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出口大米,为什么印度饥饿指数全球倒数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常识性问题 。印度人口接近中国,国土面积只有298万平方公里,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既满足国内粮食需求,又能出口 。举个例子,如果养猪需要三斤粮食,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接近62kg,而印度人均肉类消费量在4kg左右 。如果换算人均牲畜消费量,中国人一年人均食物消费量远高于印度人 。
为什么印度饥饿指数全球倒数,却还是世界大米出口大国?
美国“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lFPR)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印度“饥饿指数”排100名,全球垫底,低于朝鲜、伊拉克,排名比上一年下降3名?(排名越低说明饥饿程度越高)印度的邻国中,中国的排名最高,位于第29位,尼日尔、缅甸、斯里兰卡、孟加拉国情况也都比印度好,只有巴基斯坦(第106名)和阿富汗(第107名)不如印度,此外朝鲜排名93,伊拉克第78?指数是根据营养不良、儿童死亡率、儿童消瘦和儿童发育迟缓这四个指标对国家进行排名的;印度今年饥饿指数得分31.4,处于“严重”类别的高位,其中印度的儿童营养不良问题最为明显?美国lFPR的报告显示,超过五岁以下的印度儿童中,超过1/5的儿童相比其身高而言体重过轻,超1/5的儿童相比年龄而言身高不足?但是在一些民众都不能吃饱的情况下,印度却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国,过去三个市场年度,印度大米出口均超过1000万吨,令人吃惊?一边是几亿人口忍饥挨饿,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另一边是源源不断的粮食出口,为何如此?印度政府为何不作为?为何不能优先解决内部温饱,余粮再出口?对于这些问题,原因或许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印度劳动密集型工业不发达,农民缺乏赚钱渠道,只能以农业为生?也就是说,大量农民的收入只能从种田中取得,他们要买其他商品,只能拿农产品去卖,尤其是拿粮食去卖?不管种得多不多,总要出售一部分换钱,以便买其他生活必需品?这样大量粮食就从农民手中流到市场,产粮较少的农民就出现饥饿问题?其二、印度几百年来,并未发生土地改革或土地革命,加之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土地集中于少数高种姓的地主手中,广大低种姓农民只能种地主土地,或者给地主打工,这些人往往生活贫困,温饱不能解决?地主则由于拥有大量土地,生产的大量粮食无法自己消费,只能拿到市场上去出售?其三、印度政府应该也有以粮食出口创汇的意图?总而言之,印度作为农业大国,广大农民除了种地,缺乏其他赚钱渠道;由于封建土地生产关系的存在,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又形成了大量的贫苦农民;这两部分农民购买粮食的能力低,甚至反而要饿着肚子拿粮食去换其他生活必需品,这就使他们成了饥饿人口?从农民或地主流到市场上的粮食在满足市民或富裕的印度人口需求之后,仍会有大量的剩余,这些剩余的只能出口?这就导致了大量人口饥饿的情况下还能大量出口,简言之,就是印度农民购力低,导致虚假的产能过剩? 。
印度那么多人大米怎么还能出口…而且还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常识问题,印度人口己接近中国的人口,而国土面积仅298万平方公里,还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不仅满足国内粮食所需,还有出口,这个问题归纳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印度人崇尚素食,这个习惯上,对粮食的消耗,自然相对于中国而言,人均消耗肯定的要少些 。比如,养猪,长成一斤猪肉消耗三斤粮食的话,中国人均消费的肉类,接近62公斤,而印度人均消费的肉类在4公斤左右,把养殖牲畜消费的粮食,按人均折算,一年中国人比印度人消费的粮食人均占比,中国人要高得多!二是气候因素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