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才子大桥建哪里,才子大桥竣工通车

“临川四大才子”之一 。“才乡代有才子出” , “临川神童今朝多” 。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在省内 , 乃至全国 , 一提临川 , 很多人就会想到临川的第一个标签:才子之乡 , 一说到才子之乡 , 快闪冒出的人物就是王安石和汤显祖等 , 在一定程度上 , 王安石、汤显祖其实代言了整个临川文化 , 当然有曾巩等 , 但全国也有很多县市涌现过堪比王安石、汤显祖这样的时代大咖 , 文学大V , 为什么临川偏偏就独享才子之乡这个称号呢?这个原因就得慢慢来说一说:王安石雕像1、才子密度大临川始于东汉 , 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 , 她与庐陵文化、豫章文化、饶州文化等一起 , 共同推动了赣文化的繁荣局面 , 在宋明时期 , 临川更是迎来一个英气勃勃的文化群英竞相怒放的时代 。
“才子之乡”抚州到底出过哪些才子?

临川才子大桥建哪里,才子大桥竣工通车


抚州文化名人多、档次高、成就大 。列入《中国名人辞典》的鸿儒100多人 。《江西历代文学艺术家大全》共收录了1296人 , 其中抚州籍名家317人 , 几乎占三分之一 。文化之邦 , 才子之乡 , 常是名人、墨客聚会之地 。“才乡代有才子出” , “临川神童今朝多”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1993年 , 全市各类学校为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58415名 , 其中少年大学生147人 , 仅抚州一中、二中被录取的少年大学生就有62人 , 在国外留学20人 。
出现了像临川县河东乡农民武进兴的“大学生之家”(6个儿子 , 5个考上大学 , 1个考上中专) , 临川县罗针乡朱家村的“大学生之村”(全村总人口240人 , 拥有大专以上学生40名) 。兄弟出国 , 姐妹留学 , 一家五个儿女出了三个博士、两个硕士 。这类现象在抚州是屡见不鲜的 。1984年以来 , 抚州市中小学生在全国性和全省性的数、理、化三科大赛中 , 共有2284人次获奖 。
其中获全国一等奖的153人次 , 获全国二等奖的365人次 , 获全国三等奖的740人次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称此为“临川现象” 。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专家以及新闻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 纷至沓来地对“临川才子现象”进行考察、研究和探讨 。王安石 , 字介甫 , 号半山 , 汉族 , 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 ,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
庆历二年(1042年) , 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 , 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 , 任参知政事 , 次年拜相 , 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 , 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 , 宋神宗再次起用 , 旋又罢相 , 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 , 保守派得势 , 新法皆废 , 郁然病逝于钟山 , 追赠太傅 。
【临川才子大桥建哪里,才子大桥竣工通车】绍圣元年(1094年) , 获谥“文” , 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 , 著书立说 , 被誉为“通儒” , 创“荆公新学” , 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 , 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 ,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 , 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 , 他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简洁峻切 , 短小精悍 , 论点鲜明 , 逻辑严密 , 有很强的说服力 , 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 , 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 , 擅长于说理与修辞 , 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 , 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 , 世称 “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 , 意境空阔苍茫 , 形象淡远纯朴 , 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