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渭东路在哪里,作为高陵人的你( 二 )


”最早记载高陵县境大小的是,北宋宋敏求著《长安志》“县境东西20.55里,南北20.1里 。”高陵因这种四方四正的地形,民间还俗称——手帕县 。中国古代,一个地方的地名或因攻伐克守、易帜更主,或因皇权递接、帝王专横而被改名,高陵就曾出现两次改名的经历 。第一次是西汉王莽改名高陵为千春县 。清光绪《高陵县续志》:“高陵,秦县名 。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于今县城西南置高陵县,属内史 。汉魏时期一段时间,曾改为千春县、高陆县,隋朝后一直沿用高陵县名,是中国建县历史最早的县份之一 。”前文提到高陵因在奉正塬之北,大阜为陵,故得名高陵 。到了西汉,王莽将高陵县改名为千春县 。为什么改为千春?一种说法是,王莽素有改地名“癖好”,所以,新莽天凤二年(公元15)高陵被王莽改名千春 。
王莽的改名癖好,从在位16年103个属郡域名改了75个,1587个城池改了730个,统管辖域地名竟改了一大半可以看出 。而且王莽改名,既无章法、也少内涵 。《汉书·地理志》记载,有的郡县名后面小字标注“莽曰”,意思是王莽时期的称呼 。如:广东“南海郡”注:“莽曰南海亭”,意思是王莽把“揭阳”改成“南海亭” 。
另一种说法是:秦汉时期,高陵县城在今鹿苑镇西部,镇中心西一里有个村子叫千春村,所以更名为千春县 。西汉武帝时京辅地区分而为三,名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统称三辅 。其中左冯翊都城设于高陵,可见当时高陵已成为关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此时千春村还设有左辅都尉,东汉一度驻左冯翊(郡级)或可明证 。王莽改名高陵的两种说法或还有两者兼而有之,也不得而知了 。
高陵改名高陆是第二次更名 。古时地名一定要避开皇帝名讳 。如《隋书·地理志》记述,隋炀帝名杨广为避“广”字将几十个地方改名:广安改延安、广州改番州、广陵改江都等 。有些朝代,地名因与帝王名字谐音、字体相像,也必须改 。《三国志·吴主传》载:“三国孙权立孙和为太子,五年正月,立和为太子,禾音谐,改禾兴为嘉兴 。
”所以发生在三国魏黄初元年(公元220),高陵更名高陆,概因于此 。曹操建安十三年晋位丞相并加封高陵侯,死后葬于洛阳其陵墓被称为“高陵” 。想来,高陵与高陵侯陵墓同名,所以更名高陆县且移治古城(今高陵县西南一里),属京兆郡 。一个地方的地名,无论如何改,都改不了在老百姓心中的位置 。“一马平川的关中白菜心”,这绝佳地域成就了高陵先入为主的原始地名胎记,2300余年高陵邑的历史沧桑孕育出高陵成为恒久不变的人文盛地 。
加之两次改名时间都较为短暂,所以王莽改名后到了更始元年(公元23)又复名高陵 。三国更名高陆后到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又复名高陵 。从此,高陵地名再无更改,“自隋唐后,一直沿用至今 。”值得补充的是,高陵县在2015年8月4日撤县设区前,曾出现“泾渭区”“城北区”等民间更名呼声,最后被《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调整西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确定,仍沿用千年来实至名归的姓名——“高陵”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