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人事人才网,最好的人才网许昌市有那些?(11)


庞晓戈以为的这种成功之道,是张艳红眼里的没落之源 。
张艳红剧团经常到农村演出,老百姓还是喜欢看以前的戏曲比赛方式 。有父老乡亲问张艳红,能不能给晓戈说说,不要外边的评委 。
变革:从触电到触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习惯从手机屏幕获取信息 。而更多的APP、直播平台逐渐抢食原本固化在电视的市场资源 。这给《梨园春》带去巨大而又无法抗衡的压力 。
“最大的问题是观众会疲劳”,《梨园春》栏目导演艾楠:“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创新 。”
2005、2006年,在戏迷擂台赛中增加短片,增加了访谈 。把选手更立体更人性的呈现给观众 。
蒋愈红,2003年5月担任《梨园春》栏目制片人兼总导演
2007年以前的金奖是30万轿车,当年张艳红就开走一辆桑塔纳2000 。到2010年,明星擂主只能领到一枚纪念奖章 。
朝阳沟、卷席筒、红灯记、香魂女、拷红、收姜维等剧目几乎在每星期都会露面,很多戏迷对参赛选手唱新段观众打分不买账,遂重拾名家唱段 。
2012年,2013年又在戏迷擂台赛中增加了互动,增加了明星和艺术家,这些跨界艺术家体验戏曲的表演,增加了擂台赛的可看性和时尚性 。
最近几年把常态节目季播化,推出名师高徒、非遗心体验、中国真有戏等系列赛季 。
前些年一些大投入大制作的真人秀节目,对《梨园春》产生冲击 。
“那些收视数据,和你的付出和期待不能成正比的时候,我真的因为这个流过眼泪 。”庞晓戈攥紧拳头,“我觉得已经用尽了全力,怎么还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呢?”
《梨园春》的解决方案是,也找来一些明星,通过这些自带粉丝,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明星,比一些戏曲演员产生更广泛影响 。
《梨园春》希望能够把明星粉丝中不看戏的吸引过来——这似乎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不过据说“收到了效果”:25岁左右的年轻观众增长了26% 。
演员有新老交替,观众也有新老交替 。“如果不培养新观众,过去那些观众也会在不断较少,所以培养年轻观众,是栏目组必须必须要做的 。”
艾楠用了两个“必须” 。
互联网的崛起,让豫剧拥有更多的“阵地” 。在即时通讯工具、社区论坛和各大视频网站上,都有“圈子“功能,可以关注,形成另一种与时俱进的粉丝文化 。
“戏缘”等APP受到大众的欢迎,是移动端的普及和直播技术成熟的体现 。所有选段和戏曲,都可以在网上随意看到,《梨园春》如何面对这样的趋势?
总制片人庞晓戈给出的答案看起来很模糊:互联网的边界在哪里,《梨园春》的春芽就会在哪里萌发,在哪里成长,这是《梨园春》未来的方向 。
6月27日,“千期《梨园春》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办,讨论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电视传媒嫁接,如何在坚守初心的同时探索创新发展 。
《梨园春》给出了成绩单:在台网互动方面,运营栏目官方微信、微博,并推出《梨园春》APP,加强戏迷互动 。
然而当《渔社商业案例》在2018年8月某一天点开这款APP的“擂台选拔”栏目,显示的却是“明年的选拔将在2016年春季开始,热点电话…” 。
APP仅仅是电视栏目《梨园春》的附庸,思维还是停靠在以电视栏目为依托的层面 。具体深入《梨园春》栏目内外利益构成的江湖,可以看出许多结构性冲突 。
江湖:栏目内外名利场
一位擂主给《梨园春》制片人发去了短信,但是很晚才回,这让她很不爽——作为《梨园春》大红大紫的早期擂主,《梨园春》千期盛典并没有邀请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