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院麻类研究所怎么样,国字号麻类研究机构原来在长沙

肥料吸收误区根据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二十世纪在浙江、湖南、广东三省七县三十七块高产田的总结资料 , 亩产千斤左右生麻 , 平均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19.86斤 , 纯磷8.17斤 , 纯钾47.88斤 。受整个产业的影响 , 各种麻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
麻类种植行业有哪些新的创业空间?

农科院麻类研究所怎么样,国字号麻类研究机构原来在长沙


据立木信息咨询发布的《中国麻类种植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19版)》显示:我国麻类作物分布较广 , 南起海南省三亚市 , 北至黑龙江省大兴安岭, 西到新疆伊犁 , 东到浙江一带均有种植 。我国麻类种植有较强的地域性 , 长江流域的苎麻、东北地区的亚麻、黄淮流域的红麻、雷州半岛和海南省的剑麻 , 已初步形成规模 。从栽培面积和产量等因素来看 , 近年来 , 我国麻类作物生产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 。
苎麻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麻类作物 , 面积和产量比重均占全国的2/3左右;亚麻变化较为明显 , 面积比重从25.6%降至不足10.0% , 产量比重从41.1%降至不足14.6%;黄麻/红麻尽管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 , 但在整个麻类作物中比重呈上升趋势 , 面积比重从不足11.8%升至17.3% , 产量比重从13.4%升至26.2%;大麻也呈缓慢上升趋势 , 面积比重从5.3%升至 7.6% , 产量比重从4.8%升至5.6% 。
受整个产业的影响 , 各种麻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与2008年相比 , 2012年亚麻种植面积减少87.8% , 产量下降85.2%;大麻种植面积减少55.1% , 产量下降51.8%;苎麻种植面积减少45.3% , 产量下降48.0%;黄麻/红麻种植面积减少32.3% , 产量下降18.5% 。随着化石资源的日益枯竭 , 麻类纤维因其具有生态、环保等优良特性而受到消费者的钟爱 , 其需求量在逐年增长 。
如何掌握黄麻施肥技巧?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
【农科院麻类研究所怎么样,国字号麻类研究机构原来在长沙】
农科院麻类研究所怎么样,国字号麻类研究机构原来在长沙


针对黄麻该不该施肥一直困扰着部分种植户 , 许多种植黄麻都不施肥 , 或者施肥很少 , 这其实是黄麻生长不好、黄麻产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黄麻在生长过程中没有施入足够的肥料 , 那么注定不会生长旺盛 。为了保证黄麻丰产 , 就要合理地、有效地施肥 。肥料作用氮、磷、钾三要素对黄麻的生长发育、纤维产量和品质都影响很大 , 三者的作用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
氮肥作用氮是蛋白质、叶绿素、维生素、生物碱、核酸、磷脂和酶的主要成分 。氮素供应适当 , 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 ,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扩大 , 使器官生长加快 。具体表现为麻株叶片生长繁茂 , 叶绿素含量增加 , 叶色鲜绿 。光合作用增强 , 叶内蛋白质含量增多 , 叶片功能期延长;株高、茎粗、节间长、麻皮厚、纤维长度和含量增加 。因此 , 氮素充足 , 增产效果显著 。
缺氮不但麻株体内氮素含量低 , 而且会减少磷素的含量 , 使麻株叶色变淡 , 早脱落;生长缓慢 , 麻株矮小 , 节间短 ,  产量低 。偏施过多的氮 , 麻株体内氮 , 素含量过高 。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便较多地被用来形成氨基酸、酰胺和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 , 用于形成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的相对较少 , 造成细胞壁薄、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及纤维细胞发育不良、麻株骨软、皮薄、抗风力弱、纤维产量及强力下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