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怎么样,再读《桃花源记》

巜桃花源记》千古佳作,入选《古文观止》 。忽逢桃花林……”如今重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禁喟叹感慨 。”一代领袖毛主席的诗句借用,是《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深入人心,广泛传播 。桃花源记,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名作,大概故事就是说晋朝时期武陵的一个渔民在一天打鱼的时候迷了路,无意间来到了桃花源 。
《桃花源记》的恐怖真相是什么?

桃花源记怎么样,再读《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名作,大概故事就是说晋朝时期武陵的一个渔民在一天打鱼的时候迷了路,无意间来到了桃花源 。来到这里以后才发现这里的人们都穿着先秦时代的衣服,保持着先秦时代的风俗,经过打探才知道,他们是在秦代时期为躲避战乱而逃到这里的人们,不知不觉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了 。之后当地人热情地接待了这位渔夫,渔夫离开桃花源的时候,一路上做了标记 。
回去之后,渔夫向当地太守报告了桃花源的事情,太守非常好奇,便由渔夫做向导,派兵跟着渔夫去找桃花源,但是虽然一路上留了标记,但渔夫也没找到桃花源 。这个事情后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南阳的名士刘子骥听说了这个事情,也去寻找桃花源,但没找到,还因此得了场大病,不久就病死了,之后就没人问起桃花源的事情了 。这是表面上打的故事,记得上学的时候也是我们语文课本学习的内容 。
【桃花源记怎么样,再读《桃花源记》】但是这些年下来,我多少也思考过桃花源的事情,其实细思极恐 。首先,渔夫既然一路上留了标记,后来为什么没有找到桃花源呢?渔夫经常在那一带打鱼,应该对地形非常熟悉,在留了标记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找到呢?其次,南阳刘子骥的事情也非常蹊跷,既然找不到,也不至于会病死,他的死也很蹊跷 。最后,渔夫既然带着士兵们没有找到桃花源,按道理来说,太守会认为他撒了谎,但也没惩办他,又是为何呢?根据这些疑惑,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另外一个故事:▲刘子骥的死,其实暗示了一些隐藏的线索晋朝太元年间,是东晋时期,当时正是南北朝对立的时代,因为长期战乱,天下人口骤减,所以当时武陵的太守在听说这个事情之后,很可能是想派兵过去掠夺物资 。
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渔夫带着士兵们找到了桃花源,并把桃花源洗劫一空 。而南阳刘子骥其实找到了桃花源,但他看到的并不是美丽的桃花源,而是尸骨遍地的桃花源 。▲刘子骥到桃花源的时候,很可能看到打的是一片恐怖的景象因此刘子骥因惊吓过度得了重病,不久病死 。而之后之所以无人问起桃花源的事情,很可能也是因为人们都知道桃花源被洗劫一空,之后也就没人去了 。
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真的存在吗?
桃花源记怎么样,再读《桃花源记》


我更倾向于桃源是陶渊明虚构的 。但陶渊明写作时使用了很多艺术技巧,使这个桃源看上去更像现实 。一、陶渊明的零视角:无所不知写武陵人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诣太守,说如此",这里陶渊明是在批判某些不守信用之人,郡守的找寻,刘子骥的加入,增添了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传奇性,这些是这棵树生长出来的繁枝茂叶,增添了情节的生动性和意蕴的丰富性 。
同时,陶渊明生逢东晋乱世,身遭鼎革之祸,诗人偏偏写出一个特立的和平宁静的世界,这显然是对现实冷眼旁观后的反动,可谓"平淡中见警策" 。总之,陶渊明以全知全能的视角来写这个故事,不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朴素中见绮丽,平淡中见警策,把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使得故事充满无穷的传奇色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