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和司马懿是同一人吗? 庞统和司马懿是同一人( 三 )


刚刚化险为夷,诸葛亮却派马良送信说:“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已,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 。切宜谨慎 。”同一种星象,诸葛亮提出了第二种解释 。而庞统对诸葛亮的“善意”嗤之以鼻,又进一步提出第三种解释:“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 。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将泠苞,已应凶兆矣 。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 。”真正是一象三说 。三、庞统看透刘备,决意以死让贤
龙、凤的意见分歧让刘备狐疑不定,一方面他十分珍爱庞统这位能力超强的谋臣,另一方面又十分信服料事如神的诸葛亮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刘备决定退守荆州 。第二天他还以自己的梦劝庞统说:“吾夜梦一神人,手执铁棒击吾右臂,觉来犹自臂疼 。此行莫非不佳?”向来果敢不信邪的庞统哪里受得了这种患得患失、软弱无能的言行,只见他回答说:“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理之自然也 。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又说:“主公被孔明所惑矣 。彼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 。心疑则致梦,何凶之有?统肝脑涂地,方称本心 。主公再勿多言,来早准行 。”说得多好啊,一勇二忠三唯物,四不跟贪功小人一般见识 。不过就在庞统作这番慷慨陈词之时,他的忠心急转直下——不想再为刘备卖力 。刘备现已愚仁愚义又愚信,全无可取之处了 。
一般而言,《三国演义》中的谋士是很少起誓提到“死”或相关字眼的,一旦提到就可能有赴死的动机 。比如郭嘉北伐时就对曹操说:“某感丞相大恩,虽死不能报万一 。”这里的庞统与郭嘉一样,也是内心意欲反主而表面故作忠义 。而且他们都是在个人生死和国家前途之间选择了后者 。尽管郭嘉不知道刘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但至少可以确定他的新儒家要领先于曹操的新法家 。庞统亦然,尽管他也不太清楚诸葛亮今后的具体举措,但至少可以肯定他的“儒法混”要高于刘备的新儒家,未来发展的空间更大 。
由于庞统秉承忠义之德,从未作过篡夺天下的打算,所以他想让位于孔明 。只见庞统像一个自由体操运动员一样,在前冲惯性太大而不能急停时,临时来了个绝妙的“回笼” 。动作可分解为:一、维护自己男儿和战士的尊严,宁可马革裹尸也不当逃兵 。按说此时的庞统可以选择引退,以保全性命,但他没有这样做 。这也是他与刘备性格的最大区别 。二、为了不影响诸葛亮而将自己的死因略略推给刘备 。为什么他的马“久乘,不曾如此”却突然前失蹄呢?难道他也开始起疑、怕死,情绪影响到马了?非也!他是看到刘备迷信这些,所以也玩了个自己将自己掀下来的戏法,以促使刘备为关心他而与他换马 。骑上刘备的白马之后不但死得快,还可以将过失归于刘备 。这样刘备也就不会迁怒孔明了,他梦见神人击臂即表明潜意识有点怀疑孔明,只有孔明才是他心中的神人啊 。三、他选择死在“落凤坡”则又是反过来安慰宿命的刘备:我是命里该死,你也不必过分自责哟 。四、庞统为什么要反复揭露诸葛亮的来信是出自妒忌呢?为什么在树木丛杂的小路上行军,却将魏延远远地安排在前队呢?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守在更危险的后队有什么作用?贴着魏延走不行吗?原来,庞统是要用这一显著的行阵破绽向同行诸葛亮表明:我是心甘情愿让功、让位与你,并非屈死在你的手中,更不是不识你的险恶居心 。
事实上,像庞统这种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超级谋士如果不是想自杀,一般人是放不倒他的,哪怕比他高的谋士也难 。即便不能取胜,也能自保性命,还何况是个无名川将张任 。例如诸葛亮在比他高两档的司马懿面前也总能逃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