业、历法直接相关,是古人对农作物生长周期和季节变化的一种总结 。
春节是民间最大最隆重的节日,各种习俗活动丰富多彩 。从传统年节风俗活动来看,春节的意义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拜祭祖先”,包括拜天地及祖宗、还有家人亲友间的拜年活动 , 主要表达人们对天地养育之恩的谢意,对祖先的怀念和尊敬 , 对乡亲邻里的祝贺,是中华民族重视伦理人情的体现,也是宗法观念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 。
二是“进酒降神”,如放爆竹、贴春联、喝椒柏酒、跳灶神之类 。
1、春节最重要的就是团圆与和谐 。外出远门的的人无论离家多远都要回家过年,春节是中华民族团圆的节日,几千年来已经融入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 。春节文化内涵中的和谐,首先是每个人都要心情舒畅 。我们常说:“新年快乐 。”它不仅仅代表着祝福,更是中华民族集体人格的体现,希望每个人都能快快乐乐、和谐相处,与家人、亲友、邻居、同事保持和谐,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只有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里 , 才是快乐的幸福的 。可以说,春节就是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黏合剂 。
2、我们常说:“辞旧迎新 。”那么辞什么?又迎什么?辞的当然是过去一年中所有的一切 , 但我想我们要抓住最重要的,总结得失,吸取教训,“一年之计在于春”,为迎接新的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各项事情做好充分准备和计划,而不是“爆竹声中一岁除” , 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什么都没有了 。这也是对春节文化内涵的正确解释 。
3、百善孝为先,传统的孝道文化数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华夏民族 。一年忙到头的人们,离家再远,事务再忙,也得回家 。几代人在鞭炮声中、在欢笑声中享受着人间温暖,骨肉情深体现得淋漓尽致 。每年春节祭祀祖先,敬奉神灵的活动,更是传统孝道的一种延伸,寄托着人们对祖先的崇拜及对自然的敬畏 。儿孙们在春节的各种仪式中耳濡目染,自然就不自觉的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 传承中了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宣扬了孝道文化 。
有些社会学者说,团圆饭、红包、压岁钱、新衣裳等等只是春节的表层,其内在的精神意义才是它具有永恒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我们新一代要充分挖掘春节所蕴含的内涵,以具体的形式筑成人们的道德素养的完美中国!
在传统节日当中,为什么说“春节”是重要的节日?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搜狗问问
扩展资料;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 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烧炮竹、烧烟花、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 。
拜祭祖先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 。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 。
望采纳,谢谢!
【春节的美好寓意和意义,春节的传统意义】

春节的美好寓意和意义,春节的传统意义


2、春节有什么意义?>>>2009年1月25号除夕,1月26号是春节(大年初一) 。
春节:1月25日至31日放假,共7天 。其中,1月25日(星期日、农历除夕)、1月26日(星期一、农历正月初一)、1月27日(星期二、农历正月初二)为法定节假日,1月31日(星期六)照常公休;1月25日(星期日)公休日调至1月28日(星期三),1月24日(星期六)、2月1日(星期日)两个公休日调至1月29日(星期四)、1月30日(星期五) 。1月24日(星期六)、2月1日(星期日)上班 。
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回家过春节的感觉真好!过年非常开心热闹的日子 。。。。)
为了渡过金融危机 , 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 , 增加合理消费(Oh
ye)

1.合理的安排你的饮食
春节期间当然免不了“胡吃海喝”的宴会了,其中的山珍海味,大鱼大肉更是少不了的,合理安排饮食应当放在首位 , 尤其是对女孩子们来说,毕竟大家都想有个好身材嘛~~~[PS:冬季是最容易长胖的季节,同时也是最适合减肥的时候 。]
2.合理的安排你的饮食
像上面说的,春节期间的饮食对于我们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我们一定要控制饮食的摄入量 , 尽量做到少、好、饱 。[饱,主要指七、八分饱 。]
3.合理的安排你的睡眠
不仅是在春节期间,就是在平时,充足的睡眠对于我们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年人每天最好睡7.5小时以上,16岁以下少年儿童则最好保持在9.5小时左右 。
4.合理安排你的外出活动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当然属于常事,但是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 。初一一般是去亲戚们的长辈家,同龄或朋友家里;初二 , 要去拜访老师,或是打电话问候 , 还有问候一下年高长辈与年长同事;初三不用说 , 当然是‘回娘家’ 。
5.切记切记――注意安全!
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乘车外出的安全,家人共处的安全,使用工具的安全,合理用火用电的安全,这些统统都要注意,而且,春节时火灾的高发期,社区最好有民用灭火器,还有 , 不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 , 打扫一下你的楼道!
6.
去河南白云山,四川九寨沟、成都欢乐谷、北京故宫、安徽黄山、贵州黄果树瀑布、云南丽江、江苏苏州园林、新疆喀纳斯、西藏珠峰、上海外滩、湖北三峡、江西庐山、广东丹霞山玩!
7.体现东方文化的魅力,围绕春节主题:向娱乐致敬!参加丰富多彩的大众娱乐活动 。
8、除夕团圆酒足饭饱后看春晚、放鞭炮礼花、送鼠迎牛、闹个通宵 。
吃点年年有余
、年年糕、十锦太平燕、八生火锅、十香如意菜、板栗烧仔鸡、竹报平安(双味竹节虾)、五谷丰登(什锦松仁玉米)、吉祥如意(香酥鸡卷)、玉树挂金钱(菜心烧香菇)等等 。
9、高年级同可尝试学一门手艺,打打网络游戏;我推荐新出的好玩的网游:天龙八部、DNF、征途、西游Q记、梦幻古龙、穿越火线 。HAPPY
EVER
DAY拉!
10、拜年、送礼送健康 。春节送礼 , 黄金搭档!送红牛
?。?br />祝您新年愉快!合家欢乐!牛劲十足!牛年大发?。?
春节的意义
各国朋友都知道春节是中国的节日,并且对中国人民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 , 备年货、放鞭炮、舞龙狮、包饺子等等 , 这些都已经成为了固定的风俗习惯 。
人们说 ,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华儿女,而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有春节 。放眼中华大地,举目五洲四海,每逢春节,礼花绽放,龙舞翻飞,欢声笑语荡漾,春节热闹了中国,春节也正走向世界 。
春节不仅是中国人的春节,也是世界的春节 。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 , 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
春节首先是个亲人的节日、家庭的节日 , 而人特别是中国人最看重家庭和亲情 。中国有句老话:“大年三十吃饺子 , 没有外人” , 意思是说一年忙到头的人们 , 四处漂流的人们,过春节时一般都要回家 , 父子两代 , 祖孙三代 , 甚至四世同堂 , 敬杯酒 , 鞠个躬 , 父慈子孝 , 母良妻贤 , 人们在鞭炮声中 , 在锣鼓声中 , 在欢笑声中 , 享受着人间温暖 。这种温暖同金钱无关 , 同权力无关 , 同势利无关,是骨肉情,阖家欢 。同时,春节还是加深人与人之间感情、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节日,是团结的节日 。不但在亲人之间,即使在互不相识“外人”之间,包括在有些隔阂、有些矛盾的人们之间,春节见面时也会客气一点,会有笑容和宽容 。有点理解和关心,一句“恭喜发财”,一句“新春愉快”,谁听了谁高兴 。总之,春节是使人和睦相处、欢乐愉快的盛大节日 。
春节是集中展现传统文化的节日 。过春节,是对和平、友谊和亲情的检阅和激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祷 。春节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受人喜爱,深入人心 。春节更是深入着中国人心,重家庭、重亲情 。
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 。
春节也就是过年,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有神圣不可动摇的位置!它的重要意义完全可以与西方的圣诞节相媲美,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方人信基督,而我们中国人是伟大孔子精神孕育的子民!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到今天,很多已经被我们弄丢了,是谁之过呢?答案异常沉重 。但是,唯有春节也就是过年,作为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坚强地生存下来了 。而且,是任何力量也不可能使它屈服、使它磨灭的!是任何外人也不能染指的!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灵魂深处的东西,是绝对不能碰的;因为这是全体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的共同精神殿堂!不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留守家园的亲人,抑或是海外赤子;不论是黄河以北,还是长江以南;不论是垂髫童子,还是皓首老人,在农历春节到来时,在神州大地上,在全球华人聚居地,我们都要一起喜悦!一起高兴!一起欢聚!过年!这是一种怎样神奇的力量! 借用杜甫的诗句表达一下心情:“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在传统年代里,春节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对我们这个农耕民族来说,春节是一元复始的标志;春节中的许多仪式,如祭神祭祖,是为了重新确证人神关系,以求获得神灵的庇佑;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是对长幼关系的一种重新确证,等等 。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春节丰盛的年夜饭、孩子的新衣等,是对平日艰苦生活的一种补偿,所有这一切,都让人们对春节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社会逐步世俗化、功利化、理性化了,春节也渐渐“脱变成了简单的吃吃喝喝、打打麻将扑克牌以及在春节联欢晚会的荧屏前打瞌睡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春节“没意思”是必然的,甚至逐渐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没有意义的仪式是没有存在价值的 。
但是,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通过一种仪式来确认自己的主体性:炎黄子孙的身份是我们不能选择的,就像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皮肤和眼睛的颜色一样 。如果我们不能确证并坚守自己的主体性,那么我们就只能以“假×国人”的身份出现 , 就只能做地球村中的二等公民,这样的前景是不能想象的 。而确证我们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春节的仪式性作用是任何其他节日都无法替代的―――春节之于中国人 , 恰如圣诞节之于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欧美人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尊重、珍爱、守护春节 , 就是尊重、珍爱、守护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自己!
你好,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民家家户户忙着过春节,准备年货,贴对联,放鞭炮,吃饺子,走亲戚拜大年,做一大堆好吃的,穿新衣服,小孩子都特别地开心 。希望可以帮到你答题不易请采纳谢谢!
春节的美好寓意和意义,春节的传统意义


3、春节对中国人的意义是什么?春节俗称过年,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象征着团员,欢乐的,久别重逢,以及一年新的开始的意义 。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灵、拜祭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人们在春节这期间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在这节日期间亲朋好友之间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扩展资料:
年夜饭又称团年饭,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是极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倍感幸福 。人们十分注重除夕的“团年饭”,除合家团圆、聚天伦之乐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在外工作的人都赶回来过新年 。
团年饭是过春节的重头戏 , 不但丰富多彩 , 而且很讲究意头 。吃团年饭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烛烧完才开饭 。席上一般有鸡(寓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财)、腐竹(寓富足)等以求吉利 。
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春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春节
中国人最重视的就是春节,每年有数万人在春节前踏上返乡的旅途,只为了能和家人过春节 。过春节 , 是“回家” 。
春节对中国人来说 , 最重要的是可以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享受合家团聚的快乐和安详 。辛苦一年,都在春节这天放下 。
春节的美好寓意和意义,春节的传统意义


4、春节习俗寓意着什么样的美好心愿? 一、扫尘
“腊月二十三,掸尘扫房子”,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 ,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 , 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
二、贴春联
每逢春节 ,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
三、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 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 , 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
四、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 , 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
五、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
六、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 , 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
七、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
八、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 , 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 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 , 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 , 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
九、蒸年糕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 , 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 , 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
十、饺子
北方人的习惯,除夕晚上要吃饺子 。按老习俗,早在除夕前一天 , 也就是农历二十九,家里就得开始包饺子了,除夕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都要吃饺子 。这两顿的饺子比较特别,要随机包进硬币、糖果、年糕、红枣、栗子等吉祥物,吃到硬币代表来年不愁钱,小孩子吃到年糕会长个,吃到糖果则预示着甜甜蜜蜜 。
你666666
春节的美好寓意和意义,春节的传统意义


5、关于于春节的习俗 以及所代表的意义【春节习俗】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 , 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 , 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 , 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 , 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 。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 , 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 , 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 。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因此,对一家人来说 , 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 。一家人先到灶房 , 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 , 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 。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 。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 。有的地方 , 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 , 不好话别说 。”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 , 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 。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 , 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 。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 , 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 。院子被火照得通明 , 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 ,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壮马,有草料 , 一路顺风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
送灶君时 , 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谖颐悄抢镆灿姓舛鳎?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 。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 。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 。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 , 因以祀之 。自是巳后,暴至巨富 。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 。"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 。从此 , 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 , 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 , 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 。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 。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 。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 , 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 , 有"男女之嫌" 。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 。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 。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 。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 。"《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 。"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 。"《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 。"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 。还有 , 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 , 字子郭;众说不一 。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 , 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山区多吃糕和荞面 。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
腊月二十三以后 ,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 , 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 。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 , 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 。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 。如“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 , 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 。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 , 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
“腊月二十四 , 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
“三尸神”道教称在人体内作崇的“神” 。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 。”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 , 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 , 别有风味 。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 。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 , 价格也较贵一些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 , 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 , 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
汉族的春节习俗
春节又称元日、元旦、无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为夏历新年的第一天 。由于历法不同 , 各代岁首之日不尽一致:夏代为正月初一,商代为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十一月初一 , 秦代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又恢复到正月初一 , 并延续至今 。
“春节”,各代所指也有区别 。汉代指立春这一天,南北朝指整个春季 , 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 。它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活动内容最丰富、礼仪最隆重、场景最壮观、食品最精致的一个传统节日,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 。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 。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 。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
除夕前一二天 , 家家户户制作各式@品,以备过年之用 。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 。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 。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 。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 , 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 。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 。天方拂晓喜炮声声 , 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 , 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 。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 。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 , 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 , 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 。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 , 都趁着讨点赏钱 。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 。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 。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 。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 , 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 。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 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 。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 。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祭毕 , 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 。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 , 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 。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 。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 。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 。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 。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 。等油沸时 , 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 。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 。这时,家中若有客人 , 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 。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 。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 , 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 。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 , 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 , 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 。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 。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 。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 。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 。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 , 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 。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 。送他们这种祝语 , 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 。落座后 , 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 。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 。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 , 一一拜年后 , 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 。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 。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 , 就要来一个分一次 , 礼物颇?。?四块饼干而已 。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 。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
【春节代表着是什么意义】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 , 又叫阴历年 , 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 , 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 , 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 , 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 , 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 , 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 , 准备过年时穿 。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 , 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 。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 。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 。年一来 。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 。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 。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