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跳了十年芭蕾舞的CFO,黄宣德( 三 )


”宣德炉放在火上烧久了,色彩灿烂多变,如果长时间放在火上即使扔在污泥中,拭去泥污,也与从前—样 。明末清初文人骚客冒襄(董小宛的丈夫),爱好品玩宣德炉,他写有《宣铜炉歌》及《宣炉歌注》,及《宣铜炉歌为方坦庵先生赋》,“有炉光怪真异绝,肌腻肉好神清和 。窄边蚰耳藏经色,黄云隐跃穷雕磨 。”这是冒襄对宣德炉的描述 。
正如《宣铜炉歌》里所歌:“抚今追昔再三叹,怜汝不异诸铜驼 。一炉非小関一代,列圣徳沢相渐摩”,宣铜炉可说是纪录了明王朝全盛期的历史见证 。另外,从冒襄的《影梅庵忆语》中可以得知,宣铜炉同时也寄托了冒襄对爱妾董小宛的思念之情 。对冒襄来说,一个宣铜炉,既勾起了他对明王朝的故国之思,也勾起了他对董小宛的思念之情 。
铸造历史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宣德炉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吕震战战兢兢地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 。
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 。宣德皇帝财大气粗,精品意识超强,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炼十二次),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 。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 。经过巨大的努力,宣德三年,极品铜香炉终于制作成功 。这批红铜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宣德帝见到这批自己亲自过问的香炉,每只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很有成就感 。
这些香炉,把其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 。这些宣德炉普通百姓只知其名未见其形 。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 。历史价值大明宣德炉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为铜香炉的通称 。
为了牟取暴利,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 。就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部分主管“司铸之事”的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 。这些经过精心铸造的仿品可与真品媲美,专家权威也无法辨别,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的许许多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 。
鉴别真假宣德炉已成为中国考古学中的“悬案”之一 。上述原因,使刻有宣德款识的铜香炉,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价格极低廉,远远比不上其它造型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价格 。历史考证宣德炉宣德三年的铜器没有标准器,回顾一下历史文献,宣德三年曾批量铸炉这一说并没有被可靠的历史文献所记载 。宣德三年的铜炉,有两种传说:一是官内佛殿失火,金银铜像都被熔成液体,于是皇帝命令将其铸成铜炉;二是宣德皇帝收到进贡铜39000斤,于是责成吕震和吴邦佐,参照宋代瓷器款式及《考古图》和《博古图录》,铸造出3000件(一说为5000件)香炉 。
说法一普遍被认为是明末文人杜撰,说法二却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然而说法二的最初出典为何处是《宣德彝器图谱》 。尽管此书带有1428年的序,它的真实性却有待商议 。早在1936年,Paul Pelliot便详细论证了《宣德彝器图谱》是后世的伪作 。根据Pelliot的考证,最早提及此书的是清乾隆时期的杭世骏,他在1776年发表的一系列短文中提到了《宣德彝器谱》一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