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称霸顺序是什么,春秋霸主先后顺序是什么?

1、春秋霸主先后顺序是什么?1、齐桓公——尊王攘夷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终年73岁 。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 , 是齐僖公禄甫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 。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 。
2、晋文公——会盟天下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 。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
3、秦穆公——独霸西戎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 , 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是缪氏先祖;是各史籍当中高度认可的春秋五霸之一 。
4、楚庄王——问鼎中原
楚庄王(?—公元前591年) , 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 。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 , 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 。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是各史籍当中高度认可的春秋五霸之一 。
5、郑庄公——四方是维
郑庄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名寤生,郑武公之子 。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郑国第三任国君,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 。

春秋五霸称霸顺序是什么,春秋霸主先后顺序是什么?


2、春秋五霸称霸顺序不同史书对春秋五霸的记载略有不同,普遍认为的称霸顺序为: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前643)、宋襄公(公元前650~前637)、晋文公(公元前636年~前628)、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前621)、楚庄王(公元前613 年~前591) 。
不同史书中对春秋五霸的记载: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索隐》;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辞通》;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
春秋五霸称霸顺序是什么,春秋霸主先后顺序是什么?


3、春秋五霸的先后称霸顺序春秋五霸采用《史记索隐》说法,即: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春秋五霸称霸顺序: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
齐桓公—尊王攘夷: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
宋襄公—春秋大义: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 。齐桓公死后 , 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
晋文公—制霸中原:公元前636年-前628年在位 。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并召集齐、宋等国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 。史称:“践土会盟” 。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 , 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 , 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 。晋文公正式成为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
秦穆公—称霸西戎:生卒于公元前682年—前621年 。秦穆公达成秦晋联盟后,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有说20个) 。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周襄王时出兵攻打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
楚庄王—问鼎中原: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 。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开始成为中原霸主 。
说法很多 。我想正牌的五位霸主是 1 齐桓公,2 晋文公  , 3 楚庄王 ,4 吴王阖闾 ,5 越王勾践 ,都是强大到傲视天下 !也出现许多小霸主,比如最先强大郑庄公(东周初期,最先出现),连强大的齐国都追随着它东征西伐 。宋襄公(出现在齐桓公之后) , 也算小霸主 , 原因是其爵位高,讲仁义,视仁义高过生命,可是偏偏国家太弱 , 还没上位便被楚国拉下马 。还有个就是秦穆公(出现在晋文公后面),他只是在西戎称霸,中原的晋国与楚国还在大打南北拉锯战呢 , 中原没他的事,所以也只是位小霸主 。
【春秋五霸称霸顺序是什么,春秋霸主先后顺序是什么?】称霸顺序:
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 。
宋襄公:公元前650~公元前637 。
晋文公: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 。
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 。
楚庄王:公元前613 年~公元前591 。
拓展:
产生原因:春秋时期,天子衰 , 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 我们现在也可以春秋五霸来指代当时的这五个国家(诸侯国),后来晋分为三国,就是燕赵韩,加上其他的4个国家,即为后来的战国七雄 , 最后被秦始皇一统 , 结束诸侯国的时代,希望能对你有用
我初中读书的版本是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顺序亦当如此
春秋五霸称霸顺序是什么,春秋霸主先后顺序是什么?


4、春秋五霸称霸的先后顺序!!!通常以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为春秋五霸 。
事实上,对于春秋五霸作为专有名词 , 这五个人并不固定 , 战国时期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到了秦汉时期,五霸中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基本固定,唯有第五霸是越王勾践还是吴王阖闾存在争议;东汉时期,则出现了以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为春秋五霸的说法 。而以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为春秋五霸的说法逐渐成为通俗说法,则是因为这五个人得到了孔子以及儒家学派的肯定 。
由于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晋文公有《论语》的背书,“齐桓公正而不诡,晋文公诡而不正 。”故前贤多将争论的焦点放在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三人 。以宋襄公为例,历来对宋襄公,特别是对他在泓之战中的表现就有两种意见,一种讥其迂腐,如《左传》;一派赞其有德 , 如《公羊传》 。然而由于《左传》争立学官较晚,故对宋襄公泓之战的评价,汉初以来多趋向《公羊传》之观点,董仲舒即说: “霸王之道,皆本于仁……故善宋襄公不厄人 。不由其道而胜,不如由其道而败 。《春秋》贵之 , 将以变习俗而成王化也 。”
董仲舒所说的《春秋》当是指《公羊传》 。因此《白虎通》推尊宋襄公为春秋五霸之一 , 乃是只问礼义不问成败地确定宋襄公的“霸者”形象 。至于 , 后世多以《左传》记载之史实,以为宋襄公“不知战”从而让“中国”蒙羞,否认宋襄公的“霸者”形象,则过于以功利来论断宋襄公,而这在一切多以“礼义”为导向的儒家眼中,“功利”的宋襄公自然敌不过含有圣人之意的宋襄公 。
秦穆公虽有“千里袭郑”之失,楚庄王亦有“问鼎中原”之过 , 但因为二人事后均曾自我反省,故而也得到了儒家的赞扬肯定 。而最常被称颂的莫过于秦穆公的悔过作《秦誓》之举,而这也就是《白虎通》所言:“《尚书》曰: 邦知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知秦穆之霸也 。”当然 , 在此论述的脉络下,也就无关乎其是否为“夷狄” 。而既无“夷狄”之区隔,于是秦穆公东平晋乱,西伐诸戎; 楚庄王克陈入郑而不取,反佚晋寇,就都成了正面的论述,《公羊传》甚至对楚庄王有“实与而文不与”的书写 。故而孔子赞许秦穆公、楚庄王的言论也就时常被加以放大引用,如孔子就曾言: “秦 , 国虽小 , 其志大; 处虽辟,行中正 。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以此取之,虽王可也 , 其霸小矣 。”又言: “贤哉楚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匪申叔之信,不能达其义; 匪庄王之贤,不能受其训 。”
总之,此种“圣人与之”的论调,可说是齐桓、晋文、宋襄、秦穆、楚庄之所以成为春秋五霸通说的理由之一 。
称霸顺序:
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 。
宋襄公:公元前650~公元前637 。
晋文公: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 。
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 。
楚庄王:公元前613 年~公元前591 。
扩展资料:
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称霸过程:
当时楚国并不是最强大的,而且楚庄王上位初期 , 楚国的国内也出现了叛乱 , 而且当时还有强大的晋国 , 所以说楚国称霸春秋是偶然的 。但是楚庄王有勇有谋,励精图治,一心想雄霸天下,所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却也在情理之中 。
楚庄王上位之后先是平定了国内的叛乱,还吞并了弱小的庸国,这个时候楚国国内的形势已经趋于稳定 。而晋国国内也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这就给楚庄王的北伐制造了有力的条件 。
公元前610年,晋国和卫国还有陈国等相会,但是拒绝郑国前来,于是郑国不得不考虑改变和楚国的关系 。当时许多诸侯国都见风使舵 , 看楚国日渐强大所以都开始转变态度,陈灵公和晋国结盟之后,楚庄王看准时机,亲自率兵攻打陈国、宋国等 。
公元前607年 , 郑国受到楚国的命令前去攻打宋国,借此机会打击晋国 。后来晋国的赵盾联合卫国、陈国一起攻打郑国,楚庄王于是出兵解救郑国之困,赵盾悄悄溜走了 。
公元前606年,楚国北上将郑国团团围?。侵9丫皇浅醯闹饕勘炅?。楚军进驻郑国,在这里等待晋军的到来 。半年之后晋军开始渡河,楚庄王亲自统帅全军北上 , 与晋军对峙 。这场战役最终以晋军进驻邲,晋军惨败告终 。击败了晋国,楚庄王以朝见周天子为名问鼎,这也标志着楚国已经取代了晋国成为了中原的霸主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春秋五霸
史书中春秋五霸有很多说法 , 除了齐桓公与晋文公之外,其余三人各有说法 。现在教科书引用的有两种,《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荀子·王霸》齐桓公 , 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 越王勾践 。因为各类学者以及史学家观点不一样 , 所以现在并无统一说法 。
先成为霸主的是齐桓公,紧接着是晋文公,然后是楚庄王,其次是秦穆公,最后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 成为霸主 。
第一个是齐桓公,第二个是晋文公,第三个是秦穆公 , 第四个是楚庄王,第五个是宋襄公 。
春秋五霸称霸顺序是什么,春秋霸主先后顺序是什么?


5、春秋五霸的先后称霸顺序1、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 。
尊王攘夷: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
2、宋襄公:公元前650~公元前637 。
春秋大义: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 , 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
3、晋文公: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 。
制霸中原:公元前636年-前628年在位 。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并召集齐、宋等国在践土和诸侯会盟 。史称:“践土会盟” 。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 。晋文公正式成为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
4、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 。
称霸西戎:生卒于公元前682年—前621年 。秦穆公达成秦晋联盟后,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 。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 , 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周襄王时出兵攻打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 , 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
5、楚庄王:公元前613 年~公元前591 。
问鼎中原: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 。公元前598年 , 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 。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开始成为中原霸主 。
扩展资料:
齐桓公的典故:管仲拜相
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 。为支持纠继位,管仲曾射杀小白,小白诈死,提前回国继位,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小白做了国君,鲍叔牙举荐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鲍叔牙劝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岂射钩可比呢?”
在鲍叔牙的力荐下,齐桓公决定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 。管仲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齐国的霸业,而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个霸主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的先后顺序是齐桓公和晋文公,楚庄王和吴王阖闾,还有最后的越王勾践 。
齐桓公在春秋时期的时候,他是第一个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各地的诸侯们,一起保卫安定,救济贫困的百姓,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春秋五霸的首领 。
关于晋文公,他的功绩是成功地抵抗了楚国大举对中原地区的强烈进攻,而且在城濮的战役中一举打败了强大的楚国,而且那时候的楚国是当时的中原第一强国 。所以晋文公可以说是有再造华夏的大功劳 。所以他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而且晋国因为这个强大了快200年,所以晋文公对晋国的发展可以说功劳不小 。
楚庄王在位执政时期是楚国历史中最强大的时期,当然以前的楚国也是十分强大的,但是一直以来受到中原势力的一系列压迫 。楚庄王后来打败了大国晋国 , 以此可以问鼎中原,而且他的影响力大 , 范围极广 。所以他当上这个春秋霸主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 。但后来的一系列事件使楚国由盛转而渐衰,从此以后很难跻身进入中原 。
吴王阖闾他是唯才是用 , 他任用了孙武等一些优秀的人才,而且自己本身奋发图强 , 勤于执政 。他拥有晋国的鼎力支持,使吴国从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小国 , 一下子竟然把强大的楚国给灭国了,这让所有的中原地区的国家可以说是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其中晋国特别开心 , 因为吴国终于帮他消除了自己的心头大患 。
最后一个就是越王勾践,他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卧薪尝胆,使用美人计,最终一举消灭了吴国,报了自己的屈辱的仇恨 。
百度百科
称霸顺序:
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公元前643 。
宋襄公:公元前650~公元前637 。
晋文公: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 。
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 。
楚庄王:公元前613 年~公元前591 。
扩展资料:
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称霸过程:
当时楚国并不是最强大的,而且楚庄王上位初期,楚国的国内也出现了叛乱 , 而且当时还有强大的晋国,所以说楚国称霸春秋是偶然的 。但是楚庄王有勇有谋 , 励精图治,一心想雄霸天下 , 所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却也在情理之中 。
楚庄王上位之后先是平定了国内的叛乱,还吞并了弱小的庸国,这个时候楚国国内的形势已经趋于稳定 。而晋国国内也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这就给楚庄王的北伐制造了有力的条件 。
公元前610年,晋国和卫国还有陈国等相会,但是拒绝郑国前来,于是郑国不得不考虑改变和楚国的关系 。当时许多诸侯国都见风使舵,看楚国日渐强大所以都开始转变态度,陈灵公和晋国结盟之后,楚庄王看准时机,亲自率兵攻打陈国、宋国等 。
公元前607年 , 郑国受到楚国的命令前去攻打宋国,借此机会打击晋国 。后来晋国的赵盾联合卫国、陈国一起攻打郑国,楚庄王于是出兵解救郑国之困 , 赵盾悄悄溜走了 。
公元前606年,楚国北上将郑国团团围?。侵9丫皇浅醯闹饕勘炅?。楚军进驻郑国 , 在这里等待晋军的到来 。半年之后晋军开始渡河,楚庄王亲自统帅全军北上,与晋军对峙 。这场战役最终以晋军进驻邲 , 晋军惨败告终 。击败了晋国,楚庄王以朝见周天子为名问鼎,这也标志着楚国已经取代了晋国成为了中原的霸主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春秋五霸
一直以来春秋五霸是那五个人似乎就没统一过说法,最常见的两种说法是:
1、按照《史记》,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
2、按照王褒的《四子讲德文》,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 。
另外,还有人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两种流行说法的先后称霸时间正是他们名号排列的顺序 。
后一种说法的支持者更多些,他们认为宋襄不过只是在诸侯国一片混乱的时候号召过一次盟会,而实际上宋国没有称霸的实力 。第二种说法中的吴王越王是实实在在打到了中原的 。
扩展资料:
春秋五霸,一般是指春秋时期参与争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各类史家、学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春秋五霸”并不是势力、地位完全等同的五人,例如:
1、整个春秋时期基本都是姬姓晋国在替周天子行使王道,晋国在整个春秋历史上维持了百年之久的霸业(公元前632年—公元前597年,公元前589年—公元前506年),这段时间晋国基本享有领导诸侯之权 。在晋文公称霸之后还经历晋襄公接霸、晋景公失霸、最后晋悼公复霸中原 。
2、郑、宋、秦、吴、越构建的区域霸权其规模、影响、成就难以与齐桓、晋文、晋悼、楚庄相提并论 。
3、完成诸侯会盟这一重大称霸标志的有: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楚庄王、晋悼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多个诸侯 , 远远超过五霸的名额 。其中仅晋国就称霸百年,会盟多次,几乎独占五霸名额;而夫差最终还被勾践灭国 。
参考资料:春秋五霸-百度百科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按称霸顺序)为:
1、《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
2、《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
拓展资料:          春秋五霸
霸,政之名,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 , 实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 , 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的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
参考资料:春秋五霸_百度百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