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为什么研究毒素,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原子钟

“科学家们一直去同一个地方,研究完全相同的基因 。除了解释为什么有些基因没有被研究,还可以解释个别基因被研究的程度 。研究人员指出,其中一些基因包括一个研究不足的乳腺癌基因簇和与肺癌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可能至少与充分研究的基因一样重要 。
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原子钟?

科学家为什么研究毒素,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原子钟


古人最早以天文现象来计时,即太阳的东升西落为一天,后来又总结出月亮围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为一年,在计时工具上则发明了日晷、沙漏等,其计时精度很差,但在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已基本够用了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对计时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又发明了机械钟表,电子表等,近几十年来,计时参考开始对照原子内部的规律性运动,比如原子的振荡频率,其惊人的稳定节奏使得计时变得极为精确,于是原子钟诞生了,
原子钟利用的是原子中电子的能量跃迁来计时的,科学家早就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在特定的能级上只能携带一定量的能量 。70年前就有科学家提出了计时方面的原子分离振荡法,就是把原子的振荡频率提取出来作为计时器的运动周期,为了使原子中的电子从一个能级到达另一个能级,可以用恰当频率的激光照射原子激发电子的能量跃迁实现电磁波振荡的速率,因为原子的结构十分稳定,周期运动的时间间隔很小,得出其振荡频率后用它计时的计时器就叫做原子钟,
现在很多高科技领域都需要精确的计时,使用的都是原子钟,比如卫星导航系统,原子钟是通过电子等微观粒子的跃迁节奏确定时间的,铯原子、氢原子、汞原子、铷原子、锶原子等都已经被科学家广泛用于研制原子钟 。有人已经将铯原子钟做到了2,000万年误差一秒,而几年前我国天宫二号上放置的冷原子钟则做到了3,000万年误差一秒,
3000万年才差一秒,原子钟足够精确了吧!然而它还并非是目前最精确的,已有光学原子钟可以做到运行一二百亿年也不会差一秒,或者说从宇宙诞生开始一直运行到今天,它的误差也不会超过一秒 。这样的计时精确度足够高了吧?然而科学家们并没有停下脚步,仍然在向着更高的计时精度努力,如今世界顶尖的计时研究专家正在研制一种比原子钟更精确的时钟——核钟,理论上讲它的精度可以达到光学研制中的至少10倍以上,可将计时的精确度推向新的极致,
那么核钟是依靠什么来实现更高的精度的呢?科学家发现原子核里的质子和中子虽然被强核力捆绑在一起,但本质上也像电子一样占据着不连续的能级,因此理论上也可以利用原子核的物理特性制造出计时精度更高的核钟,而由于原子核能够抵御会干扰原子钟的杂散电场或磁场的影响,物理学认为原子核能级之间的跃迁要比电子更具规律性和稳定性,因此理论上讲核钟将比原子钟将更精确,更稳定,可达我国冷原子钟精确度的数百倍 。
那么又如何激发原子核的能量跃迁呢?对大部分的元素来说,能够激发电子实现能量跃迁的激光无法激发他它们实现能量跃迁的,但是在不断地研究与探索中,科学家发现钍-229元素中有一对能量足够接近的相邻能级,用激光就可能引发它的跃迁,因此科学家们认为是可以制造出钍-299核钟的,它的精确度就要比光子原子钟强十倍,预估在未来数年内将可以制造出这种核钟,它可以在上千亿年的时间幅度内误差不超过一秒,在宇宙诞生至今的138亿年的时间中,它的运行误差幅度也不过才1/10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