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只在低水平的期刊上发表论文,然后替他们得奖?
这很正常 。其实也就说明了,现在中国国内高等教育机构和很多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的刊物崇拜本来就是一个笑话 。要想了解其中的原因,首先必须要了解期刊发表的过程 。学术刊物的选稿基本上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叫做编辑选稿,另一种叫做同行评议 。所谓编辑选稿很好理解,就是指由期刊编辑对所有的来稿进行审查,然后决定是否刊发 。
同行评议指的是,期刊编辑只做一些最基础的筛选工作,一般是针对文章本身的格式规范和作者本人的资历要求进行简单的初步审查,至于论文的实际水准是否过关值得刊发则由该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 。在评审通过以后,则安排刊发 。同行评议是在国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逐步成熟的一种学术刊物的选稿方式 。在中国引进的时间大约是在世纪之交 。
就现在来看,已经成为绝大部分刊物的主流选稿方式 。编辑选稿的期刊还有但是数量很少,而且学术地位普遍不高 。因此,现在要在优质期刊上发论文,就必须通过同行评议来完成 。接下来谈一谈这套制度的优缺点 。这套机制设计的初衷有两点 。第一,随着科研的逐步深化和细化,学术编辑本身也不可能了解该学术领域内所有领域的发展状况,也就使其很难对非常专业细分领域的论文进行评判 。
在这个时候,让具有评判能力的同行专家承担这种责任,确实有合理性 。第二,无论是谁来做编辑都会有自己的选稿偏好,这种偏好会带来主观方面的扭曲 。引入同行评议,弱化编辑权力,可以降低编辑选稿的主观性,让学术期刊的选稿过程更加客观化 。应该说这种设想在后来的实践当中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 。所以将这种设想作为同行评议的优点来看待,其实也没有太大问题 。
不过同行评议同样存在着一些缺陷,随着这套制度的推行,时间越来越长,缺陷暴露的也就越来越明显 。第一,同行评议容易形成小圈子文化 。因为能够参与这个评价过程的学者其实不多,很多学者相互之间都有联络,于是就会形成相互之间提携把持学术权力的小圈子现象 。这实际上对于学术发展造成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光中国如此,西方学界也存在这种问题 。
第二,同行评议模式下更倾向于支持常规研究成果的发表,而不是开创性研究成果的发表 。这个原因比较简单,开创性研究成果,由于具有突破性,会使得很多既有的研究成果在短时间内立即失去价值,因此很容易受到学术领域内大量利益相关者的反对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些人又具有了同行评议的权力,那么他们就会阻止此类成果在期刊上发表 。
所以同行评议模式实际上是不利于开创性研究成果发表的 。这也是国外很多学者对于这种选稿模式的批判所在 。除了同行评议的审稿模式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导致顶级期刊很难发表具有突破性历史价值意义论文的原因在于这些期刊对于研究成果的完善性要求比较高 。而很多突破性研究,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实现成果的完善化,所以相比较常规研究来说,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优势 。
纵观多年来诺贝尔奖颁发的情况,这种顶级论文最后却只能到非顶级乃至于很多不知名的期刊上发表的情况并不少见 。比如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的关于人口红利的论文是发表在一所大学学报上的 。某些学者的论文甚至于没有公开发表,只是在业内传播 。有一些是会议论文 。甚至于某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是以报告的形式传播出来的 。由此可见,目前中国大学当中普遍存在的期刊崇拜论是非常可笑的 。
推荐阅读
- 之江有什么大学,浙江有哪些大学
- vr眼镜哪个性价比高,哪些VR眼镜值得买
- 2014哪个抢票软件最好用,有哪些好用抢票App
- 软装设计师助理,应聘软装设计师助理要怎么开始具备哪些条件是需要从室内设计助
- 哪个一天上王者的李白,玩李白有哪些小技巧
- 家装招聘信息,家装招聘信息应该填哪些方面
- 西安最好的建筑是什么时候,西安有哪些标志性建筑
- 哪个自拍,自拍功能好的手机有哪些
- 佳兆业校园招聘,佳兆业物业今年的春季全国招聘会上都有哪些职位可供应聘的呀?
- 湖南永州 有什么大学,湖南永州市有哪些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