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至开始 , 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 , 第3个庚日为初伏 , 第4个庚日为中伏 , 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 , 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 , 所以 , 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 , 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
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 ,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
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 , 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 , 而庚属金 , 金怕火烧熔(火克金) , 所以到庚日 , 金必伏藏 。于是规定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 , 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有的年的10天 , 有的年的20天) ,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 , 也称终伏(有10天) , 总称为三伏 。
【数伏天怎么数】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 , 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 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十天 , 有时是二十天 , 而“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 。
推荐阅读
- 会议总结怎么写
- 四种方法教你解决 女生嘴上长胡子怎么办
- 兰蔻粉底液色号怎么选
- 树的年轮怎么辨别方向
- 年利率5.5%怎么算利息
- 手机计算机怎么开根号
- 两个月拉布拉多犬怎么训练
- 别克语音唤醒怎么开启
- 本田奥德赛和别克gl8怎么选择
- 怎么算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