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掠地怎么才能七擒孟获,巧用封地影子攻略

为什么诸葛亮七擒孟获呢?因平定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 , 诸葛亮要使孟获心服口服 , 所以诸葛亮以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策略 。首先 , 我们来看诸葛亮这次南征在史书上的记载:《三国志.诸葛亮传》没有提到七擒孟获的事情 。就这样抓了又放 , 放了又抓 , 直到第七次抓到孟获 , 才使孟获心服口服 , 再也不反了 。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有其事吗?
阳明新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 欢迎指导、讨论、关注 。阳明新学认为:诸葛亮南征蛮部擒孟获是真的 , 但七擒七放的故事是演绎的 。首先 , 我们来看诸葛亮这次南征在史书上的记载:《三国志.诸葛亮传》没有提到七擒孟获的事情 。“三年春 , 亮率众南征 , 其秋悉平 。”与《三国志》同时代的史书东晋习凿齿撰写的《汉晋春秋》提到了七擒孟获的故事 , 当然习凿齿依然是以蜀汉为正统来撰写的 。
著名地理文献《华阳国志》和《水经注》也都提到了七擒孟获的事迹 。乾隆三十三年间成书的《通鉴辑览》对七擒孟获的事迹进行了否定 , 认为故事太过于儿戏 。七纵七擒为记载所艳称 , 无识已甚 。荒蛮夷固当使之心服 , 然以缚渠屡遣 , 直同儿戏 , 一再为甚 , 又可七乎 , 即云几上之肉不足虑 , 而脱韝试鹰 , 发押尝虎 , 终非善策 。且彼时亮之所急者 , 欲定南而伐北 , 岂宜屡纵屡擒 , 耽延时日之理 , 知其必不出此 。
清朝嘉庆年间张若驴编撰的地方志《滇云纪略》对七擒孟获的事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叙且考证了七擒孟获的地点 。阳明新学认为 , 《三国演义》本来就视蜀汉为正统 , 且成书晚于《三国志》 。为了突出诸葛亮代表的汉室正统的仁德 , 已经突出诸葛亮的功绩 , 将一些事实加以夸大或编造一些事迹来神化 , 这是完全可能的 。不要说古代 , 就连现代为了竖立典型 , 都编造了一些经不起考证推断事迹突出人物形象 。
《三国志》是非常严肃认真的一本史记 , 如果真有于此伟大神奇大仁大义的七擒而放的事迹 , 定会当以记载 。所以对诸葛亮南征陈寿肯定是严加考证过的 。至于《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故事应该是参考来源自《汉晋春秋》 。然而《汉晋春秋》这本书很多事迹都是根据民间传说而成的 , 没有《三国志》的严谨和认真 。至于后面的一些书籍和地方志 , 成书时间距离历史时间相隔了上千年 , 故不足信 , 多半都是根据前人编撰以讹传讹罢了 。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真相是怎样的?
诸葛亮出兵南征地点 , 是云贵川西南部 , 今玉溪 , 楚雄 , 昭通及四川石棉县等地一带 。都是偏远山区 , 地势险要 , 多民族地段 , 武力征服 , 少数民族很难平定 , 有可能出现拉锯式战争 , 兵退反叛 。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 攻心为上七擒七纵 , 让孟获心服口服 , 回去说服其他部落首领归降蜀汉 , 永无反叛 。不能说是骗了千年 , 历史小说三分真 , 七分假 , 作者都带有个人的有色眼镜看问题 , 偏向于弱势蜀汉歌颂 , 故事情节带有移花接木 , 夸张手法创作 。
为什么诸葛亮要七擒孟获呢?你怎么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