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金点子人才网,莱芜的金点子招聘信息在哪里( 三 )


我很认同吴军老师的一句话:
所以那些还愿意给我朋友圈点赞的人,我由衷地表示感谢 。
全世界在乎 20% 工资的人要远比在乎个人价值、个人成长的人多得多,因此这个世界最终还是属于有志气的人 。
那么你又该如何追求长远价值呢:
1)永远不要因为一点工资、福利,就放弃你真正热爱,能够给你带来长线成长的事业 。
2)一件产品、工作的成熟周期是 5~6 年,每半个周期问问自己,现在这份工作是我所追求的终身事业么?值得我为此放弃 20% 的工资么?
3)想折腾的时候就义无反顾地折腾一下,不然直到临死之前你都会心有不甘 。
选择不要怕错,错是大概率事件,你只要提升自己在关键节点选对的能力就好了 。
如果不知道怎么选,把上面三条再看一遍 。
是否具备逆思维:
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饼而是你想吃多少饼
据说谷歌曾经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在某些关键岗位上,宁愿花两倍的价钱雇佣行业内最顶尖的人才 。
因为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差距是数量级的,而不是人们想象的一点点 。
而区分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
三流人才看自己有什么资源,然后再去做相应的事情;一流人才先思考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事情,然后再去找相应的资源 。
前者的潜力更小,因为他很容易被手上的资源所局限,有多大饼,就有多少饭量,很容易吃不饱;
后者的潜力更大,因为他的视野更大,真正的能够跳出手上资源的局限,有多大饭量,就烙多大的饼 。
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在 2001 年全公司营收仅有 3 亿元的情况下,提出 5 年后要实现 100 亿元营业额 。
当时没有人相信牛根生能够做到,因为按照当时蒙牛的条件和能力,确实如此 。
但牛根生要求全公司上下:
不问我的一双手能干多少事,唯问移泰山需要多少双手;不问我的一口锅能煮多少斤米,唯问犒劳千军需要多少锅;不问我的一盏灯能照多少里路,唯问亮天下需要多少盏灯 。
全公司运用逆思维把原来的成长路径完全推倒重新打磨,短短五年就实现了当初定下的 “狂妄” 目标,从行业倒数一跃成为了行业前几名 。
那如何培养逆思维呢?
1)永远要先想 “我要干什么”,而不是 “我有什么,所以我要干什么” 。
2)永远都要思考,行业里谁最牛逼,我怎么才能像他一样牛逼,或者比他更牛逼 。
3)不要给自己设限,从某种角度上你觉得自己行或者不行,都是对的 。连想都不敢想的人,不可能做出任何尝试 。
4)一流和三流人才的差距是数量级的,所以你永远不要洋洋自得,世界上存在着远比你厉害的高手 。但也不要失去希望,如果只需要通过学习、实践,你就能在有生之年实现数量级的进步,想想就让人激动 。
5) 你有什么资源、能力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想到什么办法,创造什么样的奇迹 。
是否拥有定力:
人生不是考验爆发力的短跑
而是考验耐力的马拉松
任何 “选择” 都是以 “放弃” 为前提的 。
那些禁不住诱惑,什么都想要的人,走得既不快又不远 。
知名投资人倪正东在回顾过去 20 年中国 VC/PE 行业的历史之后发现,大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定力,抵抗不住诱惑,走得就不会太远:
零几年那个时候,VC/PE 行业不景气,很多手里有点闲钱的基金都去做了房地产,觉得赚个几亿就是个了不得的大钱,但现在的投融资行业动不动就是几十亿上百亿;
很多创业公司 “金点子” 频出,不好好坚守本业,非要同时干两三件赚钱的事儿,最后这些创业公司基本没有活下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