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东线在哪里,福州这个湿地公园( 二 )


第三次:第九世纪后期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统治福州、泉州等,泉州话形成 。唐代末年,中国发生黄巢之乱(公元878年),唐代光州固始县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南下平乱,平乱了后王潮被封做福建威武军节度使 。即此批人阁带来九世纪的中原话 。第三次的移民大多数是唐代淮南道光州人 。福建人读四书五经的时候,这就是部分”读书音“主要的来源 。
闽南语主要分布福建泉州、漳州、厦门、龙岩新罗区的大部分和漳平市大部分、三明地区大田大部分、尤溪部分、宁德市的福鼎、霞浦小部分、蕉城区小部分、福清部分地区:福清市渔溪镇的部分自然村,一都乡的王坑的部分自然村,上迳乡、音西乡、阳下乡、东张等镇,宏路镇的龙塘,圳边、周店等村 。泉州的回族和满族,蒙古族也会使用流利的闽南语,不在回族乡的泉州回族也会闽南语 。
除了福建外,闽南话流行最广的是台湾,台湾会说闽南话的人口大约占全台的80% 。按照地域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次方言:泉州话、漳州话、厦门话、潮州话、台湾话、浙南闽语、海陆丰话、惠州学佬话、中山闽语、雷州话、电白黎话、电白海话、龙岩话、峇峇话、马来西亚槟城福建话、新加坡福建话 。泉漳片,又称闽台片,即本土闽南语,狭义闽南语 。
通行于福建中南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内部高度一致,沟通大致无碍 。二者音韵系统有别,但严格对应;语法及用词基本一致 。并以不等比例,光谱式混合、渐变,出现在内部个别口语当中,称“漳泉滥” 。明、清以来出现的厦门话和台湾话(两者相似,前者较后者高亢)即属之 。泉州话,主要分为“府城腔”和“海口腔”,通行于福建泉州地区和台湾北部及鹿港等沿海地区,浙江南部一带的闽南语接近于泉州话 。
漳州话,主要有“府城”、“龙海”、“东山”及“漳平”等腔调 。通行于福建漳州地区和台湾南部及宜兰等平原地区,广东海陆丰、惠州一带的闽南语接近于漳州话 。厦门话:厦门处泉漳交界地,深受二者影响 。台湾话,又称台语、台湾闽南语:可称“海山滥”、“海内滥” 。分为“海口腔”(泉州腔)、‘北部偏海’及‘南部偏内’之“通行腔”,“内埔腔”(漳州腔)四个代表 。
主要特色在于大量的平埔族语、英语、荷语、日语等外来语,及中华民国政府推行之“国语”,吴语、外省方言的影响 。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带、北部沿海地区及兰阳平原,故被称为内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区、台北盆地,被称为海口腔,南部则为泉漳混合区 。故“泉州人居住在海滨,漳州人居住在内陆平原”的说法,仅在台湾中部地区符合此一分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