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要怎样赏析

后主悲情对景难排 , 思故国往事堪哀——浅析《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要怎样赏析


本是词帝却成君 , 半生亡国叙悲情
南唐后主李煜 , 是一位悲剧性的君王 。其后半生沉浸于国破家亡的悲痛之中 , 其词也通过多种意象的选择和营造 。传达出这位君王的血泪至情 , 极富艺术感染力 。王国维评价李煜:"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 , 高墙大院之下 , 长于妇人之手 , 这使他的个性之中多了些忧郁与懦弱 , 少了阳刚与男子气 。这是为人君者所大忌 , 却是成为一个词人的长处 , 葆有一颗赤子之心是李煜的过人之处 。但是 , 当他作为一国之君时 , 面对诸强林立 , 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周围诸国的威胁凌逼时 , 就进退无据 , 导致国破家亡也是历史的必然 。李煜单一淳厚的内质和对文学艺术的精通 , 使得他在文学这片土地上成就一番文学伟业 。后主词后期多以月 , 楼 , 流水 , 落花为意象 , 这些意象意蕴深厚 , 如:"流水落花春去也 , 天上人间";"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 "都包含了他人生后期诉不尽的凄楚 , 悔恨 , 屈辱和痛苦 , 充满了浓厚的悲情色彩 。
"往事只堪哀"中来 , 怎知对景亦难排
往事只堪哀 , 对景难排 。
秋风庭院藓侵阶 。
一任珠帘闲不卷 , 终日谁来 。
金锁已沉埋 , 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
相得玉楼瑶殿影 , 空照秦淮 。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中首句"往事只堪哀"一个"哀"字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那又是什么缘故引起李煜的难以排解呢?词的下一句"对景难排" , 那又是什么景色让唐后主哀情中来 。词的下面两句交代的很明确 ,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 , 终日谁来 。"自古逢秋悲寂寥 , 秋风卷庭院苔藓上了颓败的台阶 , 屋子的珠帘没有卷起来 。横江的金锁早已沉埋于江底之下 , 帝国豪壮的气概 , 也早已和荒郊野草一样黯然失色了 。秋夜晴空 , 但无边月色朗照下秦淮河的金粉豪华气象已经不复存在了 , 一切都在月辉的幻化下投射出无比的凄清 。前面几段交代这个庭院这个屋子很久都没有人来了 , 理解唐后主后期的词作要通过他后期所作的所有诗词来看 。那么《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 , 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所抒发的感情与"《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所抒发的感情是不是相同的呢?答案是相同的!那种凄楚之感 , 亡国的切肤之痛 , 虽未明言却通过景的无言表达出来 。作者在一座幽僻的院落 , 这座院落台阶上了苔藓 , 宫殿的珠帘也好久都没有人将他卷起 。整日都没有人来到这座庭院 , 遥想沉江的金锁已经深埋 。故国 , 琼楼玉宇都成为泡影 。词中的金锁与珠帘意象赋予的是亡国之君的亡国之痛 , 而与《笠翁对韵》中的"金锁未开 , 上相趋听宫漏永;珠帘半卷 , 群僚仰对御炉薰"中所赋予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金锁代表着宫门 , 珠帘代表着皇帝的寝宫 。金锁没有打开 , 宰相就进宫言事了 , 皇帝的寝宫珠帘已经卷起 , 群臣对着香炉言奏天下大事 , 这是一幅励精图治的勤政图 。我们再将视角转回本首词 , "一任珠帘闲不卷 , 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 , 壮气蒿莱 。"珠帘没有人来卷起 , 这座庭院也很少有人来 。金锁沉埋大江之中 , 帝国气象如荒草一般暗淡无光 , 这是王朝覆灭的挽歌 。我们要理解这首词首先 , 我们要找到词人抒发感情基调的关键词和词人的抒情方式 。词的前三段中一个"哀"字就奠定了本词的感情基调 。本词抒情方式 , 是以人观景 , 哀从景生 。词的开头句;秋风庭院藓侵阶 , 与词后面的晚凉天净月华开 , 形成对比 。将作者的悲情与大众的情感联系到了一起 。自古逢秋悲寂寥 , 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情感意识 。一位亡国之君面对一座幽闭冷落的庭院想起亡国之痛 , 雕栏玉砌的宫殿 。而这月光又是如此无情朗照当空 , 完全不理解这位词人的悲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