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监为什么多,明朝皇帝为什么重用太监

为什么只有明朝的宦官才这么突出?宦官为什么猖獗,明朝宦官为什么猖獗,有其特殊性 。在明朝,宦官不像其他朝代那样被人看不起,而且宦官在这里的地位可以很高,比如正德八虎的宦官集团 。明朝之所以有那么多宦官,其实是皇帝专门设置来制衡内阁大臣和六部官员的 。
为什么明朝有那么多的太监身居要职?
明朝的太监之所以身居要职,和两件大事有关——废除丞相、靖难之役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实际上是向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负责制宣战,他要把权力全部集中在皇帝的身上,但是皇帝也是人,活儿怎么可能都让皇帝一个人干呢?因此就又诞生了内阁制度 。内阁的成员成为了事实上的宰相,只不过比前朝的相权要小得多罢了,内阁成员说到底,都是男儿身的大臣,和宦官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谈到第二件事——靖难之役 。
朱元璋虽然想限制大臣的权力,但是他更厌恶宦官,生前还曾亲自手书“太监不得干政”,但是他的宝贝老四抢了他孙子的皇位,却把老爷子这一套都必须作废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得国不正,所以需要阻塞言路,所以需要监视别人;而最受皇帝放心的,就只有宦官了,因此,在重建锦衣卫的基础上,朱棣又搞出了一个东厂出来,开启宦官干政的先河 。
宦官一旦开始和外朝政治有了联系,潘多拉的魔盒就打开了,尽管朱棣生前并没有允许宦官实际参与到军国大事上来,但是到了他孙子朱瞻基那里,司礼监的太监就成了负责执笔和掌印的实际权利参与者,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的集权政治有一个最基本的规律——内朝通过设立新的机构不断干预外朝来集权,而新设机构又逐渐演变为外朝,这是一个死循环,
明朝皇帝为什么重用太监?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是恶人,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是好人,只有明白这一点,才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些问题 。皇帝代表皇权,皇权至高无上,但皇帝执掌国家需要别人帮助,像文官,但明朝特殊,老朱史无前例的废了丞相,而老朱又敬业,所以呢,就累死累活的批奏章 。后来,为了减轻皇帝的压力,就派一些大学士来帮助皇帝,慢慢的,后来就专门设立了内阁这个机构,
内阁协助皇帝办事,权力很大,拥有票拟权,就是写意见给皇帝批阅 。一些小事可以自己作主,但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像老朱这么敬业的,后来的皇帝有的比较懒惰,有的还很年幼,政事也就顾不上了 。内阁首辅权力也就变大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皇权,所以又设立了司礼监,拥有批红权,也就是代帝审批 。明朝文人势力很强大,皇帝在与文人的对抗中几次都败下阵来,最终不得不妥协,
所以重用太监就是为了压制文官,太监的权力是皇权的外化,所以太监再怎么猖狂,都是皇帝默许的 。皇帝更加信任太监,在宫廷政治中,没有好恶之分,只有权力的不断更迭,最终为了维护皇权 。一个朝代但凡外戚或文官势力强大,皇帝必定重用太监,用宦官集团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明朝只不过因为没有丞相,有点特殊,但实质都是一样的 。
为什么明朝太监权力那么大?
在封建时代,对皇权的威胁除底层民众(事实上中国的底层民众的承受能力历来都是超强的,除非被逼到一无所有,走投无路,否则都不会选择起来造反)以外,主要来自五个方面:皇亲,外戚,文臣,武将,宦官内臣,历朝历代,朝堂内外的权力斗争无外乎来自这几个方面,而高明的统治者正善于掌控和权衡这几个方面的关系,边利用边防范,避免任何一方坐大或几方联合以威胁到皇权,这就是所谓帝王心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