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落尽什么啼,杨花落尽子规啼什么意思

1、杨花落尽子规啼什么意思 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这句诗出自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杨花落尽子规啼的全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杨花落尽子规啼全文的意思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赏析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 , 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 , 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
杨花落尽子规啼中子规的意思
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 。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 , 六、七月呜叫声更甚 , 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 , 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

杨花落尽什么啼,杨花落尽子规啼什么意思


2、李白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什么?“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离散、漂泊,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 。作者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景象,更包含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思 。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 , 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一说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今湖南洪江)县尉 。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 , 是因为“不护细行” , 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 , 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 , 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
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 。出自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译文:在杨花落完 , 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 , 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 , 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 , 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
杨花落尽什么啼,杨花落尽子规啼什么意思


3、杨花落尽子规啼出自哪首诗杨花落尽子规啼出自唐代杰出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句诗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 , 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 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 。
作品原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 。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 , 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所作的,是当时王昌龄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写下了这首诗,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 , 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
杨花落尽什么啼,杨花落尽子规啼什么意思


4、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 。
赏析: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 , 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闻道” , 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 , 而悲痛之意自现 。
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 , 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 , 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 , 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
左迁:贬官降职 。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故称 。龙标:唐代县名 。唐武德七年(624)设置,治所在今湖南黔阳县 。王昌龄贬官龙标,故后世习称王龙标 。诗中“闻道龙标”,即以贬官之地龙标代指王昌龄 。
这是李白的一首七绝名作 。据考证,王昌龄贬为龙标尉约在天宝七载(748) 。第二年杨花飘落、子规鸣啭的暮春季节,李白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后 , 写下这一情真意切的诗篇,寄给贬谪远方的王昌龄 。
杨花落尽什么啼,杨花落尽子规啼什么意思


5、杨花落尽子规啼是什么意思?【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出处】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意思】柳絮飘零,杜鹃哀啼,我听说你被贬到龙标 , 跋涉五溪 。
【全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注释】王昌龄:唐代诗人 , 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官,降职 。龙 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 , 啼声哀婉凄 切 。五溪:雄溪、��溪、酉溪、��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西部 。夜郎:唐 代县名,在今湖南沅陵 。
【鉴赏】
自古以来 , 文人相轻,沿袭成俗,所以惺惺相惜者,便弥足珍 贵 。在唐代 , 七言诗成就最为突出的,历来认为是李白与王昌龄 。王世贞 说:“七言绝句,王少伯(王昌龄字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 , 俱是神品 。”(《艺 苑卮言》)甚至还有人认为他们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生太白、少伯,以主绝句之席 , 勿论有唐三百年两人为政 , 亘古今来,无复有骖乘者矣 。” 两位诗人七绝水平之高,令后人仰慕,而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 也让人 敬重 。
大约在天宝七年(748),本为江宁(今属南京)丞的王昌龄,被贬为龙 标(今湖南洪江)尉 。王昌龄究竟为何被贬?殷璠《河岳英灵集》说他“不 矜细行”,《新唐书》说是“不护细行” , 可见都认为是有失检点 。此事反响 甚大,当时“谤议沸腾”,所以对王昌龄的处置也格外严厉,竟将他左迁至 荒僻之地 。这使王昌龄的许多朋友大为叹息 。李白得知王昌龄遭贬的消 息 , 已经是次年杨花飘落、子规鸣啭的暮春时节,他恨自己“闻”之甚晚,不 能够亲自为王昌龄送行,现在只有寄上一首诗表达郑重的关注之情 。诗 歌虽是“遥寄” , 但所包含的感情甚为沉重 。
似花还似非花的杨花,飘零殆尽 。也许不会有人对漫天飞舞的杨花 惋惜,但当耳旁传来阵阵哀切的鸟声时,人们就不会无动于衷了 。子规凄 惨地叫着“不如归去”,花儿随风而去,西园落红难缀,连“惟解漫天作雪 飞”的杨花都不愿再多片刻的滞留,追随春天而归去了 。就在伤感的时 候 , 又传来了令人惊诧的消息,老朋友被贬谪了,而且是贬到五溪(据《水 经注》,指雄、��、酉、��、辰,在今湘西、黔东一带)之外的龙标 , 这怎不让人 悲痛?更为遗憾的是,朋友到如此荒远的地方,自己却没能够送他一程 。他离去的时候,心中肯定是充满了凄楚;在漫漫征途之中 , 肯定是分外孤 独;在荒凉的蛮荒之地,肯定是相当寂寞 。千里阻隔,诗人不能亲自陪伴 他,为朋友排解忧愁,就把自己的牵挂与关注之情寄给明月吧 。天上的明 月,不是被风吹着正缓缓西行吗?它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友人踯躅的身 影,陪伴他流落到夜郎之西 。将自己的愁心寄予婵娟,它定会把这份缠绵 深挚的友情转达给友人 。
【赏析】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 , 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李白听说此事之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王昌龄 。
【杨花落尽什么啼,杨花落尽子规啼什么意思】首句在写景的同时点明了时令 , 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都隐喻着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 切合当时情感 。次句“闻道”两字表示惊惜,“过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和贵州省东部 。写迁谪之荒,道路之艰难 。两句不着伤痛之语,而伤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为抒情名句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一片愁心寄予明月,伴随王昌龄走到遥远的他乡 。细加分析,这两句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诉说,无人理解 , 只有将其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它;三是说只有依靠它才能将愁心寄予友人 。通过诗人的丰富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 。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 , 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的特点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