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你们那里有什么饮食习俗( 二 )


6、河南清明节习俗
在河南,清明时节人们最常吃馓子、枣糕、鸡蛋等食物 。“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 。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 。枣糕又叫“子推饼”,河南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 。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
在河南的一些地方,清明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 。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 。据相关专家介绍,清明吃鸡蛋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
7、湖南清明节习俗
长沙将扫墓称为“挂山”,有“前三后七”之称,即清明节的前三天后七天为扫墓期 。扫墓祭祀有先后顺序,一般都要先将墓地清理干净,拔除墓地杂草,插上“挂山条子”在墓前拜祭,最好是下午3点前完成扫墓祭拜 。
长沙府清明插柳,称为“记年华” 。“插柳”的习俗始于唐代,本意是为驱疫避邪,后来又有了装饰的意思 。传统习俗看来,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 。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的疾病写在风筝上,放飞风筝,象征着带走秽气 。
8、湖北清明节习俗
在湖北武汉,不管有多忙,清明节这一天,人们都会放下手头的事务,回老家给先人祭祖,当地俗称“上坟” 。当地“上坟”包括坟前祭拜、送纸钱、献花、添坟等流程 。祭拜前,由家中长者或长子首先除去先人坟墓上的枯叶杂草,另外拿出几张黄纸钱,以土石压于坟头,意在向外人显示家中仍有后人 。前期工作完成后,当地人会在坟前划好上供范围,摆上香楮、元宝纸钱、鲜花祭品等,然后按辈分为祖先烧纸钱 。
由于受到寒食节禁火影响,在湖北恩施、咸宁等地,人们会在坟墓附近的小树上或坟地竹竿上悬挂纸钱,叫做“标墓” 。祭祀过的坟墓纸幡飘飘,而没有纸幡的坟头多是些未祭祀的孤坟了 。
9、广西清明节习俗
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据说可使眼睛明亮 。兴仁县扫完墓后,以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头,称为“标坟”,又叫“挂青” 。开阳县扫墓时,由值年主祭备酒食以祭 。祭毕,亲友就近饮宴,称为“野餐” 。
梧州乡民大多数都是在清明节当天和后面的几天去扫墓,只有一少部分的乡民是在清明节的前几天就扫好的 。
10、福建清明节习俗
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 。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 。
方式是,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 。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 。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润饼,这是源于寒食节的习俗 。
11、山西清明节习俗
扫墓时,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烧香、不焚纸,只是把冥钱、纸帛等物挂到坟头上或坟茔旁的树枝上,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 。这种民俗可能是来源于寒食节禁火的习惯,也可能是出自干旱的春季民间防火的意识 。
不过,山西北部多数地方的民俗却截然相反,人们却要将冥钱等物烧尽,认为烧不尽就转不到先人手中,也有一些地方,如:大同等地,人们则习惯于白天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纸 。此外,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菜,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 。
12、山东清明节习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