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爱宝塔菜,这种菜似乎不能进入蔬菜体系,酱菜是唯一的出路,也是又脆又面,又咸又甜,吃白粥或者馒头都好 。三和、四美本来是两家作坊,进入工业化时代,开始联合,生产出批量的罐装酱菜,可是酱菜这东西,一旦离开了酱缸进入密封体系的罐头,口感总会发生微妙变化,不如原来 。所以,吃酱菜最好还是要自己腌,可谁家现在还有那种闲情?
这点上苏州就好了,苏州酱菜的年代稍微晚些,应该成型于宋朝,随着苏州的崛起而发达 。酱菜保留了家常风味,散落在各乡镇的小酱园还保持了不多的产量和依时令做酱的习惯,和苏州手工的特点一样,品种之复杂,手工之精细,口味之细腻,一下子让人想到京都 。现在苏州的各个小镇,都有自己的一两种酱菜名品,这点也像京都,比如甪直萝卜干,吴江大头菜,都是咸中带甜,微有脆感,这大概是全世界酱菜的共同属性 。
苏州的酱菜加了点江南人家的饮食习惯 。翻看记载江南大户人家自己做餐的《养小录》,里面的酱就有甜酱、仙酱、糯米酱、急救酱、笋油若干种类,这些酱都属于从前大家族的家常便饭,常备若干种类,微小的口味差别可以激发饮食的乐趣 。
苏州人叶放告诉我,从前家家户户都自己做酱油和酱,方法和《养小录》上流传下来的一样,也是选择那种饱满的黄豆渣和麸皮拌和,要晒上一段时间,等待发酵 。“那时候特别招苍蝇,小孩子就被派去赶苍蝇,不许偷懒,因为一被叮上,可能一缸酱油就完蛋了 。”江南的人家,后院往往放着大酱缸,阴湿的天气还好,烈日当空则有股咸鲜的味道散发出来,不过并不讨厌,是股殷实的气息,让人觉得靠得住 。
这种自家做的酱油,主要是可以抽取多次,有一般外面吃不到的“母油”,也就是头抽,不是很咸,微有油花,但是极其香甜 。苏州有道名菜母油煮船鸭,就是用这种酱油,可以把食物的鲜味全部吊取出来 。之后再抽取的酱油,也远比市场买卖的要鲜甜 。
除了酱油,苏州人家还做酱,酱做好后,会拿酱炒东西用做蘸料,或者干脆做早餐的主菜 。有什么加什么,虾皮、笋丁、豆干、茭白丁、花生丁,包括半肥半瘦的肉丁,那些肉丁是不可缺少的,加上之后使酱更加丰厚,闻上去有浓厚的香味,这种炒好的酱,一是不爱坏,可以放置很长时间,二是特别下饭,适合当一切主食的伴侣 。江南人家过日子,也是精细的,只是这精细里带着享受,所以不那么让人觉得厌倦 。
还有两道以酱菜为主要配料的大菜,横行长三角,很多人都忘记了原产地,可以上得厅堂做主菜的 。一道是酱瓜鱼丁,用切小块的酱黄瓜炒的鱼丁,并不多放盐,仅仅靠咸甜的酱汁就可以充当菜的主味了 。本来是一道家常菜,可是现在人越来越不会出鱼丁,要保持鱼肉的嫩滑,还要保证刺没有存留,所以倒成了厨师的功夫菜;在那些苏帮或扬帮馆子里面,不妨一尝 。就黄酒最好,因为又细碎又鲜美 。
另一道酱菜,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是道上海菜,其实也是江南流行的:八宝辣酱 。就是前面叶放所说的苏州人家会在里面放豆腐干、花生、肉丁或者索性什么都放的升级版,上海的馆子里凑齐了八样,在菜顶上放若干虾仁,结果就从家里餐桌光明正大上了馆子的餐桌 。酱倒是其次的了,里面的花生丁和豆腐干丁,经过油炸酱裹,变得更加入味 。
不过我始终觉得这是道下饭菜,或者是道拌面菜 。如果是漫长的吃酒大餐,就不太适合端上来,肯定不是那种能够当家做主的大菜 。酱菜总带有些私下的家常感,只可以自愉悦,一旦公开亮相,总有几分滑稽 。
推荐阅读
- 苏州吴中人才市场,苏州市吴中区人才市场
- 苏州人才市场,苏州有哪些人才市场?
- 苏州人才热线,苏州人才档案
- 苏州领航人才网,苏州最新招聘信息
- 苏州软件测试招聘,苏州四年软件测试经验工资
- 苏州人事网,苏州人才市场
- 苏州临时工招聘信息,苏州园区免中介费招临时工
- 苏州人才市场招聘信息,苏州人才市场
- 苏州科沃斯,科沃斯苏州校园招聘的薪资制度怎么样?
- 苏州人才市场兼职,在苏州哪里可以找一份兼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