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观后感( 五 )


非常能调动观众情绪 。尤其是第二部分,就是进入钢锯岭战场的部分 。我现在还记得自己在影院第一次看到那种场面的感觉,真是紧张到全身僵硬,有点喘不过气来 。嗯,是时候该说说影片最重头的部分,就是后半段的战争戏了 。《血战钢锯岭》的直男气,也主要在后半部分,特别血腥、特别残忍,当时看到第一个感觉就是,炼狱一般 。记得他们刚进战场有一个巡视战场的场面,从各种尸体上踏过去,遍地尸骸,那场国内好像删掉了,大概就是那消失的30s吧 。
包括打响的第一枪也非常有视觉冲击力,以往看到的战争片,大多是中弹,帅气倒地,身上至多一个血印子,衣服上带点红色,这里则完全不同啊这里子弹打在身上,直接把人打出一个大血窟窿,可能几枪之后,人都打碎了 。钢盔直接打飞,脑袋就打烂了 。半截的身子、打烂的腿,片中有很多这样血腥的场面,特别残酷也特别真实 。
所以,本片最终被北美定级为R,也主要是因为那可怕的血腥战场 。梅尔·吉普森用这种非常直观的方式,让我对战争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与恐惧 。如果说本片反正,那可能主要是视觉上的,因为你一看到这种炼狱一般的战场描绘,很难不对战争反感 。所以说这片直男呢,因为影片用一种近乎过度的方式来描述战场 。实际上,在战场的描述,梅尔·吉普森是痴迷于这种血腥的,并有意过度描绘暴力 。
包括对敌人的刻画,也是略有些超现实的,这里的日本人根本不像人类,倒是像一群食死徒或者丧尸,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影片的恐怖感 。总之,影片以一种反特效的、直白的方式,去再现那场可怕的战争,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起码我是很受刺激,看完则非常兴奋 。然后,你再回转头去想这部片子,才会觉得,即便简单直接,却也行之有效 。
前半段各种铺垫,包括男主受到的各种屈辱,都是在积攒情绪 。让主角有压力,让观众也有压力,你就盼着他能站起来,最终创造奇迹,让别人刮目相看 。顺带说说男主安德鲁·加菲尔德,在这部电影的变化也很明显 。起码在前半段的表现是非常出色的 。他塑造的这个角色其实有点阿甘一样的感觉,就是特别简单又特别倔强的一个人 。尤其是加菲猫这张人畜无害的脸上,露出这样憨厚的笑容,你更会相信,没错,这就是他,我相信他能做出这些有点愚钝但是却非常坚决的决定 。
他让这个角色成立了 。而之后马丁·斯科塞斯的《沉默》,仍然由他来主演,看样子明年奥斯卡红毯,是一定少不了加菲猫的身影了 。实际上,除了血腥且真实的动作场面,以及特别简单直接的叙事表达 。这部电影在其他部分我并不太关心 。什么宗教啊、信仰之类的东西,这些指涉都非常明显,也没什么好分析的 。我被感动,并不是因为男主的信仰或是什么 。
而是因为我们在见证一个普通人创造的奇迹,用他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尤其想到这是真实发生的,才更会感动,这才是励志故事嘛!而战狼了 。说说个人观点,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 。此片为什么大卖?现在说什么都是事后诸葛亮了,不过有几点创作特点值得创作者和行业关注——其实都是老生常谈,了解类型片创作规律的创作者相信不会对此惊讶或陌生 。
1、符合或迎合主流价值观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种价值观对相当一部分电影观众是起作用的 。对于《战狼》这样一部军事题材电影,类型和价值观的结合点找的很巧妙 。另外,中国特种兵大战外国雇佣军这种故事核,其实和《叶问》什么的没太大区别 。2、类型化符号虽然很多人在吐槽剧作或故事逻辑,但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他们是在追求娱乐的消费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