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建行,有关厦门建设银行营业时间( 二 )

6,工商银行vs中国建设银行哪个更好 应该说,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银行业尤其是四大国有独资银行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的 。其清晰程度甚至可以用“画地为牢,互不相干”来形容 。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银行业的定位,跟随着金融改革尤其是央行职能的变化而变化 。
影响中国金融业最深远的两次变革是:在1984年民前,中国人民银行既行使中国银行职能,又对企业和居民办理存、贷款业务 。而国有银行只是央行的下设机构 。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央行职能,同时又在1984年成立中国工商银行,办理有关商业银行业务 。自此,国有银行才开始商业银行化 。
目前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皆是脱胎于国家专业银行 。而且,都是在1979年以后陆续恢复、分设的 。
在计划经济时代,四家银行各有分工 。中国工商银行主要承担城市工商信贷业务;中国农业银行以开办农村信贷业务为主;中国银行主要承担中长期投资信贷业务 。这种清晰的市场分工,决定了四家银行各有清晰的市场定位 。
由于四家银行在各自的分工领域都是“说一不二”,而且这种“霸主”地位完全来自于行政划分,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当时的银行服务态度差 。银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的是“国家财政的出纳员”的角色 。由于银行贷款是稀缺资源,银行业的市场营销根本无从谈起 。
随着金融改革有不断深化,国有银行之间的传统分工逐渐被打破 。1993年12月,《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对金融机构实行严格的监管,维护金融体系安全、有效地运行 。
当时几乎是一致的意见,是“金融改革先行” 。同时还提出了现在看来仍毫不过时的目标:“利率市场化、银行商业化” 。
1993年底开始的金融改革,堪称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新的里程碑,商业银行的营销竞争自此揭开序幕 。据央行吴晓灵副行长说,那以后,红头文件里对四大国有银行的称谓,才开始改为“商业银行” 。
1994年,政府就对国有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进行了分离,原国家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被划分出去,由几家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负责经营 。国有专业银行专营商业性业务,成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各行业务的交叉进一步扩大,传统分工更加淡化 。
当专业银行的帽子摘除后,各家银行的市场定位逐渐趋同化,所谓“工行下乡、农行进城、中行上岸、建行破墙”,就是对这一现象的形象描述 。但是,这种产品高度同质化趋势,使银行在争夺优质客户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遭遇白热化甚至是恶性的竞争 。
更重要的是,是国有银行必须迅速改变昔日办事效率低下,人员臃肿的行政机构形象 。
正如原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尚福林所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银行的工作目标是‘守计划、把口子’,长期以来形成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体现的是以计划指标为核心的行政管理原则,现代商业银行所必须的经营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仍然比较粗糙,因而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中要围绕经营、再造管理制度、业务制度和业务流程 。”这要求国有银行加快商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步伐 。
从我国《商业银行法》正式实施的1995年7月1日算起,原四大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已是8年多了 。但8年抗战,并未让人们看到真正的商业银行在神州大地上跃起,更别说哪家国有银行打出明显的市场定位旗号 。银行家们似乎更习惯“走一步看一步”的日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