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请问一下什么叫课程目标( 二 )

【课程目标,请问一下什么叫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请问一下什么叫课程目标


4,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有什么不同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的区别:课程标准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包含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其中详细表达教学目的的一部分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教育目的都要以课程为中介才能实现 。扩展资料:(一)知识与技能(一维)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二维)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过程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认识分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在交往中能表现出宽容、忍耐的态度 。所谓价值观 。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课程目标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它体现国家队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我国的课程标准的框架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术语解释等 。课程目标1.广义的课程目标在广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是全层次的 。它即是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2.狭义的课程目标在狭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化的视角,它的涵盖面是特定的,主要指“教育目标” 。在狭义上,课程目标不包含“教育方针”,只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我也是个教书匠,就我个人的理解,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就是宏观和微观的区别,前一个是个大方向,后一个是具体操作流程制定 。不好说,也说不好 。能力有限,只能回答成这样了5,什么是课程与教学目标它与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对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概念的辨析对这些概念的内涵外延的模糊不清,导致了我们在撰写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时往往张冠李戴、大而化之甚至无所适从,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造成教学任务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无序 。所以有必要对它们的进行解释和辨析,以助于教育教学行为 。(1)对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概念的辨析 。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 。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的状况确定的 。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教育目的带有方向的含义,表现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价值 。教育目标是表明教育内容的结构、组成、阶段及具体的价值,是教育实践和评价活动的直接目标 。教育目标带有里程碑的含义,表现个别的、部分的、阶段的价值 。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个学段具体应该达到的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殊要求,是总的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培养目标必须通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课程目标是学校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它从课程的角度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设置的直接目标,是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定了课程目标才能确定课程方案,才能确定教学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克拉克认为,教学目标是“目前达不到的事物,是努力争取的、向前的、将要产生的事物” 。[6]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它是具体的教学过程和学生行为的准则,也是学科课程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的结合与具体化 。教学目标在每个单元或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 。综上可知,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的长期目标,而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可操作的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它的实现要通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操作才能完成 。要实现培养目标,必须靠课程目标的制定和教学目标的制定才能完成,因此,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核心,教学目标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手段 。在以上诸多目标中,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是最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有必要重点加以区分 。(2)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目标内容方面有许多相通的地方,相对于培养目标来说,二者都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只有通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实施,培养目标才得以实现 。其次,二者都要以教育目的为总目标,以培养目标为具体指导,在各自的范围内提出适应社会、适应学科、适应学生的具体教育教学要求 。再次,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应当是明确而又清晰的,它们都是菜单式的,在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上又是具体的,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使之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具有创新意识 。最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都有“内容”和“行为”两个方面,都可以通过评价学生实际掌握事实、技能、知识的程度进行评价,也为课程教学的展开和教学效果的评定提供了依据 。总之,不论是课程目标还是教学目标,在知识体系上,都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出逻辑性、序列性、阶段性、整体性特点,使受教育者在“熟悉”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并在新的“情境”中选择适合的知识 。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虽然都是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及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但两者之间的区别又是明显的 。首先,目标的制定人不同 。课程目标是课程工作者制定的,是课程工作者所要明确的目标,也是教育工作者及受教育者所要完成的目标,而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者制定的,是教学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所要明确和完成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而且是在对学生、社会及学科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之后作出的一种明智选择 。其次,适应范围不同 。课程目标的首要作用是为课程编制提供依据和参考,其次是为教师教和学生学提供参考,如果课程目标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与教学目标雷同,那就失去了自身的意义 。课程目标是管某一科类或某一学科的全局,对该学科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教学目标是为教师教和学生学提供依据,它是对局部的教与学产生导向、激励和制约作用 。再次,教学目标虽然处于教育目标的最低层次,却是最具实践性和实效性的教育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主要意图和方针都要通过教学目标来体现,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课程目标虽在教学活动的实践指导方面弱于教学目标,但它的衔接作用和指导意义却是其他教育目标不可代替的,它是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桥梁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学目标(或学习目标)也称为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达到何种状态的一种具体的明确的表述 。由此可见,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通过学习后获得的知识能力,而不是教师采取的途径或方法 。导向功能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 。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 。如果教学目标正确、合理,就会导出有效地教学;否则就会导致无效的教学 。所以,教学目标可以被看做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 。控制功能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作用 。它作为一种约束力量,把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和学生各个方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已定目标而共同奋斗 。教学目标的控制作用,还表现在总体目标对于各个子目标的规范和制约上 。一般地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必然对低层次的教学目标具有约束力,迫使低层次的教学目标与其一致并为其服务,从而使目标系统内部达到一致 。激励作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 。在教学活动中,要想使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教师就应当在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住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中介功能教学目标的中介功能,首先表现为它是教学与社会需要发生联系的纽带 。社会需要同教学发生联系,主要是通过由学制规定的培养目标(学校教学目标),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科教学目标以及这些目标分解而成的各种具体的教学目标而实现的 。各级或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对学校教学的客观存在要求 。因此教学目标具有中介功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是学校工作满足社会对受教育者的需求 。教学目标的中介功能能,还表现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联结点 。教学活动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形式、手段及教师和学生等各个因素构成的动态过程 。各个因素发生关系,主要通过教学目标 。这是因为,正式教学目标才使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功能系统,并使各个因素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发挥各自的作用;某种教材之所以可用,某种技术手段之所以可用,是因为他们能够为实现已定的教学目标服务 。可以说,正是有了教学目标,才使教学活动的其他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教学系统并使之有效地运行 。测度功能教学目标作为预先规定的教学结果,自然是测量、检查、评价教学活动成功与否,是否有效的尺度或标准 。如前所述,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目的的具体规定或准确规定,肯定要对教学结果予以构想和预定 。构想或预定的结果是否达到,还差多远,必然需要某种尺度测量 。测量的尺度是什么,自然是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也具有测度功能 。教学作为一个系统的、由多因素构成并由各个环节连接而成的序列活动,既包括设计、组织、实施,也包括测量和评价 。测量和评价教学活动一个周期的终结,也是下一周期的开始 。它既要准确预定的结果——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或达到,又要确定目标达成度,还要获得调整目标的反馈信息,这些都要以已定的目标为尺度 。正是通过以目标为尺度、为标准的测量和评价,教学活动才不断得到改进,步步完善 。广义的小学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学生家长、教师等都对新一代给予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也可以理解为广义的小学教育目的 。小学教育目的就其本质来说,是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但是,由于社会制度、经济条件、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小学教育目的的内涵也不尽相同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6,新课程标准的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 。(部首)(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0346537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原10条,现7条,更紧凑)(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改“精彩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原: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五)综合性学习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5条,现4条)(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原10条,现9条)(三)习作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原第3条)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原8条,现6条)(四)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删:努力用语言打动人)(原4条,现3条)(五)综合性学习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原识字、写字中的目标,调整)(原4条,现5条)第三学段(5~6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调整,原第8条)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调整)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删原第6条: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原11条,现8条)(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常见应用文 。(删:学写读书笔记)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调整:不提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原7条,现5条)(四)口语交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写话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0346563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二、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交谈 。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三、第三学段(5~6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四、第四学段(7~9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三)写作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1.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5.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6.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1.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 。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