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衣服名称,中国古代女子的妆容与服饰( 四 )


清统治者在关内建立政权以后,强令汉族遵循满族习俗,剃发留辫是其中之一 。清初妇女发式及妆饰还各自保留本民族的特点,以后逐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发髻上的装饰物,不用金银,而多用珠翠,这是崇祯年间的特点 。中期崇尚高髻,如模仿满族宫女的发式,是将头发均分成两把,谓“叉子头”,在脑后垂下的一绺发尾,修剪成两个尖角,称“燕尾” 。此后又流行平头,谓之“平三套”或“苏州撅” 。此髻老少皆宜,一改高髻风俗 。头发装饰亦有特色,“冠子”即是一例,老年妇女多好之 。还有“一字头”豪华奢侈,高如牌楼,皇室偏爱的大拉翅即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支 。
高髻:清代高髻都以假发掺和衬垫梳理而成,如康熙、乾隆年间流行的牡丹头、荷花头、钵盂头即属此类 。其样式豪华,高高耸立达七寸余,犹如盛开的牡丹、荷花 。脑后梳理成扁平的三层盘状,并以簪或钗相固定,髻后作燕尾状,钵盂头则形如覆盂,因此类髻发梳理繁杂,故待到清末剪发风盛行时,就逐渐趋于淘汰了 。
大拉翅:又名“旗髻”,是清代满族女子最具特色的、集发式造型与妆饰于一体的著名发式 。其梳理方式特别繁复,是受汉族妇女“如意头”影响而演变而成的,为清宫廷贵妇所钟爱 。
冠子、纂:清代老年妇女多在髻上加罩一硬纸和黑色绸缎制成的饰物,绣以吉祥纹样、寿字等,用簪扦于髻上 。中年妇女则多戴用鬃麻编成、再裱以绸缎的 “纂”,然后饰以鲜花等,更显其秀美与华丽之色 。纂的形状象一只鞋帮,仅有二壁,以后又演变为不直接用纂,谓之“真纂”,实际就是在头上盘一元髻而已 。
关于发髻:
古代女孩发髻的名称繁多,如:直上云霄髻,近喷鼻髻,节晕髻,半翻髻,愁来髻等等
唐朝发型有髻、鬟之分,髻为实心,鬟为空心髻名称浩繁,有倭堕髻、螺髻、双螺髻、反绾髻、半翻髻(单刀半翻髻和双刀半翻髻)、惊鹄髻、双鬟望仙髻、抛家髻、乌蛮髻、盘桓髻、同心髻、谈心髻、拔丛髻、回鹘髻、归顺髻、愁来髻、百合髻、长乐髻、堕马髻、闹扫状髻、乐游髻、反绾乐游髻、丛梳百叶髻、高髻、低髻、凤髻、小髻、侧髻、囚髻、偏髻、花髻(髻上插花者)、云髻、双髻、宝髻(缀以花钿、簪钗等首饰者)、平番髻、飞髻、义髻(假髻)等鬟有:云鬟、高鬟、短鬟、低鬟、双鬟、圆鬟、同心鬟、垂鬟等
1、自古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 。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就是这种 。
2、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续了唐、五代、宋、元朝、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 。常见的宋太祖、明太祖画像中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 。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 。注意这种圆领袍衫也是右衽的,在右肩附近用圆形小扣系紧 。
女装在早期和男装类似,也穿深衣,后来则以襦裙为主 。
汉族各朝服饰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 。西汉的深衣和明朝的汉服基本式样是相同的,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不同 。
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大致沿袭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变化 。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宽松,衣袖有大小两式,领子通用矩领,没有扭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还挂有玉制的饰物 。当时的腰带主要有两种:一种以丝织物制成,叫“大带”或叫“绅带”;另一种腰带以皮革制成,叫“革带” 。这时出现了曲裾深衣,与其他服装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连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 。“衽”就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钩边”就是形容衣襟的样式 。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方法,将左边衣襟的前后片缝合,并将后片衣襟加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