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掠地181于禁怎么过,重用他们攻城略地


得到于禁及三万魏卒后,关羽最好应该怎样利用这股力量?
关羽水淹七军之后,以于禁为首的三万曹魏士卒被迫放下兵器投降 。关羽在获得大量的俘虏之后,确实令人头疼,在处理这些俘虏的问题上,摆在他的面前有三条路:第一,消化吸收他们为自己所用;第二,将其全部斩杀不留后患;第三,押往后方以后慢慢处置 。关羽对于这个难题,他选取了第三个方式,押往江陵城以待日后再处理,可是他这一措施为他日后出现粮荒和兵力不足埋下隐患,那么关羽到底应该怎样利用这股力量?我们一起来分析摆在关羽面前的这三条选择,孰优孰劣?第一,消化吸收他们为自己所用将三万曹魏士卒消化吸收之后为自己所用,这个方式最为妥当有利 。
一方面可以缓解自己兵力不足的困境,另外一方面还可以不用白白耗费大量的粮草来供养他们,可谓一举两得 。在金国灭北宋的时候就招降了大量的南宋投降军队,因此在打仗的时候,这些人冲锋陷阵很是厉害;又如清灭明更是如此,凭借不足十万之众打遍大明无敌手,这些明朝降卒打起仗来比那些八旗子弟甚至更狠,要是没有他们的加入,单凭八旗军队,够呛 。
可见,降卒要是能够消化好利用好,完全是一本万利的作用,那么放在关羽面前,这些曹魏降卒可以转化为自己的力量吗?答案是不可以,原因有三点:首先,时间太短,没有机会做这些事情 。关羽迫降这些士卒之后,曹魏的下一波攻势立马席卷而来,根本就没有给于关羽更多的时间来系统消化这些降卒 。其次,这些降卒只是迫于现实暂时屈服而已 。
关羽借助汉水大涨的有利时机水淹了于禁三万之众,这些士卒包括将领们只是迫于形势投降,并非在屈服于对方强大的武力征服,对于他们而言,关羽的胜利带着很大一部分侥幸成分,并非因为武力不如人而失败,因此他们并不会从心里接受这个投降的结果 。最后,曹魏是强国而刘备是弱势一方 。从心理因素而言,弱势一方投降强势一方没有太大的心理障碍,而强势一方投降弱势一方则具有较大的心理障碍 。
即使强势一方被迫投降,但是这个心理障碍一时半刻很难扭转,这就需要时间过渡 。曹魏作为强国,这些士卒即使被关羽俘虏,他们为尊者的心理依然没有改变,要改变这个想法让他们心悦诚服的投降为关羽所用,那就需要刘备具有强大的国力来征服他们,但是在当时那个情况下,三万士卒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 。因此,这三万降卒只是放下兵器苟且偷生而已,要想短时间里消化吸收他们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关羽想利用他们为自己所用也是无法做到的事情 。
第二,将三万降卒全部斩杀不留后患失去了第一选择,摆在关羽面前的有第二哥选择,那就是将这三万降卒全部斩杀,不留后患,这个可行吗?其实也是不可行,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斩杀降卒违背关羽的信念 。关羽好读《春秋左氏传》,而这本书作为儒家经典早期书籍,记叙了对历史人物的褒贬,集中体现了对仁、义、礼、德等道德规范的肯定 。
关羽好读这样的书籍必然深受其思想的熏陶,因此其行为规范必然受其影响 。斩杀降卒恰恰不合仁、义、礼、德的要求,因此此时斩杀手无寸铁的降卒对于关羽来说违背信义的要求,况且关羽傲君子体恤小人的性格也让他在面对这些降卒的时候也无法举起屠刀,干出这种伤天害理,欺负弱小的事情 。其次,临阵斩杀降卒只会适得其反 。水淹七军而逼降三万曹魏士卒促使曹魏和关羽之间的战争处于高峰而非结束,假如此时斩杀曹魏降卒不但起不到威慑对手的作用,反而激发对方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勇气,那么无论是在战场对阵还是攻城略地碰到的是置死地而后生的曹魏士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