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皮具人才网,中国皮革人才网让人交钱是怎么回事( 三 )


凭借出色的工艺,“加尔各答制造”成了驰名商标,畅销东南亚和欧洲 。令皮革厂老板自己骄傲的是,“前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也以穿加尔各答生产的皮靴为荣 。”
1960年代,塔坝皮革厂已经有近300家 。客家人做的皮革和皮鞋几乎垄断了加尔各答的市场 。这个一开始被印度人拒绝的行业让印度华人奔了小康,不仅有钱寄给国内的亲戚,还反过来养活了一大批印度工人 。
湖北牙科专家也凭本事赢得了尊敬 。在印度,牙医是个稀缺资源 。湖北人每到一个地方,就花钱雇人沿街吆喝:“牙医来了,牙医来了!”人们就会像过节一样争先恐后来看牙 。
艾瑞克刘祖籍湖北,如今是印度的知名牙医
饱暖思文化 。有了钱的皮革厂老板成了建设中国城的中坚力量 。23家皮革厂花钱建起“培梅”中文学校,让下一代接受传统教育,最多的时候有1000多个学生 。
1969年,华人还办起了手工印刷的报纸 。美国总统大选和社区新餐厅开张都会成为头条 。
1940年代的培梅学校办公室
像每个新移民聚居区一样,黑帮斗殴也时有发生 。但是“野蛮生长”的混乱中,中国城让一批批难民成功掘金,连在中国城卖炸虾都能养活一家老小 。
中国市场上卖的炸虾在几小时内就会被抢购一空
塔坝皮革厂倒闭了
繁荣景象在1962年戛然而止 。那年中印战争爆发,印度华人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 。
一切费尽心力建立起来的生活,突然脱轨并急速下坠 。华人财产被冻结,工厂关门,数千人被当作间谍抓起来 。
甚至有土生土长的印度人,仅仅因为名字听着像中文,也被关到了沙漠中的收容所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仅持续一个月,但很多人却一直被关押到1967年才陆续被释放 。
富裕家庭买到离开印度的票,逃到了美国、加拿大、香港,而穷一些的家庭则不得不留下,眼睁睁地看着生活从小康返回赤贫 。那是中国城社区人数第一次锐减到万人以下 。
一家鸦片馆改成的殡仪馆显得破败不堪 。
生活还是得继续 。到90年代,随着欧洲皮革订单激增,塔坝中国城获得喘息的机会,发展出200家皮革厂 。
然而好景不长,好不容易恢复生机的华人造皮大业遭到了印度“产业升级”政策的会心一击 。为了整治城市污染,印度最高法院1996年发布指令,要求将所有制革厂从塔坝转移到位置偏远的郊区 。
因为舍不得自己的皮革厂,一些华人一度当起了“钉子户”,关起大门偷偷生产,门口还要有人放哨 。然而即便如此,被发现的时候皮革厂还是难逃被“抄家”的命运 。
只有四分之一的华人有条件搬迁,其他人因为难以承担搬迁费用,大多选择移民或者转行 。
2011年,人力车来往在中国城的积水中 。VIDURA JANG BAHADUR/摄
曾经的皮革厂老板李先生说:“我就是那时走投无路才干起了餐馆,当时一天能有三四家债主找上门,不改行就只能去当乞丐了 。”
支柱产业一坍,中国城也像泄了气似的,一天天萧条起来 。
● ● ●
如今,塔坝的华人制革厂大多已经关闭,只有中华美食还在顽强地延续,让整个社区转型成了“中国美食村” 。
每天都有加尔各答的上等印度人驾车来到这里,驶过年久失修的狭窄路面,只为享受经过改良的北京烤鸭或者回锅肉 。夜幕下,“北京饭店”、“热锅餐厅”、“碧宝思(Big Boss)”等中文霓虹招牌格外耀眼 。
莫妮卡·刘在自家餐厅跟印度客人聊天 。
莫妮卡·刘是如今中国城的风云人物,经营着六家餐厅 。她拥有一处几亩大的院子,用来养狗和开私人派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