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的下一句是当春乃发生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
译文:
好雨是知道该下雨的时节的,正好下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
在雨夜,野外的小路和乌云都是黑茫茫的,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
天亮后,去看这带着雨的娇美红艳的花朵,整个锦官城变成了沉甸甸的鲜花盛开的世界 。
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 , 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它的确很“好” 。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 。雨之所以“好” , 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 , 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 , 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颔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 , 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 。倘若只下一会儿 , 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 。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 。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 。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 。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 。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 。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 , 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
【好雨知时节的下一句】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 。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 , 发荣滋长起来了 。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 , 红艳欲滴 。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 , 汇成花的海洋 。“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
推荐阅读
- 海内存知己的下一句
- 路遥知马力的下一句
-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 温故而知新的下一句
- 黄梅时节家家雨的下一句
- 黑发不知勤学早的下一句
- 欲知山中事的下一句
- 狗狗不知道吃了什么吐白沫怎么办
- 孤树上知了是什么意思
- 古代王爷大还是侯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