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话,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话

1、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话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上善若水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一个善字 。善,我们理解为是善良 。老子说善良的人就像是水一样 , 具有高尚的品格 。上善若水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道德经中最核心的一句话,因为我们善良,所以品德高尚,也符合道德经的主题 。
善良的人其实和水是差不多的,可以包容万物,包容万物的同时还不去与之相争 。所以这一句最接近于道德经中的“道”了 。善良的人,心胸善于保持着冷静 , 这是最为难得可贵的了 。
《道德经》的影响力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 , 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 。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

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话,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话


2、道德经的核心是什么?《道德经》的中心机想,此前很少有人讨论 。正解当是道德二字 , 引伸无为而治,邪说则是无中生有 。
《道德经》通篇盘绕一个“道”来阐述,开篇就是:道可道,十分道 。后半局部讲“德”,德其实就是要顺道而为 。道:指的是天地、万物、人生运转的规律和原则;德:指的探求道的办法 。所以,《道德经》的中心机想就是通知我们天地万物以及人生的规律和规律,然后用什么样的办法或者说如何去顺应或者遵照这些规律,如何去控制这些规律 。
《道德经》遵照自然规律、人性本真,主张“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先发制人、以不争天下莫与之争、无为而治”等主导思想 。文可修身养性 , 武可治国安邦,是一本包含着人生聪慧的哲理书 。道的中心是无为而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天做好老天的事,圣人做好圣人的事,你做好你本人,至于其它,自生自灭就好了,管那么多干嘛呀 。
歪解就是无中生有,捕风捉影 。假如说太极混沌,终还是有形;伏羲氏一画开天,有了天地生物,做八卦垂象,象终可见 , 即便是失真 。而无极无人可见,只能是推而想之,对与错不会有答案,因而几千年来争论不休 , 众口一词 。
无为而治当然好,每个人都守道而行,自已做好自已 ,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没有纷争,不用裁判 。理想不理想呢?最少当下不行 , 这一点没有疑议吧!道德经,是一切人的学说,是全人类聪慧的结晶 。它的主要内容是阐述如何治国,如何以道管理天下 。“道”是什么 , 是路,天有天道,人有人伦 , 商有商道……,当然了“非道亦是道” , 比方说一个人为了救一个人牺牲了本人,自身也有违道,由于杀了本人也是杀生 , 有违道,但是又成全了道,成就了道的肉体 。
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话,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话


3、道德经最有深度的一句话道德经最有深度的一句话: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懂得知足的人不会受到屈辱,自己知道有几斤几两的人就不会引起祸端 , 在老子看来,人最大的灾祸就在于不知足,最大的过失在于贪得的欲望后,要是能保持一种满足之心 , 才能时常保持满足,深以为然 。
而且,这句话可谓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人的通病 ,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都渴望金钱、地位、名声等,但是 , 不少人没意识到名利过头了就会给自己带来祸患,因此,老子才告诫我们要懂得知足 , 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才能更好地保全自己 。
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话,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话


4、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总结《道德经》的精髓,你会用哪一句?为什么?吾用一句话总结《道德经》的精髓 , 可以这言论吧!“精心求道,道在人为 。”
对于当今社会上人们来论,致富有道,幸福之道 。对国家来论是,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等等 , 都与道有关,很显然《道德经》的精髓就是“道”!
“道”从开始的有形道路,逐渐演变成无形的道理 , 道德 。“道”的_函越来越丰富,有道路 , 途径,方法,思路 , 准则,规律,学说 , 言论等函义 。
老子的“道”就是思悟的大道,认识天地万物,自然生命的方式方法之道,是天地万物 , 自然生命的原本之道,运动变化的规律之道 。
老子的言论是朴实的道理,有根有据 , 说出了人的本性,事物的本质,就是“道 。
无论是高层人士 , 还是平民百姓都是从“道”中来,到“道”中去 。
显然这个“道”其中包括天道,地道,人道 , 就人道来说就是“见素抱朴”的为人之道,“以柔克刚”的谋事之道,“复归婴儿”的养生之道 , “无为而治”的管理之道等 。
《道德经》精髓就是“道” 。读懂这个“道”,完全可以改变人生命运之道,获取人的心灵安慰,心灵之美 。同时打开人生智慧,人生幸福的大门,倡导《道德经》的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水平,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进步!
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话,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话


5、道德经里面最有深度的一句话是哪句话?道德经最霸气的一句话:宠辱若惊 , 贵大患若身
心多欲者则身累,物质是服务于身体,但是人却因为过于重视物质,而让内心掺杂了太多物质的欲望与诱惑 , 最终却损伤了身体 。
就好像许多人常说的,一个人本来应该奴役外物,但是因为他把外物看得太重了 , 就难免被外物所奴役而忘记自身 。
《道德经》之中有一句话,叫: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
何谓贵大患若身 ,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 , 吾有何患?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
得宠和受辱都会使人感到担惊受怕,那是因为他把大患看得和自身生命一样重要 。
什么叫得失宠辱都会让人害怕呢?就是因为当得宠的人处于卑下的位置时,得宠会使他感到惊恐,失宠也会让他惊恐,所以宠辱都会让他担惊受怕 。
那什么叫重视身体像遭到大祸一样呢?我之所以有大祸,就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如果我没有这个身体,那我还有什么祸害呢?
世俗之人对于名利宠辱都看得十分重要,甚至高于重视自己的身体 。
追求名利是人之常情,本身并没有错,重视物质的状态也符合社会规则,因为它能满足我们对于人生所寄托的希望,也能够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没有物质生活很难谈得上幸福,而快乐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来支撑 。
就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需求金字塔”一样,从“物质需要”到“被尊重感”以及“自我实现需求”等,都需要物质来衬托 , 所以每个人都难免看重物质在人生中的作用 。
但是基于这个基础,又加上人性智慧的不够客观 , 最后导致自己对于物质的欲求产生了偏见和错觉,无法平衡物质在生命的重要性 。
甚至让本来应该服务于人生的物质,最终却损害了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的人生葬送在物质之中 。
就像《小窗幽记》之中说:荣利造化 , 特以戏人,一毫着意,便属桎梏 。
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这些都是专门戏弄人的,一旦稍微动了一点心思,它们就会成为束缚和枷锁 。
为什么人会因为物质而痛苦,就是因为没有摆正物质在生命中存在的位置 。人生如一天地也,能调和阴晴变化之人,才为真正的智者 , 如果任由自己欲望偏见的驱使,导致过度重视名利,最终只能被万物奴役 。
不管是好的事物还是坏的缺点都是如此,任何事情都有好与坏的不同状态 , 更何况是外在的名利呢,又更何况是人生某一片刻的际遇呢,所以对于物质更是如此,能够将物质放在一个适度恰当的位置,才会有一个好的生活 。
那么我们究竟该把它摆在什么位置上好呢?
《道德经》之中就给出的一个答案,就是从“贵身”的角度出发 , 将生命放在名利宠辱之上,这样才能够正确的平衡物质和生命本身的关系,在所有追求物质名利的情况下,都不以伤害自身的生命为代价,这才是对待生命最合理的状态 。
世人皆因过度重视物质,导致人生际遇的失衡,最后不但不能更好的生活,反而糟践了身体 。
比如一个人在单位中升职了,或者一个人在创业中失败了等等,人生但凡是遇到有关于名利的问题,都是极其重视 , 甚至会因此陷入大悲大喜之中,当人生大患来临时就如临大敌一样,这就是使人生外在的宠辱毁誉超过了自己的生命 。
如果能重视自身的身体胜过重视外在的名利得失,轻利而重身,这才是“贵身”的道理 。
所以老子说:“贵大患若身” , 意思就是说重视自己的身体,也要像重视人生的大患一样 。
又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可醢卮蠓? ,厚藏必多亡”,当你能够重视自身时,才不会对自身造成祸患 。
这种状态实际上就是将世俗之人对待“物质”和“身体”的态度做了转换 。
【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话,道德经最核心的一句话】世俗之人会为了人生而过度重视名利,对于宠辱毁誉过多在意,导致损伤了自己的身体 。如果能够调换一下,重视自己的身体像重视外在的际遇一样 , 以此厚养自己的身体,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