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的刘墨林是怎么死的

刘墨林从一选出来,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处,虽然刘墨林极力想扭转这个局面,可惜最终独力难支,最后虽落得个忠臣名号,其实内心比谁都苦!
而这种结局,在他被钦点为探花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尤其是苏舜卿本打算跟刘墨林离开京城时,突然的喜报到来,苏舜卿听到喜报显然并不高兴……
二、
刘墨林作为一名书生,敢娶一个风尘女子为妻,从某种角度来讲,这就是伟大的改革家,也必然被那些正派官员所不耻 。
他为什么后来被那些清流也排挤,说到底根源还在于此,毕竟清流们一直占据道德最高点,对有污点的刘墨林自然是不屑 。况且他还能得到圣恩,这更让那些清流恼火,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排挤和打压 。
这里有必要插入一条历史:
雍正帝即位的当年,他就宣布了一条政令,那就是废除有着近千年历史的贱籍制度 。
这条政令就包括废除山西和陕西二省的乐籍;浙江绍兴等地的堕民,堕民其实就是“丐民”,平民中最受歧视的一种;还有安徽徽州和宁国二府的伴当,广东等地的蜑户等
这些贱民制度废除后,等于是在一定程度消除了贫富差距,最起码在社会地位上这种差距减少了,这也可以看作雍正帝新政之一 。
而《雍正王朝》这部剧,就是采用了这个历史史料,巧妙地安排到了刘墨林身上 。后来刘墨林死后,雍正帝封苏舜卿为一品诰命夫人,这也跟雍正帝封一个种地老农六品顶戴一样的效果 。
在他眼中,只要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都是可以打破那种阶层屏障的,这也是雍正帝致力改革的原因!
再回到剧中,雍正帝为什么要选拔一批人才呢?
说到底,就是给改革做准备的,毕竟推行改革不可能仅仅依靠雍正帝,或者是田文镜和李卫,更需要新鲜血液的补充,没有新鲜血液,这种改革就不具备可持续性 。
可以说,刘墨林一开始就被拉上了改革派的这条船,再想下来,基本不可能了!
三、
刘墨林第一次被雍正帝推出来挡刀,是在弘历视察河南之后:
为什么说弘历是一个人精呢,这次河南视察就可以看出来,尤其是他对田文镜的评价:
“田文镜在这里推行新政,又做得过于操切,怎么能不受到人家的非议?”
刘墨林楞了一下,还是拍了弘历的马屁:
“至理名言!”
这里就可以看出,刘墨林其实也不想跟清流们撕破脸,毕竟他还要做官,他还要生活,把周围的同事都得罪了,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
所以,弘历说出田文镜推行新政过于操切的话,刘墨林并不是单纯的拍马屁,而是真的觉得是这样的!
只是,刘墨林还是过于单纯,从河南回去后,弘历就变了,弘时友情提醒清流们要参田文镜,弘历还假装惊讶的问怎么办,他早就有主意,一见雍正帝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让儿臣跟他们去斗,就算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
雍正帝可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儿子跟天下读书人斗,说什么有骂名朕担着,结果,哪是雍正帝担着啊,他俩把刘墨林推出来了:
“刘墨林,你刚从河南回来,你来回答他们的问话!”
估计刘墨林心里哭死了,什么人啊,你们俩一个是皇上,一个是宝亲王,都是大权在握,让我一个小小的刘墨林来挡刀!
四、
刘墨林也算聪明,回答问话的时候,也是尽量把宝亲王拉进来:
“我这有个价目表,是我和宝亲王详查出来的……”
此时给了弘历一个镜头,看得出,一脸的不高兴,是啊,让你挡刀就挡了,闲的没事提我宝亲王干嘛?
从这之后,清流们更是容不下刘墨林了,甚至他们参田文镜的同时,连刘墨林也一起参了,刘墨林心里苦啊,可惜苦还没处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