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杀孟获容易,但杀了孟获,就能保证蜀国南部边疆的稳定吗?杀了孟获,就能保证第二个、第三个孟获不反吗?显然杀人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就这样抓了又放,放了又抓,直到第七次抓到孟获,才使孟获心服口服,再也不反了 。诸葛亮成功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孟获七擒七纵,绝非儿戏 。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有其事吗?
阳明新学来回答这个问题,欢迎指导、讨论、关注 。阳明新学认为:诸葛亮南征蛮部擒孟获是真的,但七擒七放的故事是演绎的 。首先,我们来看诸葛亮这次南征在史书上的记载:《三国志.诸葛亮传》没有提到七擒孟获的事情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与《三国志》同时代的史书东晋习凿齿撰写的《汉晋春秋》提到了七擒孟获的故事,当然习凿齿依然是以蜀汉为正统来撰写的 。
著名地理文献《华阳国志》和《水经注》也都提到了七擒孟获的事迹 。乾隆三十三年间成书的《通鉴辑览》对七擒孟获的事迹进行了否定,认为故事太过于儿戏 。七纵七擒为记载所艳称,无识已甚 。荒蛮夷固当使之心服,然以缚渠屡遣,直同儿戏,一再为甚,又可七乎,即云几上之肉不足虑,而脱韝试鹰,发押尝虎,终非善策 。且彼时亮之所急者,欲定南而伐北,岂宜屡纵屡擒,耽延时日之理,知其必不出此 。
清朝嘉庆年间张若驴编撰的地方志《滇云纪略》对七擒孟获的事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叙且考证了七擒孟获的地点 。阳明新学认为,《三国演义》本来就视蜀汉为正统,且成书晚于《三国志》 。为了突出诸葛亮代表的汉室正统的仁德,已经突出诸葛亮的功绩,将一些事实加以夸大或编造一些事迹来神化,这是完全可能的 。不要说古代,就连现代为了竖立典型,都编造了一些经不起考证推断事迹突出人物形象 。
《三国志》是非常严肃认真的一本史记,如果真有于此伟大神奇大仁大义的七擒而放的事迹,定会当以记载 。所以对诸葛亮南征陈寿肯定是严加考证过的 。至于《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故事应该是参考来源自《汉晋春秋》 。然而《汉晋春秋》这本书很多事迹都是根据民间传说而成的,没有《三国志》的严谨和认真 。至于后面的一些书籍和地方志,成书时间距离历史时间相隔了上千年,故不足信,多半都是根据前人编撰以讹传讹罢了 。
诸葛亮七禽孟获,为什么不杀他?
【攻城掠-78地孟获怎么过,《攻城》三路大军远征南蛮】这个问题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西安事变,当年西安事变抓住了蒋介石,为什么没有杀掉蒋介石?同样,孔明抓到了孟获,却为何不杀孟获?搞清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诸葛孔明此次南征的战略意图 。这次南征,旨在稳定南部边疆 。我们说,杀孟获容易,但杀了孟获,就能保证蜀国南部边疆的稳定吗?杀了孟获,就能保证第二个、第三个孟获不反吗?显然杀人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
要实现南部边疆稳定,就必须抓住孟获这个关键人物,只有让孟获输的心服口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南部边疆的稳定问题 。二是从孔明的长远规划看,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才是蜀国的战略目标,也是诸葛孔明的政治夙愿和理想 。要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伟大业,蜀国就不能主次不分,更不能使自己南北树敌 。杀孟获容易,服其民族之心、确保南部安全稳定则难,南部边境安全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北伐大业的完成 。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经历说明了什么问题?
当年诸葛亮南征,对孟获“七擒七纵”,这在《三国演义》中有非常细腻的描写,虽然有些夸张,但不失有史实根据 。孟获是当地少数民族的一个大头目,他多次聚集手下骚扰蜀民 。诸葛亮知道孟获很得人心,于是用计活捉了他 。就这样抓了又放,放了又抓,直到第七次抓到孟获,才使孟获心服口服,再也不反了 。尽管孟获都这样了,但还得到诸葛亮的信赖和封官,他心里很是感激诸葛亮 。
推荐阅读
- 攻城掠地木马流牛怎么玩,别成了顺丰的资本木马计
- 攻城掠地战车防御怎么到6格,《攻城掠地》197
- 攻城掠地的姜维关怎么过图解,《攻城掠地》副本一句话攻略
- 攻城掠地200无红甲怎么过,1分钟200万特效
- 三国乱世怎么打官渡困难,攻城掠地官渡之战困难怎么过
- 掠影 北京 国贸
- 攻城掠地134副本怎么过,全宠物训练师全攻略
- 攻城掠地诸葛亮为什么,由凤雏庞统攻城掠地
- 攻城掠地吕布大军怎么抵挡,《攻城掠地》新手篇
- 攻城掠地怎么变成一个,《攻城掠地》9月28日更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