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登高如何对仗,登高对仗工整分析

如何评价《登顶七律》?
杜甫的《登高》被后人评为七律之冠,是由其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决定的 。我们先来分析其内容:“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是写近景 。“风急”是听觉,“天高”是视觉,“猿啸”是听觉,“哀”是感觉 。“渚清沙白鸟飞回”是视觉 。写岀这两句,是诗人俯仰之间的所见所闻,前句乃为仰视,后句乃为俯视 。猿啸之哀,即透露诗人之哀 。
鸟飞回,暗示诗人居无定所,有家不能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写远景 。诗人向远方眺望,看见了“无边落木”,看见了“不尽长江” 。无边落木、不尽长江,已经唤起了诗人悲秋的凄清之感,再加上“萧萧下”、“滚滚来”,就使得这种凄清之情加上一层 。前句偏向于空间,后句偏向于时间 。诗人在这时空交织之中,感觉自己空有报国情怀,但却一直碌碌无为,其悲伤之情历历在目 。
以上前四句,表面上看是写景,但情已在其中,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从这两句开始,进入直接抒情 。有开头四句的写景作铺垫,在“万里悲秋”之中,诗人“常作客”,这就是诗人居无定所四处奔走,想为国家做点事情而不能,由此也同时造成诗人生活无着 。这还不算,几十岁的人了,还身上带着病痛 。
在如此情况之下,为缓解已有的忧愁,独自登上高处 。谁知道,反而使已有之愁更加浓重,这将情何以堪呀!“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里进一步把忧思推向一个高度 。在“艰难苦恨”的历程中,不知不觉地头发白了、胡须也白了 。人老了,因为“潦倒”,不得不“新停浊酒杯” 。不能为国家效力,自然也就没有奉禄,当然连“浊酒”也喝不上了 。
一生爱酒的诗人,连一口“浊酒”也没有,这由物质上的匮乏,进而引起精神上的难以慰借,使得诗人的忧困到了极致的程度 。下面我们从形式方面来讲一下:任何一件好的件品,它之所以好,都是从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而形成的 。光有好的内容,如果没有相应的形式来配合,那是做不到好的 。如果没有好的形式,或者不喜欢好的形式,那就不能写岀好诗词、做岀好文章 。
比如要表达此篇的内容,就只好说:我好忧愁!我好悲伤!其他的就没话说了 。此篇为七律,其内容方面上面已经说过 。现在我们说一下它的平仄对仗等方面 。此诗之所以好,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平仄是完完全全符合要求的,根本没有突破的地方 。此诗之所以好,原因之二就是它的对仗方面也是非常完美的 。至于押韵,就更不必多说了 。此诗之所以好,当然也因为它选择运用“景、物”选择得好 。
哪位“前辈”可以分析下号称古今七律第一《登高》的“平仄”韵律?
问题:哪位“前辈”可以分析下号称古今七律第一《登高》的“平仄”韵律?前言登高是杜甫的七律代表作品,被杜诗的研究专家明朝胡应麟评为“古今七律第一” :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移,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 。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 。此篇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
学习古人的律诗需要注意几个方面:一、从平仄 分析今古字音的不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中有三个字要注意:急、白、独 。这3个字都处于必须平声的地方,可以判断在古代都是仄声,但是今天却发平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