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先行者计划即将到来 三星先行者盲盒( 二 )


我在文稿中插入了一张图,是三星堆著名青铜面具的出土过程 。你可以看出在1986年我国的考古水平还是比较基础的,考古人员都穿着便装,靠人工搬运文物 。对考古现场的保护也不够 。而三星堆文物从出土到展览,那更是花了10年的时间 。三星堆中有一个著名的青铜器叫做“青铜神树”,这棵树高395厘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青铜器 。
不过因为这棵树是祭祀器具,在入土之前的祭祀活动中,就被人为损毁了 。考古队员发现的时候,这棵树的树干断成3截,树枝断成18截,树上装饰的碎片更是多达几千片 。修复这个青铜神树,花去了修复人员足足10年的时间,堪堪赶上1997年三星堆博物馆开放 。现在我们普通人都有这样的概念,那就是考古不仅仅是历史学界的事情,也是文化科普的一部分 。
但是在1986年挖掘之后,三星堆是花了10年走完“挖掘、修复、展览”三部曲,才出现在我们面前的 。但是2020年开始的这一轮发掘就很不一样了 。从正式开挖到我们能看到新展品,可能只需要半年的时间,而且我们有理由期待,这次出土的文物将会更好地还原三星堆文明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次挖掘的准备非常充分,这和这次祭祀坑的挖掘背景有关:2019年,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国内33家单位,联合对三星堆1、2号祭祀坑进行了重新的考察 。
结果考古队员发现之前参观用的展示平台盖住了好几个祭祀坑 。移走参观平台之后,6个新的祭祀坑才有机会重见天日 。2020年9月,我国考古人员对三星堆的6个新祭祀坑启动了正式挖掘 。这次挖掘被称作“主动挖掘”,不同于1986年的“抢救性挖掘” 。考古人员给“主动挖掘”打了一个比方,说这就像做手术一样,要在术前进行详细的准备方案设计 。
我和你具体说说细节 。这一次,在三星堆遗址的考古现场,考古人员搭起了2000平方米的大棚 。6个祭祀坑被分别装入4个钢架玻璃工作舱,工作舱可以调节温度和湿度 。所有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进入,在悬挂可升降的工作台上开展工作,身体都不接触坑内地面 。我把三星堆发掘的现场图放在文稿里了,你可以看一下这次发掘有多细致 。
每个工作舱内都安装了8台网络摄像机、1台工业全景相机,专门用于考古工程的全程记录 。这些图像可以随时传输到现场的会议室,让专家进行远程文物会诊 。在这次的发掘过程中,现场还有很多提供支持的实验室,比如有机实验室、无机实验室、文保工作室、微痕应急保护实验室 。他们可以及时提取丝绸、漆器、竹木器上的文字,避免出土后长时间暴露,文物受到破坏,让关键信息流失 。
就比如说在3月20号下午,就有一件青铜尊被3D打印制成的硅胶保护套严密包裹后,成功起吊,送入实验室进行后续的清理和修复 。这比起1986年的“肩扛手抬”,是不是进步太多了?除此之外,这次对三星堆的挖掘,还和社会科普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根据三星堆博物馆的官方微博回复,这次他们将建立全国第一个开放式文物修复馆,要一边修复、一边向外界展示文物 。
按照计划,今年4月文物修复馆就会开启试运营 。我们不需要像上一次等10年,很快就能亲眼看到三星堆最新出土的文物了 。好了,总结一下,在今天的节目里,我跟你分享了三星堆时隔34年的第二次挖掘成果 。这次挖掘有三个亮点 。第一,文物的出土量很大;第二,出土文物质量很高;第三,挖掘过程技术含量很高 。把“挖掘、保护、修复、展览”几个步骤同时融合在了一起 。
三星堆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对华夏文明意味着什么?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自古以来的神话传说也都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 。当然,在三星堆发掘之前,中华文明源自黄河流域的说法是无懈可击的,然后三星堆的出现,长江流域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开始上升甚至和黄河流域平分秋色!以前历史学界认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然后渐渐的传播到全中国 。而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地区存在过不亚于黄河流域地区的古文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