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君,褚君是什么意思

1 , 褚君是什么意思楼上在逗我吗你们说的是储君吧 。。。

褚君,褚君是什么意思


2 , 褚君是什么意思未来的皇帝【褚君,褚君是什么意思】
褚君,褚君是什么意思


3 , 梃击案的幕后主使是谁因为宋仁宗真的很“仁” , 仁得都难以想象 , 史上称“仁”的皇帝 , 无出其右 。庙号 , 起源于商朝 , 不过从周朝到秦朝的近千年岁月里 , 并没有庙号 , 直到汉朝之后才逐渐重新恢复 , 庙号的选字 , 虽然并不严格参照谥法 , 但也有褒贬之意 , 不同的庙号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 比如太祖高祖建立基业 , 太宗发扬光大 , 世宗为守成令主 , 也指代世系传承偏移 , 中宗是中兴之主 , 宪宗宣宗有大功也有大过 。仁宗 , 意思也很明显 , 仁厚孝顺的皇帝 。历史上有仁宗这一庙号的皇帝并不多 , 比如明仁宗朱高炽、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 还有就是大名鼎鼎的宋仁宗赵祯 , 而在所有使用“仁宗”这个庙号的皇帝里 , 赵祯恐怕才是真正实至名归的一位 。赵祯的仁厚宽容 , 堪称历代帝王之最 。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 , “仁”字的含义非常厚重 , 在古代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 , 也是儒家思想的理论核心所在 , 普通人能够称“仁”的很少见 , 更何况是皇帝 。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 , 其在位多年 , 大批有作为的人才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施展才能 , 比如主持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 , 而后来主持变法的王安石 , 还有吕公著、司马光等也都是在仁宗时期崭露头角 。明朝时期所评定的“唐宋八大家”之中 , 宋朝人占六席 , 而且这六人都活跃于仁宗朝 , 或者在仁宗朝正式开始发迹 , 四大发明之中 , 除了造纸术 , 其他三样都出现与发扬在这一时期 , 宋代最伟大的两名科学家 , 苏颂与沈括 , 也成长于仁宗时期 。君明才能臣贤 , 仁宗时期 , 北宋的经济、文化等繁荣程度达到极盛 , 这与仁宗的宽厚是分不开的 , 倘若仁宗是清乾隆帝之流 , 那是绝无可能有此盛况的 。举三个例子:一 , 恩赏苏辙嘉佑年间 , 苏辙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 , 在试卷中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议论 , 皇上在宫中终日只知道莺歌燕舞纸醉金迷 , 并不关心民生疾苦 , 也不和大臣们商议治国安邦 。当然 , 这些跟仁宗的日常行为完全不符 , 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还恶意诽君 , 拒绝给予苏辙功名 , 但仁宗听闻后 , 认为苏辙直言忠贞 , 特予以功名 。二 , 包拯唾面包拯是仁宗时期的名臣 , 素来刚直 , 屡屡直言犯谏 , 有时候说的急切了些 , 会喷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子 , 仁宗无奈 , 却从不生气 , 只是自己擦擦脸 , 继续听包拯吼 。当时张贵妃受宠 , 希望仁宗赐其伯父一个职缺 , 最好是节度使 , 可仁宗左右为难 , 便将此事一提 , 却被包拯极力劝阻 , 言辞激烈 , 最终仁宗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三 , 大事化小仁宗时 , 四川成都府有一老秀才 , 考试屡屡不中 , 便献诗一首给了当时的成都太守 , 诗的内容是“把断剑门烧栈阁 , 成都别是一乾坤” , 成都太守见此明目张胆的反诗 , 吓出一身汗 , 害怕牵扯到自己 , 便将其绑起来押送汴梁 。按历代的规矩 , 老秀才的行为诛九族也是有的 , 但仁宗却一笑了之道:老秀才不过要官耳 。不仅没治其罪 , 反而赏了他一个司户参军的职缺 。仁宗时代 , 北宋人才之鼎盛 , 历史上几乎再无第二个时期能够相提并论 。正是因为宋仁宗的仁 , 才使得当时的人才得以展现自己的才华 , 尤其是像包拯这样刚正的臣子 , 其实在历朝历代 , 能够出现包拯这般的臣子 , 通常也都需要一个好皇帝 , 一个能够容人的皇帝才可以 , 倘若包拯生在了别的皇帝在位时期 , 未必能青史留名 。苏轼道: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 , 搜揽天下豪杰 , 不可胜数 , 既自以为股肱心膂 , 敬用其言 , 以致太平 , 而其任重道远者 , 又留以为三世子孙百年之用 , 至于今赖之 。不仅仅是对待臣子 , 即便是对待宫廷之内的宫人仆从们 , 哪怕是寻常生灵 , 仁宗也无时不刻展现着他的仁厚 。仁宗继位之初 , 觉得宫中的宫人太多 , 便下令放出了一大半 , 而事实上 , 北宋时期的宫廷规制 , 堪称历代最小 , 原本就是个节度使的府邸改造的 , 可即便如此 , 仁宗依旧觉得深宫岁月遥遥无期 , 没必要让这么多的女子在后宫虚度年华 。仁宗用膳之时 , 曾在饭食中吃到了砂石 , 崩到了牙齿 , 一阵剧痛 , 但仁宗却没发火 , 而是嘱咐身边的宫人不要张扬 , 不然御厨就要被处斩了 。仁宗处理政务时常熬夜 , 而有一回肚子饿想吃羊肉汤 , 但想想之后还是放弃了 , 次日与皇后说起 , 皇后问其为何不传膳 , 仁宗说 , 害怕膳房由此形成定例 , 以后随时准备着羊肉 , 但自己也不是每回都想吃 , 若随时准备 , 枉杀诸多生灵 , 实在不好 , 干脆忍一忍 。一个皇帝 , 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 , 而是身边的人 , 这在历代之中都是极其罕见的 , 古代虽然也有宽以待下的帝王 , 可做到仁宗这种程度的 , 却没有第二人 。嘉佑三年 , 辽朝派遣使者抵达汴梁 , 求娶仁宗的画像 , 朝臣们担心对方使用厌胜之术 , 而赵祯认为:朕待人诚恳 , 他们必然不会这么做 。便让人将自己的画像赠给了辽朝 。而耶律洪基得到宋仁宗画像后 , 惊肃叩拜 , 谓左右曰:我若生中国 , 不过与之执鞭持 , 盖一都虞侯耳 。仁宗驾崩后 , 耶律洪基拉着宋朝使者的手痛哭不已 , 并为其建立衣冠冢 , 之后历代的辽朝君主 , 均在宫廷祭祀仁宗皇帝 。能让原本的敌人 , 有如此反应 , 仁宗的“仁” , 到底到了什么地步 , 显而易见 。按照《宋史》记载:帝(赵祯)崩 , 京师罢市巷哭 , 数日不绝 , 虽乞丐与小儿 , 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消息传到洛阳 , 当地百姓也自发停止市集交易 , 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散 , 遮蔽了整个洛阳城的上空 , 以至于天日无光 。要知道在古代 , 皇帝驾崩虽然会举行国丧 , 百姓们禁止娱乐之类 , 但是并没有什么让百姓集体烧纸哀悼之类的规定 , 仁宗驾崩之时 , 各地的百姓为仁宗持丧哀悼的行为 , 都是自发的 , 而能够让百姓们如此 , 宋仁宗在百姓们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因为宋仁宗真的很“仁” , 仁得都难以想象 , 史上称“仁”的皇帝 , 无出其右 。庙号 , 起源于商朝 , 不过从周朝到秦朝的近千年岁月里 , 并没有庙号 , 直到汉朝之后才逐渐重新恢复 , 庙号的选字 , 虽然并不严格参照谥法 , 但也有褒贬之意 , 不同的庙号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 比如太祖高祖建立基业 , 太宗发扬光大 , 世宗为守成令主 , 也指代世系传承偏移 , 中宗是中兴之主 , 宪宗宣宗有大功也有大过 。仁宗 , 意思也很明显 , 仁厚孝顺的皇帝 。历史上有仁宗这一庙号的皇帝并不多 , 比如明仁宗朱高炽、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 还有就是大名鼎鼎的宋仁宗赵祯 , 而在所有使用“仁宗”这个庙号的皇帝里 , 赵祯恐怕才是真正实至名归的一位 。赵祯的仁厚宽容 , 堪称历代帝王之最 。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 , “仁”字的含义非常厚重 , 在古代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 , 也是儒家思想的理论核心所在 , 普通人能够称“仁”的很少见 , 更何况是皇帝 。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 , 其在位多年 , 大批有作为的人才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施展才能 , 比如主持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 , 而后来主持变法的王安石 , 还有吕公著、司马光等也都是在仁宗时期崭露头角 。明朝时期所评定的“唐宋八大家”之中 , 宋朝人占六席 , 而且这六人都活跃于仁宗朝 , 或者在仁宗朝正式开始发迹 , 四大发明之中 , 除了造纸术 , 其他三样都出现与发扬在这一时期 , 宋代最伟大的两名科学家 , 苏颂与沈括 , 也成长于仁宗时期 。君明才能臣贤 , 仁宗时期 , 北宋的经济、文化等繁荣程度达到极盛 , 这与仁宗的宽厚是分不开的 , 倘若仁宗是清乾隆帝之流 , 那是绝无可能有此盛况的 。举三个例子:一 , 恩赏苏辙嘉佑年间 , 苏辙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 , 在试卷中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议论 , 皇上在宫中终日只知道莺歌燕舞纸醉金迷 , 并不关心民生疾苦 , 也不和大臣们商议治国安邦 。当然 , 这些跟仁宗的日常行为完全不符 , 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还恶意诽君 , 拒绝给予苏辙功名 , 但仁宗听闻后 , 认为苏辙直言忠贞 , 特予以功名 。二 , 包拯唾面包拯是仁宗时期的名臣 , 素来刚直 , 屡屡直言犯谏 , 有时候说的急切了些 , 会喷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子 , 仁宗无奈 , 却从不生气 , 只是自己擦擦脸 , 继续听包拯吼 。当时张贵妃受宠 , 希望仁宗赐其伯父一个职缺 , 最好是节度使 , 可仁宗左右为难 , 便将此事一提 , 却被包拯极力劝阻 , 言辞激烈 , 最终仁宗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三 , 大事化小仁宗时 , 四川成都府有一老秀才 , 考试屡屡不中 , 便献诗一首给了当时的成都太守 , 诗的内容是“把断剑门烧栈阁 , 成都别是一乾坤” , 成都太守见此明目张胆的反诗 , 吓出一身汗 , 害怕牵扯到自己 , 便将其绑起来押送汴梁 。按历代的规矩 , 老秀才的行为诛九族也是有的 , 但仁宗却一笑了之道:老秀才不过要官耳 。不仅没治其罪 , 反而赏了他一个司户参军的职缺 。仁宗时代 , 北宋人才之鼎盛 , 历史上几乎再无第二个时期能够相提并论 。正是因为宋仁宗的仁 , 才使得当时的人才得以展现自己的才华 , 尤其是像包拯这样刚正的臣子 , 其实在历朝历代 , 能够出现包拯这般的臣子 , 通常也都需要一个好皇帝 , 一个能够容人的皇帝才可以 , 倘若包拯生在了别的皇帝在位时期 , 未必能青史留名 。苏轼道: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 , 搜揽天下豪杰 , 不可胜数 , 既自以为股肱心膂 , 敬用其言 , 以致太平 , 而其任重道远者 , 又留以为三世子孙百年之用 , 至于今赖之 。不仅仅是对待臣子 , 即便是对待宫廷之内的宫人仆从们 , 哪怕是寻常生灵 , 仁宗也无时不刻展现着他的仁厚 。仁宗继位之初 , 觉得宫中的宫人太多 , 便下令放出了一大半 , 而事实上 , 北宋时期的宫廷规制 , 堪称历代最小 , 原本就是个节度使的府邸改造的 , 可即便如此 , 仁宗依旧觉得深宫岁月遥遥无期 , 没必要让这么多的女子在后宫虚度年华 。仁宗用膳之时 , 曾在饭食中吃到了砂石 , 崩到了牙齿 , 一阵剧痛 , 但仁宗却没发火 , 而是嘱咐身边的宫人不要张扬 , 不然御厨就要被处斩了 。仁宗处理政务时常熬夜 , 而有一回肚子饿想吃羊肉汤 , 但想想之后还是放弃了 , 次日与皇后说起 , 皇后问其为何不传膳 , 仁宗说 , 害怕膳房由此形成定例 , 以后随时准备着羊肉 , 但自己也不是每回都想吃 , 若随时准备 , 枉杀诸多生灵 , 实在不好 , 干脆忍一忍 。一个皇帝 , 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 , 而是身边的人 , 这在历代之中都是极其罕见的 , 古代虽然也有宽以待下的帝王 , 可做到仁宗这种程度的 , 却没有第二人 。嘉佑三年 , 辽朝派遣使者抵达汴梁 , 求娶仁宗的画像 , 朝臣们担心对方使用厌胜之术 , 而赵祯认为:朕待人诚恳 , 他们必然不会这么做 。便让人将自己的画像赠给了辽朝 。而耶律洪基得到宋仁宗画像后 , 惊肃叩拜 , 谓左右曰:我若生中国 , 不过与之执鞭持 , 盖一都虞侯耳 。仁宗驾崩后 , 耶律洪基拉着宋朝使者的手痛哭不已 , 并为其建立衣冠冢 , 之后历代的辽朝君主 , 均在宫廷祭祀仁宗皇帝 。能让原本的敌人 , 有如此反应 , 仁宗的“仁” , 到底到了什么地步 , 显而易见 。按照《宋史》记载:帝(赵祯)崩 , 京师罢市巷哭 , 数日不绝 , 虽乞丐与小儿 , 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消息传到洛阳 , 当地百姓也自发停止市集交易 , 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散 , 遮蔽了整个洛阳城的上空 , 以至于天日无光 。要知道在古代 , 皇帝驾崩虽然会举行国丧 , 百姓们禁止娱乐之类 , 但是并没有什么让百姓集体烧纸哀悼之类的规定 , 仁宗驾崩之时 , 各地的百姓为仁宗持丧哀悼的行为 , 都是自发的 , 而能够让百姓们如此 , 宋仁宗在百姓们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第210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 。雍正王朝可谓开局就是巅峰 , 有寓意的地方多了去了 , 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九子夺嫡的现状 , 还有庞大帝国所谓康熙盛世之下的千疮百孔和暗流涌动 。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雍正王朝的开局是康熙四十六年的黄河发大水 , 短短45分钟的剧情可谓是精彩至极 , 先是表现出九子夺嫡的即将进入高潮化 , 后是借着老四下江南赈灾的剧情多处表达出所谓康熙盛世背后吏治腐败 , 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 。剧中开头便是一次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朝会 , 只见李德全一个人站龙椅旁边 , 殿外电闪雷鸣的声音不时传来 , 似乎昭示着为了这把龙椅将会发生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而康熙忧心忡忡的站在下面 , 阿哥大臣们则是跪在一旁 , 为何会在晚上召开朝会呢 , 是因为黄河突然发大水 , 泽国千里灾民 , 表示着此时正是多事之秋 。另一边镜头一转 , 却是不堪入目的一面 , 太子在与康熙的妃子 , 也就是庶母郑春华偷情 , 甚至因此迟到了朝会 。这意味着太子即将被废 , 夺嫡即将进入高潮 , 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康熙来回踱步思索之间 , 也发现了太子和老四没有来 。那么老四干什么去了 , 这位未来的皇帝 , 却与此时的褚君太子胤礽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 此时他在户部清查存银 。另一边太子姗姗来迟 , 康熙直接问道你是太子 , 你说该怎么办?太子这个一国储君 , 这时候表现还真是出人意料 , 说了句:儿臣以为应该马上救灾 , 马上修河堤 。康熙接着问道:怎么救灾怎么修河堤?太子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 只得转移话题:皇阿玛英明睿断自有主张 。康熙再次答道:朕是有主张 , 朕现在问的是你有什么主张 。由此可见康熙的职场套路是始终把握主场 , 不接受拍马屁 , 要问就问到底 , 看看你这个应场能力到底如何 。老九和老十在一旁已是幸灾乐祸的偷笑起来 。太子无语 , 竟然想不出应对之策 。(ps历史上太子胤礽其实没这么不堪 , 雍正王朝这方面的确太弱化太子胤礽了 。)眼见太子不说话了 , 一直冷眼旁观的老八开始出来表现了 , 洋洋洒洒说了一顿 , 意思核心就是拍马屁 , 说道遍览古册古来治理黄河者 , 都是比不上康熙的 , 此次发大水只是天灾意外 , 并非人事问题 。这时候老十三说话了 , 说道:八哥你不要忘了 , 康熙四十三年黄河也发了一次大水 。赤裸裸的打脸 , 意思说你不是拍马屁说皇阿玛的功绩是古之未有吗 , 那为啥三年前黄河就发了一次大水 。老十三说话的时候 , 旁边老十四的眼神很有戏 , 有些惊讶的看了老十三一眼 , 然后一直眨巴着眼睛看着老十三 , 像是不满的说道你这个时候出什么风头 。被老十三打脸以后 , 老八表情些许不自然一闪而过 , 眼珠子转了转 , 继续说道这正是我要说的 , 上次黄河发水 , 各地督抚为了从国库掏银子将灾情无限夸大 , 结果却是灾情压根没那么严重 , 所以敢断言此次灾情所报 , 也不像奏折上那样巨大 。老十这时候兴高采烈的说道:八哥说得对 。老八继续侃侃而谈 , 说道认为当务之急无非是钱粮两项 , 应该下令灾区邻近省份 , 命他们即刻调粮运往灾区 , 第二是立刻降旨户部 , 从国库拨出银两抢修河工 。这时候老四终于来了 , 远远的在殿外就说道儿臣胤禛有话陈奏 , 直接打断了老八的表演 。康熙问道你为什么现在才来 , 胤禛解释道自己到户部清理国库存银和灾区邻近数省的存粮实数去了 。等到老四跪下与老八在一起的时候 , 就已经形成一个强烈对比 , 老八的是干鞋底 , 老四的是湿鞋底 。足以可见剧组的用心 , 当时剧情是外面大雨滂沱 , 老四从户部赶来 , 自然是湿鞋底了 , 这个细节上比今天只会用特效的某些剧组来说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也寓意出老八不干实事 , 所以干鞋底 , 而老四干实事 , 所以湿鞋底 。老十再次说话:皇阿玛户部是八哥奉旨该管 , 四哥这是越俎代庖 。显然是为了给老八打掩护 。康熙说道胤禛十阿哥的话你听到了 , 你怎么说呢 。老四回道:户部是八弟该管 , 但是皇阿玛曾对儿臣说过 , 叫儿臣平时多多留心国事 , 军政民务凡有重要建议 , 要随时向皇阿玛和太子奏陈 。老四搬出康熙曾经的交代 , 拿出了一个完美的解释 。康熙说道:那就把你清查的数字说来听听 。老四说道:刚才胤祀陈奏应立即降旨向灾区邻近数省调粮 , 和户部拨款 , 儿臣都已听到 , 可据儿臣所查 , 邻近省份已无粮可调 , 户部也几乎无款可拨 , 现在户部能拨出的库银 , 已不足五十方两又要颠灾又要修堤 , 杯水车薪 , 至少缺银两百万两以上 , 这是清单请皇阿玛御览 。这里有一个细节注意一下 , 老四明明是刚刚到 , 却说道他已经听到老八说的 。说明这老四也不是个安稳的主儿 , 先是抄了老八的老巢户部 , 又是偷听老八在里面说大话 , 等老八说完以后 , 再急匆匆的假装赶到来打老八的脸 。可见老四的职场素养也很厉害 , 一直隐而不发 , 找到机会了就直奔对手老八负责的户部去找毛病 。然后等着老八向领导康熙说大话拍马屁差不多了 , 老四再及时出现 , 将老八负责的户部问题反应出来 , 还真是高明 。老八这时候也展现出他的职场之道 , 原来他拍康熙马屁 , 还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将这件事大事化小 , 小事化了的自己处理 , 不至于暴露户部的巨大问题 。他户部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问题 , 当然是他对官员借国库银子大方批准 , 以笼络人心了 , 来打造自己的小圈子 , 所以被很多人称之为贤王 , 但没想到遇上老四这么个高手 , 这次交锋是败的体无完肤 。康熙看完清单以后 , 自然大为震怒 , 但毕竟高高在上的一国之主 。所以开始定调了 , 说道这些年玄烨把国事交给太子 。先把责任推给了太子 , 然后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你们这些阿哥们协同办理 , 现在弄成这个样子我们还谁也不知道 。这样一来责任是太子胤礽和众位阿哥的了 , 不至于让太子一个人背锅 , 而自己最大的错误只是太信任这些儿子罢了 。康熙继续训斥道胤礽你怎么说 , 还有胤祀 , 你是兼管户部的阿哥 , 亏空如此 , 你还在什么当务之急什么拨款抢修 , 气的都将清单都扔了 。老八这时候并没有想着弥补什么 , 直接推卸责任说道:儿臣有亏职守 , 请皇阿玛治罪 。意思说我不管了 , 你治我罪吧 。康熙一看太子烂泥扶不上墙 , 老八是说大话可以 , 捅了娄子只敢承认却不想着弥补 。转念一想老四既然说出这个问题 , 应该有解决的问题 。所以康熙问老四该怎么办 , 老四的方法就务实了 , 既然户部存银不足五十万两 , 那么先立刻拨出库银四十万两在直隶一带 , 买粮急运灾区 , 以解燃眉之急呗 。然后再派钦差前往江南筹款购粮 , 赈济灾民过冬 , 抢修己坏的河堤 。康熙这时候感慨道:灾患如此 , 皆因人事不修 , 人事不修 , 上天才降下灾祸 , 宗室与国同体这水今天淹的是百姓 , 如果我们不能好好感知天意 , 这水明天淹的就会是这座紫禁城 。虽然说的大道理很对 , 可惜下面这些蛀虫可听不进去 。次日老四去太子府上 , 让太子帮他向康熙争取到下江南赈灾的差事 。太子发起牢骚 , 说道当了三十年的太子 , 见了皇上就跟耗子见了猫似的 。又说起老八他们几个 , 还时不时地给我下药 。太子继续说道还有人的背着我向皇阿玛请功 , 我这个太子当得是太窝囊 。意指老四偷偷的去户部清查 , 不给他说 , 还自己汇报 。老四开始一本正经的解释起来 , 说道二哥我到户部清查账底 , 本为了给您提个醒 , 没想到遇到那当口儿 ,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嘛 , 我可不是为了邀功啊!太子一看话都说这份上 , 没必要较真 , 说道老四明我又没说你 , 你何必多这个心眼呢 。当老四表示想接下前往江南赈灾的差事 , 太子认为太难太得罪人了 , 劝说道老四怎么说你也是我的人 , 差事要办砸了我怎么保你 。老四打着为国为民苟利社稷什么的话 , 太子听到不耐烦了 , 便答应了老四 , 向康熙举荐他 。至此通过十分钟左右的剧情 , 就将九子夺嫡的各位阿哥描写的差不多了 。大家可以看出太子与老四和老十三是一党 , 老八和老九和老十还有老十四是一党 , 至于老大和老三并没有说什么 , 不过这也符合常理 , 首先重点突出了九子夺嫡中的三位重要人物:干实事的老四、说大话的老八、无能却色胆包天的太子胤礽 。老大是最早出局 , 老三是没有那个心机 , 自然没有过多描述 。不得不说 , 雍正王朝电视剧还真是神剧 , 十分钟的剧情就将九子夺嫡的格局 , 还有几位重要阿哥的为人处世描述的差不多了 。老四恐怖的职场套路也展现了出来 , 可以说是步步为营 , 之前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 , 这次趁黄河发大水的机会 , 开始创造机会 , 先是在老八负责的户部找问题 , 然后冷眼旁观老八说大话 , 再趁机捅出来这个问题 , 等于是踩着老八来凸显自己 。最重要的是 , 还趁机创造了一个机会 , 那就是当他捅出这个问题 , 使问题变得棘手的时候 , 领导康熙问他怎么办的时候 , 他提出自己的答案 , 那就是剩下那点钱先解燃眉之急 , 然后派个全权代表下去解决问题筹款赈灾呗 。创造出这个钦差大臣的全权代表职位以后 , 老四再借着太子这颗大树 , 拿下这个职位 。等于是自己创造机会 , 自己利用机会 , 简直是高手高手高高高手啊 。十分钟剧情通过寥寥几笔的描述 , 将九子夺嫡的几位皇子刻画的淋漓尽致 , 并且展现出老四的权术以后 , 之后三十多分钟的剧情 , 更是将这个虚晃的盛世展现的淋漓尽致 。老四如愿以偿的得到钦差大臣职位以后 , 下江南以后 , 遇到了什么困难呢?遇到的是官官相护 , 遇到是官商勾结 , 遇到是八爷党的黑暗 , 遇到是吏治腐败 , 种种社会弊端 , 不知不觉中已是使大家了然于心 。老四与老十三下江南赈灾并没有大张旗鼓 , 而是微服直奔扬州 , 被自己的家奴年羹尧接上了 。这是为什么呢 , 因为老四想要打老八一个措手不及 , 因为扬州是八爷党的小金库 。老四这是借着公务既削弱了老八的势力 , 还完成了任务 , 不得不说是个狠人 。这在职场上也是一个高明招数 , 我跟你不对劲 , 我不会跟你说没用的 , 我会借着为公司办事来正大光明的挑你的毛病 , 偏偏在扬州那里真的有你的毛病 , 所以你还发作不得 。而且老四微服前往 , 不只是要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 还有充足时间提前实地考察和这了解 。这不就发掘了乞丐李卫和高福 , 以李卫和高福这条线牵引出了扬州知府车铭竟然趁着大灾 , 以低廉的价钱买卖民女 , 送给江南巡盐道任伯安为家妓 , 还真是一环扣一环 。扬州知府通过人贩子王三发子来买卖民女 , 因此与想救出翠儿的李卫和高福发生冲突 , 被老四发现 , 这样一来 , 暴露出当时的吏治腐败 , 泽国千里灾民百万 , 扬州知府不急着赈灾 , 竟然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巴结更上一级的任伯安 , 还真是朱门酒肉臭 , 路有冻死骨啊 。更为讽刺的是 , 老四到了扬州衙门 , 大小官员都称赞车铭是个好官 , 老四说起了被车铭罢免的田文镜 , 说明老四已经提前摸清了这边情况 , 知道了有个田文镜可以一用 。老四说出车铭为难田文镜的事情以后 , 这些官员继续配合车铭说话 , 异口同声的大声说道:“车大人为官清正 , 下官等都是有自共睹 , 为官清正与民无犯” 。让人不由得想起官官相护这个词 , 老四干脆直接将人贩子王三发子带上来 , 车铭不得不承认 。任伯安官场这个老狐狸 , 马上说道与他无关 , 并不知道车铭要送他家妓 , 车铭见状也配合着说道是自己自作主张所为的 , 还真是一对老狐狸 。老四借此要下了车铭的顶戴袍服 , 让田文镜暂时代理扬州知府 。任伯安当然是反对了 , 但是没什么用 , 竟然直接走了 , 不给老四和老十三面子 , 不过这样一来 , 老四先将能干的田文镜安排上来了 , 有利于自己赈灾 。另一边老八继续假仁假义 , 老九和老十已经坐不住了 , 认为老四去八爷党的小金库扬州是玩釜底抽薪去了 , 要写信给任伯安对付老四 , 老八说了一句“那上百万灾民过冬怎么办” 。老九说道八哥收起你的菩萨心肠吧 , 总不能让这群混蛋骑我们头上拉屎吧 , 吃了一块西瓜以后 , 老八同意老九写信给任伯安对付老四 , 将上百万灾民的死活抛之脑后 。夜晚任伯安与扬州盐商们在青楼大鱼大肉 , 并且说道有老八和老九撑腰 , 并不怕老四他们 , 这也是白天任伯安敢直接走人的底气所在 , 任伯安又交代道每个盐商捐区区二百两 。由此可见官商勾结何其严重 , 而老八的八爷党成员自上而下都是一群国家蛀虫 , 心中只有自己的利益 , 没有国家没有百姓 。老四这边呢 , 跟着年羹尧去悄悄地看了看邬先生 , 但并没有交谈 , 只是让年羹尧先将邬先生送回北京王府 , 可见老四的准备十分充足 , 都为自己提前找到了谋士 。老四任命田文镜代理扬州知府 , 虽然赈灾很有起色 。但盐商们每人才捐了二百两 , 赈灾没钱当然继续不下去 , 所以老四又开始出招了 , 那就是在富户门前挂上“有求必应”的灯笼 , 再煽动灾民去富户家抢吃抢喝 , 注意灾民中李卫和高福是一副乞丐打扮 , 引领大家去富户家中抢 , 可见老四心思缜密 , 让李卫和高福再度干起本职工作乞丐 , 来引导灾民去抢富户 , 免的灾民抢红眼了去抢百姓 。老四这样一闹 , 一时人心惶惶 , 任伯安这种贪官污吏自然害怕 。老四出招以后 , 又叫年羹尧率领人马在扬州各个路口把守 。任伯安坐不住向老九写信以后 , 老九和老八商量以后 , 叫任伯安按兵不动 , 然后看老四越闹越大 , 再发难 。这时候年羹尧就派上用场了 , 截获了老九写给任伯的信 , 有了这封信 , 老四和老十三就开始请任伯安还有其他盐商吃饭 , 借此威胁任伯安捐款 。再仔细想想老四还真是步步为营 , 先是为自己创造机会 , 成为钦差 。后来更是一直把握主动权 , 煽动灾民闹事 , 知道任伯安坐不住要与老九通信 , 再安排年羹尧截获老九的信 , 以这封信来威胁任伯安捐款 , 还真是快刀斩乱麻 。可见老四这个人的职场套路还真是满分 , 一直把握着主动权 , 不只是为自己创造机会 , 还善于打着以公务的名义 , 来对付老八 , 使自己一直处于有理的一方 , 使人钦佩不已 。老四的职场套路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吧?雍正王朝为何经久不衰 , 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 大家现在通过宋安之对于开局的分析 , 也看明白了吧?经典之作之所以成为经典之作 , 还是很有寓意的 , 光是这其中的职场道理 , 也够我们品尝的了 , 现在大家懂了吧 。我是宋安之 , 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 。故事在笔下 , 我们都在路上 , 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 , 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 , 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 , 点个赞关注一下吧!第210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 , 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因为宋仁宗真的很“仁” , 仁得都难以想象 , 史上称“仁”的皇帝 , 无出其右 。庙号 , 起源于商朝 , 不过从周朝到秦朝的近千年岁月里 , 并没有庙号 , 直到汉朝之后才逐渐重新恢复 , 庙号的选字 , 虽然并不严格参照谥法 , 但也有褒贬之意 , 不同的庙号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 比如太祖高祖建立基业 , 太宗发扬光大 , 世宗为守成令主 , 也指代世系传承偏移 , 中宗是中兴之主 , 宪宗宣宗有大功也有大过 。仁宗 , 意思也很明显 , 仁厚孝顺的皇帝 。历史上有仁宗这一庙号的皇帝并不多 , 比如明仁宗朱高炽、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 还有就是大名鼎鼎的宋仁宗赵祯 , 而在所有使用“仁宗”这个庙号的皇帝里 , 赵祯恐怕才是真正实至名归的一位 。赵祯的仁厚宽容 , 堪称历代帝王之最 。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 , “仁”字的含义非常厚重 , 在古代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 , 也是儒家思想的理论核心所在 , 普通人能够称“仁”的很少见 , 更何况是皇帝 。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 , 其在位多年 , 大批有作为的人才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施展才能 , 比如主持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 , 而后来主持变法的王安石 , 还有吕公著、司马光等也都是在仁宗时期崭露头角 。明朝时期所评定的“唐宋八大家”之中 , 宋朝人占六席 , 而且这六人都活跃于仁宗朝 , 或者在仁宗朝正式开始发迹 , 四大发明之中 , 除了造纸术 , 其他三样都出现与发扬在这一时期 , 宋代最伟大的两名科学家 , 苏颂与沈括 , 也成长于仁宗时期 。君明才能臣贤 , 仁宗时期 , 北宋的经济、文化等繁荣程度达到极盛 , 这与仁宗的宽厚是分不开的 , 倘若仁宗是清乾隆帝之流 , 那是绝无可能有此盛况的 。举三个例子:一 , 恩赏苏辙嘉佑年间 , 苏辙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 , 在试卷中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议论 , 皇上在宫中终日只知道莺歌燕舞纸醉金迷 , 并不关心民生疾苦 , 也不和大臣们商议治国安邦 。当然 , 这些跟仁宗的日常行为完全不符 , 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还恶意诽君 , 拒绝给予苏辙功名 , 但仁宗听闻后 , 认为苏辙直言忠贞 , 特予以功名 。二 , 包拯唾面包拯是仁宗时期的名臣 , 素来刚直 , 屡屡直言犯谏 , 有时候说的急切了些 , 会喷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子 , 仁宗无奈 , 却从不生气 , 只是自己擦擦脸 , 继续听包拯吼 。当时张贵妃受宠 , 希望仁宗赐其伯父一个职缺 , 最好是节度使 , 可仁宗左右为难 , 便将此事一提 , 却被包拯极力劝阻 , 言辞激烈 , 最终仁宗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三 , 大事化小仁宗时 , 四川成都府有一老秀才 , 考试屡屡不中 , 便献诗一首给了当时的成都太守 , 诗的内容是“把断剑门烧栈阁 , 成都别是一乾坤” , 成都太守见此明目张胆的反诗 , 吓出一身汗 , 害怕牵扯到自己 , 便将其绑起来押送汴梁 。按历代的规矩 , 老秀才的行为诛九族也是有的 , 但仁宗却一笑了之道:老秀才不过要官耳 。不仅没治其罪 , 反而赏了他一个司户参军的职缺 。仁宗时代 , 北宋人才之鼎盛 , 历史上几乎再无第二个时期能够相提并论 。正是因为宋仁宗的仁 , 才使得当时的人才得以展现自己的才华 , 尤其是像包拯这样刚正的臣子 , 其实在历朝历代 , 能够出现包拯这般的臣子 , 通常也都需要一个好皇帝 , 一个能够容人的皇帝才可以 , 倘若包拯生在了别的皇帝在位时期 , 未必能青史留名 。苏轼道: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 , 搜揽天下豪杰 , 不可胜数 , 既自以为股肱心膂 , 敬用其言 , 以致太平 , 而其任重道远者 , 又留以为三世子孙百年之用 , 至于今赖之 。不仅仅是对待臣子 , 即便是对待宫廷之内的宫人仆从们 , 哪怕是寻常生灵 , 仁宗也无时不刻展现着他的仁厚 。仁宗继位之初 , 觉得宫中的宫人太多 , 便下令放出了一大半 , 而事实上 , 北宋时期的宫廷规制 , 堪称历代最小 , 原本就是个节度使的府邸改造的 , 可即便如此 , 仁宗依旧觉得深宫岁月遥遥无期 , 没必要让这么多的女子在后宫虚度年华 。仁宗用膳之时 , 曾在饭食中吃到了砂石 , 崩到了牙齿 , 一阵剧痛 , 但仁宗却没发火 , 而是嘱咐身边的宫人不要张扬 , 不然御厨就要被处斩了 。仁宗处理政务时常熬夜 , 而有一回肚子饿想吃羊肉汤 , 但想想之后还是放弃了 , 次日与皇后说起 , 皇后问其为何不传膳 , 仁宗说 , 害怕膳房由此形成定例 , 以后随时准备着羊肉 , 但自己也不是每回都想吃 , 若随时准备 , 枉杀诸多生灵 , 实在不好 , 干脆忍一忍 。一个皇帝 , 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 , 而是身边的人 , 这在历代之中都是极其罕见的 , 古代虽然也有宽以待下的帝王 , 可做到仁宗这种程度的 , 却没有第二人 。嘉佑三年 , 辽朝派遣使者抵达汴梁 , 求娶仁宗的画像 , 朝臣们担心对方使用厌胜之术 , 而赵祯认为:朕待人诚恳 , 他们必然不会这么做 。便让人将自己的画像赠给了辽朝 。而耶律洪基得到宋仁宗画像后 , 惊肃叩拜 , 谓左右曰:我若生中国 , 不过与之执鞭持 , 盖一都虞侯耳 。仁宗驾崩后 , 耶律洪基拉着宋朝使者的手痛哭不已 , 并为其建立衣冠冢 , 之后历代的辽朝君主 , 均在宫廷祭祀仁宗皇帝 。能让原本的敌人 , 有如此反应 , 仁宗的“仁” , 到底到了什么地步 , 显而易见 。按照《宋史》记载:帝(赵祯)崩 , 京师罢市巷哭 , 数日不绝 , 虽乞丐与小儿 , 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消息传到洛阳 , 当地百姓也自发停止市集交易 , 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散 , 遮蔽了整个洛阳城的上空 , 以至于天日无光 。要知道在古代 , 皇帝驾崩虽然会举行国丧 , 百姓们禁止娱乐之类 , 但是并没有什么让百姓集体烧纸哀悼之类的规定 , 仁宗驾崩之时 , 各地的百姓为仁宗持丧哀悼的行为 , 都是自发的 , 而能够让百姓们如此 , 宋仁宗在百姓们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第210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 。雍正王朝可谓开局就是巅峰 , 有寓意的地方多了去了 , 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九子夺嫡的现状 , 还有庞大帝国所谓康熙盛世之下的千疮百孔和暗流涌动 。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雍正王朝的开局是康熙四十六年的黄河发大水 , 短短45分钟的剧情可谓是精彩至极 , 先是表现出九子夺嫡的即将进入高潮化 , 后是借着老四下江南赈灾的剧情多处表达出所谓康熙盛世背后吏治腐败 , 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 。剧中开头便是一次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朝会 , 只见李德全一个人站龙椅旁边 , 殿外电闪雷鸣的声音不时传来 , 似乎昭示着为了这把龙椅将会发生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而康熙忧心忡忡的站在下面 , 阿哥大臣们则是跪在一旁 , 为何会在晚上召开朝会呢 , 是因为黄河突然发大水 , 泽国千里灾民 , 表示着此时正是多事之秋 。另一边镜头一转 , 却是不堪入目的一面 , 太子在与康熙的妃子 , 也就是庶母郑春华偷情 , 甚至因此迟到了朝会 。这意味着太子即将被废 , 夺嫡即将进入高潮 , 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康熙来回踱步思索之间 , 也发现了太子和老四没有来 。那么老四干什么去了 , 这位未来的皇帝 , 却与此时的褚君太子胤礽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 此时他在户部清查存银 。另一边太子姗姗来迟 , 康熙直接问道你是太子 , 你说该怎么办?太子这个一国储君 , 这时候表现还真是出人意料 , 说了句:儿臣以为应该马上救灾 , 马上修河堤 。康熙接着问道:怎么救灾怎么修河堤?太子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 只得转移话题:皇阿玛英明睿断自有主张 。康熙再次答道:朕是有主张 , 朕现在问的是你有什么主张 。由此可见康熙的职场套路是始终把握主场 , 不接受拍马屁 , 要问就问到底 , 看看你这个应场能力到底如何 。老九和老十在一旁已是幸灾乐祸的偷笑起来 。太子无语 , 竟然想不出应对之策 。(ps历史上太子胤礽其实没这么不堪 , 雍正王朝这方面的确太弱化太子胤礽了 。)眼见太子不说话了 , 一直冷眼旁观的老八开始出来表现了 , 洋洋洒洒说了一顿 , 意思核心就是拍马屁 , 说道遍览古册古来治理黄河者 , 都是比不上康熙的 , 此次发大水只是天灾意外 , 并非人事问题 。这时候老十三说话了 , 说道:八哥你不要忘了 , 康熙四十三年黄河也发了一次大水 。赤裸裸的打脸 , 意思说你不是拍马屁说皇阿玛的功绩是古之未有吗 , 那为啥三年前黄河就发了一次大水 。老十三说话的时候 , 旁边老十四的眼神很有戏 , 有些惊讶的看了老十三一眼 , 然后一直眨巴着眼睛看着老十三 , 像是不满的说道你这个时候出什么风头 。被老十三打脸以后 , 老八表情些许不自然一闪而过 , 眼珠子转了转 , 继续说道这正是我要说的 , 上次黄河发水 , 各地督抚为了从国库掏银子将灾情无限夸大 , 结果却是灾情压根没那么严重 , 所以敢断言此次灾情所报 , 也不像奏折上那样巨大 。老十这时候兴高采烈的说道:八哥说得对 。老八继续侃侃而谈 , 说道认为当务之急无非是钱粮两项 , 应该下令灾区邻近省份 , 命他们即刻调粮运往灾区 , 第二是立刻降旨户部 , 从国库拨出银两抢修河工 。这时候老四终于来了 , 远远的在殿外就说道儿臣胤禛有话陈奏 , 直接打断了老八的表演 。康熙问道你为什么现在才来 , 胤禛解释道自己到户部清理国库存银和灾区邻近数省的存粮实数去了 。等到老四跪下与老八在一起的时候 , 就已经形成一个强烈对比 , 老八的是干鞋底 , 老四的是湿鞋底 。足以可见剧组的用心 , 当时剧情是外面大雨滂沱 , 老四从户部赶来 , 自然是湿鞋底了 , 这个细节上比今天只会用特效的某些剧组来说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也寓意出老八不干实事 , 所以干鞋底 , 而老四干实事 , 所以湿鞋底 。老十再次说话:皇阿玛户部是八哥奉旨该管 , 四哥这是越俎代庖 。显然是为了给老八打掩护 。康熙说道胤禛十阿哥的话你听到了 , 你怎么说呢 。老四回道:户部是八弟该管 , 但是皇阿玛曾对儿臣说过 , 叫儿臣平时多多留心国事 , 军政民务凡有重要建议 , 要随时向皇阿玛和太子奏陈 。老四搬出康熙曾经的交代 , 拿出了一个完美的解释 。康熙说道:那就把你清查的数字说来听听 。老四说道:刚才胤祀陈奏应立即降旨向灾区邻近数省调粮 , 和户部拨款 , 儿臣都已听到 , 可据儿臣所查 , 邻近省份已无粮可调 , 户部也几乎无款可拨 , 现在户部能拨出的库银 , 已不足五十方两又要颠灾又要修堤 , 杯水车薪 , 至少缺银两百万两以上 , 这是清单请皇阿玛御览 。这里有一个细节注意一下 , 老四明明是刚刚到 , 却说道他已经听到老八说的 。说明这老四也不是个安稳的主儿 , 先是抄了老八的老巢户部 , 又是偷听老八在里面说大话 , 等老八说完以后 , 再急匆匆的假装赶到来打老八的脸 。可见老四的职场素养也很厉害 , 一直隐而不发 , 找到机会了就直奔对手老八负责的户部去找毛病 。然后等着老八向领导康熙说大话拍马屁差不多了 , 老四再及时出现 , 将老八负责的户部问题反应出来 , 还真是高明 。老八这时候也展现出他的职场之道 , 原来他拍康熙马屁 , 还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将这件事大事化小 , 小事化了的自己处理 , 不至于暴露户部的巨大问题 。他户部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问题 , 当然是他对官员借国库银子大方批准 , 以笼络人心了 , 来打造自己的小圈子 , 所以被很多人称之为贤王 , 但没想到遇上老四这么个高手 , 这次交锋是败的体无完肤 。康熙看完清单以后 , 自然大为震怒 , 但毕竟高高在上的一国之主 。所以开始定调了 , 说道这些年玄烨把国事交给太子 。先把责任推给了太子 , 然后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你们这些阿哥们协同办理 , 现在弄成这个样子我们还谁也不知道 。这样一来责任是太子胤礽和众位阿哥的了 , 不至于让太子一个人背锅 , 而自己最大的错误只是太信任这些儿子罢了 。康熙继续训斥道胤礽你怎么说 , 还有胤祀 , 你是兼管户部的阿哥 , 亏空如此 , 你还在什么当务之急什么拨款抢修 , 气的都将清单都扔了 。老八这时候并没有想着弥补什么 , 直接推卸责任说道:儿臣有亏职守 , 请皇阿玛治罪 。意思说我不管了 , 你治我罪吧 。康熙一看太子烂泥扶不上墙 , 老八是说大话可以 , 捅了娄子只敢承认却不想着弥补 。转念一想老四既然说出这个问题 , 应该有解决的问题 。所以康熙问老四该怎么办 , 老四的方法就务实了 , 既然户部存银不足五十万两 , 那么先立刻拨出库银四十万两在直隶一带 , 买粮急运灾区 , 以解燃眉之急呗 。然后再派钦差前往江南筹款购粮 , 赈济灾民过冬 , 抢修己坏的河堤 。康熙这时候感慨道:灾患如此 , 皆因人事不修 , 人事不修 , 上天才降下灾祸 , 宗室与国同体这水今天淹的是百姓 , 如果我们不能好好感知天意 , 这水明天淹的就会是这座紫禁城 。虽然说的大道理很对 , 可惜下面这些蛀虫可听不进去 。次日老四去太子府上 , 让太子帮他向康熙争取到下江南赈灾的差事 。太子发起牢骚 , 说道当了三十年的太子 , 见了皇上就跟耗子见了猫似的 。又说起老八他们几个 , 还时不时地给我下药 。太子继续说道还有人的背着我向皇阿玛请功 , 我这个太子当得是太窝囊 。意指老四偷偷的去户部清查 , 不给他说 , 还自己汇报 。老四开始一本正经的解释起来 , 说道二哥我到户部清查账底 , 本为了给您提个醒 , 没想到遇到那当口儿 ,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嘛 , 我可不是为了邀功啊!太子一看话都说这份上 , 没必要较真 , 说道老四明我又没说你 , 你何必多这个心眼呢 。当老四表示想接下前往江南赈灾的差事 , 太子认为太难太得罪人了 , 劝说道老四怎么说你也是我的人 , 差事要办砸了我怎么保你 。老四打着为国为民苟利社稷什么的话 , 太子听到不耐烦了 , 便答应了老四 , 向康熙举荐他 。至此通过十分钟左右的剧情 , 就将九子夺嫡的各位阿哥描写的差不多了 。大家可以看出太子与老四和老十三是一党 , 老八和老九和老十还有老十四是一党 , 至于老大和老三并没有说什么 , 不过这也符合常理 , 首先重点突出了九子夺嫡中的三位重要人物:干实事的老四、说大话的老八、无能却色胆包天的太子胤礽 。老大是最早出局 , 老三是没有那个心机 , 自然没有过多描述 。不得不说 , 雍正王朝电视剧还真是神剧 , 十分钟的剧情就将九子夺嫡的格局 , 还有几位重要阿哥的为人处世描述的差不多了 。老四恐怖的职场套路也展现了出来 , 可以说是步步为营 , 之前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 , 这次趁黄河发大水的机会 , 开始创造机会 , 先是在老八负责的户部找问题 , 然后冷眼旁观老八说大话 , 再趁机捅出来这个问题 , 等于是踩着老八来凸显自己 。最重要的是 , 还趁机创造了一个机会 , 那就是当他捅出这个问题 , 使问题变得棘手的时候 , 领导康熙问他怎么办的时候 , 他提出自己的答案 , 那就是剩下那点钱先解燃眉之急 , 然后派个全权代表下去解决问题筹款赈灾呗 。创造出这个钦差大臣的全权代表职位以后 , 老四再借着太子这颗大树 , 拿下这个职位 。等于是自己创造机会 , 自己利用机会 , 简直是高手高手高高高手啊 。十分钟剧情通过寥寥几笔的描述 , 将九子夺嫡的几位皇子刻画的淋漓尽致 , 并且展现出老四的权术以后 , 之后三十多分钟的剧情 , 更是将这个虚晃的盛世展现的淋漓尽致 。老四如愿以偿的得到钦差大臣职位以后 , 下江南以后 , 遇到了什么困难呢?遇到的是官官相护 , 遇到是官商勾结 , 遇到是八爷党的黑暗 , 遇到是吏治腐败 , 种种社会弊端 , 不知不觉中已是使大家了然于心 。老四与老十三下江南赈灾并没有大张旗鼓 , 而是微服直奔扬州 , 被自己的家奴年羹尧接上了 。这是为什么呢 , 因为老四想要打老八一个措手不及 , 因为扬州是八爷党的小金库 。老四这是借着公务既削弱了老八的势力 , 还完成了任务 , 不得不说是个狠人 。这在职场上也是一个高明招数 , 我跟你不对劲 , 我不会跟你说没用的 , 我会借着为公司办事来正大光明的挑你的毛病 , 偏偏在扬州那里真的有你的毛病 , 所以你还发作不得 。而且老四微服前往 , 不只是要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 还有充足时间提前实地考察和这了解 。这不就发掘了乞丐李卫和高福 , 以李卫和高福这条线牵引出了扬州知府车铭竟然趁着大灾 , 以低廉的价钱买卖民女 , 送给江南巡盐道任伯安为家妓 , 还真是一环扣一环 。扬州知府通过人贩子王三发子来买卖民女 , 因此与想救出翠儿的李卫和高福发生冲突 , 被老四发现 , 这样一来 , 暴露出当时的吏治腐败 , 泽国千里灾民百万 , 扬州知府不急着赈灾 , 竟然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巴结更上一级的任伯安 , 还真是朱门酒肉臭 , 路有冻死骨啊 。更为讽刺的是 , 老四到了扬州衙门 , 大小官员都称赞车铭是个好官 , 老四说起了被车铭罢免的田文镜 , 说明老四已经提前摸清了这边情况 , 知道了有个田文镜可以一用 。老四说出车铭为难田文镜的事情以后 , 这些官员继续配合车铭说话 , 异口同声的大声说道:“车大人为官清正 , 下官等都是有自共睹 , 为官清正与民无犯” 。让人不由得想起官官相护这个词 , 老四干脆直接将人贩子王三发子带上来 , 车铭不得不承认 。任伯安官场这个老狐狸 , 马上说道与他无关 , 并不知道车铭要送他家妓 , 车铭见状也配合着说道是自己自作主张所为的 , 还真是一对老狐狸 。老四借此要下了车铭的顶戴袍服 , 让田文镜暂时代理扬州知府 。任伯安当然是反对了 , 但是没什么用 , 竟然直接走了 , 不给老四和老十三面子 , 不过这样一来 , 老四先将能干的田文镜安排上来了 , 有利于自己赈灾 。另一边老八继续假仁假义 , 老九和老十已经坐不住了 , 认为老四去八爷党的小金库扬州是玩釜底抽薪去了 , 要写信给任伯安对付老四 , 老八说了一句“那上百万灾民过冬怎么办” 。老九说道八哥收起你的菩萨心肠吧 , 总不能让这群混蛋骑我们头上拉屎吧 , 吃了一块西瓜以后 , 老八同意老九写信给任伯安对付老四 , 将上百万灾民的死活抛之脑后 。夜晚任伯安与扬州盐商们在青楼大鱼大肉 , 并且说道有老八和老九撑腰 , 并不怕老四他们 , 这也是白天任伯安敢直接走人的底气所在 , 任伯安又交代道每个盐商捐区区二百两 。由此可见官商勾结何其严重 , 而老八的八爷党成员自上而下都是一群国家蛀虫 , 心中只有自己的利益 , 没有国家没有百姓 。老四这边呢 , 跟着年羹尧去悄悄地看了看邬先生 , 但并没有交谈 , 只是让年羹尧先将邬先生送回北京王府 , 可见老四的准备十分充足 , 都为自己提前找到了谋士 。老四任命田文镜代理扬州知府 , 虽然赈灾很有起色 。但盐商们每人才捐了二百两 , 赈灾没钱当然继续不下去 , 所以老四又开始出招了 , 那就是在富户门前挂上“有求必应”的灯笼 , 再煽动灾民去富户家抢吃抢喝 , 注意灾民中李卫和高福是一副乞丐打扮 , 引领大家去富户家中抢 , 可见老四心思缜密 , 让李卫和高福再度干起本职工作乞丐 , 来引导灾民去抢富户 , 免的灾民抢红眼了去抢百姓 。老四这样一闹 , 一时人心惶惶 , 任伯安这种贪官污吏自然害怕 。老四出招以后 , 又叫年羹尧率领人马在扬州各个路口把守 。任伯安坐不住向老九写信以后 , 老九和老八商量以后 , 叫任伯安按兵不动 , 然后看老四越闹越大 , 再发难 。这时候年羹尧就派上用场了 , 截获了老九写给任伯的信 , 有了这封信 , 老四和老十三就开始请任伯安还有其他盐商吃饭 , 借此威胁任伯安捐款 。再仔细想想老四还真是步步为营 , 先是为自己创造机会 , 成为钦差 。后来更是一直把握主动权 , 煽动灾民闹事 , 知道任伯安坐不住要与老九通信 , 再安排年羹尧截获老九的信 , 以这封信来威胁任伯安捐款 , 还真是快刀斩乱麻 。可见老四这个人的职场套路还真是满分 , 一直把握着主动权 , 不只是为自己创造机会 , 还善于打着以公务的名义 , 来对付老八 , 使自己一直处于有理的一方 , 使人钦佩不已 。老四的职场套路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吧?雍正王朝为何经久不衰 , 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 大家现在通过宋安之对于开局的分析 , 也看明白了吧?经典之作之所以成为经典之作 , 还是很有寓意的 , 光是这其中的职场道理 , 也够我们品尝的了 , 现在大家懂了吧 。我是宋安之 , 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 。故事在笔下 , 我们都在路上 , 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 , 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 , 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 , 点个赞关注一下吧!第210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 , 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没有 , 宋太祖是死于急病 , 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 , 赵匡胤是武将出身 , 而且功夫极高 , 赵光义却没啥武艺 , 这一点从赵光义后来带兵打的几次败仗就可以看出来 。赵光义喜文 , 虽然他也在他哥的军队中从军 , 但多从事文职 , 相当于谋士 , 没有冲锋陷阵过 , 史书中也没有他冲锋陷阵的记录 。一个文人在一个武将面前本身就非常胆怯 , 何况还是个皇帝 , 赵光义没有胆量敢对赵匡胤动手 。即使赵匡胤醉酒 , 赵光义也不敢动 , 他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杀死他哥 , 一个会武功的人即使醉酒力气也相当大 。其二 , 赵光义若是杀了人 , 不可能从容离开现场 。赵匡胤死的时候身边没人 , 四更天才被太监宫女发现 , 告知了皇后 , 皇后这才让王承恩传赵匡胤的四儿子赵德芳 , 王承恩却传了赵光义 。首先一点 , 皇帝家不比咱们普通老百姓 , 两人在屋里喝酒即使屋里没有外人 , 太监宫女也不敢远离 , 必须随时伺候着 , 因此最多站在门外 。这个时候赵光义若是动手杀人 , 势必惊动太监宫女 , 况且皇宫中还有御林军 , 随时保卫皇帝 。其三 , 赵德芳是赵匡胤的四儿子 , 他上面还有哥哥赵德昭 ,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赵匡胤死后继承皇帝的应该是赵德昭 , 轮不到赵德芳 。封建社会宗法礼仪很重要 , 赵匡胤死前并没有立过赵德芳为太子 , 赵德芳继位就没有合法性 。因此太后即使让太监传赵匡胤的儿子也应该是赵德昭 , 而不是赵德芳 。赵德昭还是一员武将 , 后来参加了灭北汉的太原战役 , 和进攻辽国的幽州之战 , 曾经因为宋太宗赵光义中箭伤失踪一天 , 石守信等武将还准备立赵德昭为帝 。其四 , 宋太祖赵匡胤有意培养赵光义 , 放任赵光义在开封坐大 , 从他迟迟不立赵德昭为太子就可看出来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都很短命 , 都是老皇帝死后继位的新皇帝控制不下面的武将 , 被军事推翻政权 , 赵匡胤也是靠黄袍加身成功发动政变而得到天下的 。所以他当上皇帝后极力想要改变这一点 , 于是来了个杯酒释兵权 , 解除了武将的威胁 。但他并不完全放心 , 因此他让弟弟赵光义当开封市市长 , 坐镇京城 , 有意培养赵光义的势力 。而且他还迟迟不立太子 , 长子赵德昭已经二十多岁了 , 不是小孩子了 。若是他有意传子 , 就应该立为太子 , 早早培养他的威望 , 但他没有 。可能有人会说赵匡胤正值壮年 , 没想到会这么快死 。对不起 , 五十岁对古代人来说已经是老年人了 , 能活到五十岁的人很少 。赵匡胤对皇帝继承人一直没有明确 , 一边看着弟弟赵光义的势力不断坐大 , 一边却不对两个儿子有任何培养 。赵匡胤是个阴谋家 , 他对赵光义的政治野心不可能看不到 , 从他想迁都洛阳受阻他就能看出赵光义在朝中的威望 。若是这个时候想打击赵光义 , 把他拿下 , 还是能办到的 , 但他回到开封后没有釆取任何针对赵光义的措施 。所以说 , 宋太祖赵匡胤是出于国家稳定 , 有意传位给弟弟赵光义的 , 但他在内心又有些不甘心 , 因此他一直没有明确继承人 。他的死很大的可能是得了急病 , 如心肌梗塞、脑出血等 , 这些病在喝了酒后极容易犯病 。至于说“斧光烛影”的故事是一百年后一个叫文莹的文人在《续湘山野录》中写的 , 应该是凭借野史传闻记录 , 不足为信 。至于说赵光义后来弄了个“金匮之盟” , 那也是因为赵匡胤没有明确立他为继承人 , 他的帝位合法性不足 , 为了向世人表明他继位是合法的 , 才搞出来“金匮之盟” 。可是这样一来就又把他的弟弟赵光美弄成了皇帝继承人 , 所以他最后不得不对赵光美进行严酷的打击 。因为宋仁宗真的很“仁” , 仁得都难以想象 , 史上称“仁”的皇帝 , 无出其右 。庙号 , 起源于商朝 , 不过从周朝到秦朝的近千年岁月里 , 并没有庙号 , 直到汉朝之后才逐渐重新恢复 , 庙号的选字 , 虽然并不严格参照谥法 , 但也有褒贬之意 , 不同的庙号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 比如太祖高祖建立基业 , 太宗发扬光大 , 世宗为守成令主 , 也指代世系传承偏移 , 中宗是中兴之主 , 宪宗宣宗有大功也有大过 。仁宗 , 意思也很明显 , 仁厚孝顺的皇帝 。历史上有仁宗这一庙号的皇帝并不多 , 比如明仁宗朱高炽、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 还有就是大名鼎鼎的宋仁宗赵祯 , 而在所有使用“仁宗”这个庙号的皇帝里 , 赵祯恐怕才是真正实至名归的一位 。赵祯的仁厚宽容 , 堪称历代帝王之最 。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 , “仁”字的含义非常厚重 , 在古代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 , 也是儒家思想的理论核心所在 , 普通人能够称“仁”的很少见 , 更何况是皇帝 。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 , 其在位多年 , 大批有作为的人才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施展才能 , 比如主持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 , 而后来主持变法的王安石 , 还有吕公著、司马光等也都是在仁宗时期崭露头角 。明朝时期所评定的“唐宋八大家”之中 , 宋朝人占六席 , 而且这六人都活跃于仁宗朝 , 或者在仁宗朝正式开始发迹 , 四大发明之中 , 除了造纸术 , 其他三样都出现与发扬在这一时期 , 宋代最伟大的两名科学家 , 苏颂与沈括 , 也成长于仁宗时期 。君明才能臣贤 , 仁宗时期 , 北宋的经济、文化等繁荣程度达到极盛 , 这与仁宗的宽厚是分不开的 , 倘若仁宗是清乾隆帝之流 , 那是绝无可能有此盛况的 。举三个例子:一 , 恩赏苏辙嘉佑年间 , 苏辙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 , 在试卷中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议论 , 皇上在宫中终日只知道莺歌燕舞纸醉金迷 , 并不关心民生疾苦 , 也不和大臣们商议治国安邦 。当然 , 这些跟仁宗的日常行为完全不符 , 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还恶意诽君 , 拒绝给予苏辙功名 , 但仁宗听闻后 , 认为苏辙直言忠贞 , 特予以功名 。二 , 包拯唾面包拯是仁宗时期的名臣 , 素来刚直 , 屡屡直言犯谏 , 有时候说的急切了些 , 会喷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子 , 仁宗无奈 , 却从不生气 , 只是自己擦擦脸 , 继续听包拯吼 。当时张贵妃受宠 , 希望仁宗赐其伯父一个职缺 , 最好是节度使 , 可仁宗左右为难 , 便将此事一提 , 却被包拯极力劝阻 , 言辞激烈 , 最终仁宗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三 , 大事化小仁宗时 , 四川成都府有一老秀才 , 考试屡屡不中 , 便献诗一首给了当时的成都太守 , 诗的内容是“把断剑门烧栈阁 , 成都别是一乾坤” , 成都太守见此明目张胆的反诗 , 吓出一身汗 , 害怕牵扯到自己 , 便将其绑起来押送汴梁 。按历代的规矩 , 老秀才的行为诛九族也是有的 , 但仁宗却一笑了之道:老秀才不过要官耳 。不仅没治其罪 , 反而赏了他一个司户参军的职缺 。仁宗时代 , 北宋人才之鼎盛 , 历史上几乎再无第二个时期能够相提并论 。正是因为宋仁宗的仁 , 才使得当时的人才得以展现自己的才华 , 尤其是像包拯这样刚正的臣子 , 其实在历朝历代 , 能够出现包拯这般的臣子 , 通常也都需要一个好皇帝 , 一个能够容人的皇帝才可以 , 倘若包拯生在了别的皇帝在位时期 , 未必能青史留名 。苏轼道: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 , 搜揽天下豪杰 , 不可胜数 , 既自以为股肱心膂 , 敬用其言 , 以致太平 , 而其任重道远者 , 又留以为三世子孙百年之用 , 至于今赖之 。不仅仅是对待臣子 , 即便是对待宫廷之内的宫人仆从们 , 哪怕是寻常生灵 , 仁宗也无时不刻展现着他的仁厚 。仁宗继位之初 , 觉得宫中的宫人太多 , 便下令放出了一大半 , 而事实上 , 北宋时期的宫廷规制 , 堪称历代最小 , 原本就是个节度使的府邸改造的 , 可即便如此 , 仁宗依旧觉得深宫岁月遥遥无期 , 没必要让这么多的女子在后宫虚度年华 。仁宗用膳之时 , 曾在饭食中吃到了砂石 , 崩到了牙齿 , 一阵剧痛 , 但仁宗却没发火 , 而是嘱咐身边的宫人不要张扬 , 不然御厨就要被处斩了 。仁宗处理政务时常熬夜 , 而有一回肚子饿想吃羊肉汤 , 但想想之后还是放弃了 , 次日与皇后说起 , 皇后问其为何不传膳 , 仁宗说 , 害怕膳房由此形成定例 , 以后随时准备着羊肉 , 但自己也不是每回都想吃 , 若随时准备 , 枉杀诸多生灵 , 实在不好 , 干脆忍一忍 。一个皇帝 , 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 , 而是身边的人 , 这在历代之中都是极其罕见的 , 古代虽然也有宽以待下的帝王 , 可做到仁宗这种程度的 , 却没有第二人 。嘉佑三年 , 辽朝派遣使者抵达汴梁 , 求娶仁宗的画像 , 朝臣们担心对方使用厌胜之术 , 而赵祯认为:朕待人诚恳 , 他们必然不会这么做 。便让人将自己的画像赠给了辽朝 。而耶律洪基得到宋仁宗画像后 , 惊肃叩拜 , 谓左右曰:我若生中国 , 不过与之执鞭持 , 盖一都虞侯耳 。仁宗驾崩后 , 耶律洪基拉着宋朝使者的手痛哭不已 , 并为其建立衣冠冢 , 之后历代的辽朝君主 , 均在宫廷祭祀仁宗皇帝 。能让原本的敌人 , 有如此反应 , 仁宗的“仁” , 到底到了什么地步 , 显而易见 。按照《宋史》记载:帝(赵祯)崩 , 京师罢市巷哭 , 数日不绝 , 虽乞丐与小儿 , 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消息传到洛阳 , 当地百姓也自发停止市集交易 , 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散 , 遮蔽了整个洛阳城的上空 , 以至于天日无光 。要知道在古代 , 皇帝驾崩虽然会举行国丧 , 百姓们禁止娱乐之类 , 但是并没有什么让百姓集体烧纸哀悼之类的规定 , 仁宗驾崩之时 , 各地的百姓为仁宗持丧哀悼的行为 , 都是自发的 , 而能够让百姓们如此 , 宋仁宗在百姓们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第210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 。雍正王朝可谓开局就是巅峰 , 有寓意的地方多了去了 , 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九子夺嫡的现状 , 还有庞大帝国所谓康熙盛世之下的千疮百孔和暗流涌动 。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雍正王朝的开局是康熙四十六年的黄河发大水 , 短短45分钟的剧情可谓是精彩至极 , 先是表现出九子夺嫡的即将进入高潮化 , 后是借着老四下江南赈灾的剧情多处表达出所谓康熙盛世背后吏治腐败 , 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 。剧中开头便是一次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朝会 , 只见李德全一个人站龙椅旁边 , 殿外电闪雷鸣的声音不时传来 , 似乎昭示着为了这把龙椅将会发生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而康熙忧心忡忡的站在下面 , 阿哥大臣们则是跪在一旁 , 为何会在晚上召开朝会呢 , 是因为黄河突然发大水 , 泽国千里灾民 , 表示着此时正是多事之秋 。另一边镜头一转 , 却是不堪入目的一面 , 太子在与康熙的妃子 , 也就是庶母郑春华偷情 , 甚至因此迟到了朝会 。这意味着太子即将被废 , 夺嫡即将进入高潮 , 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康熙来回踱步思索之间 , 也发现了太子和老四没有来 。那么老四干什么去了 , 这位未来的皇帝 , 却与此时的褚君太子胤礽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 此时他在户部清查存银 。另一边太子姗姗来迟 , 康熙直接问道你是太子 , 你说该怎么办?太子这个一国储君 , 这时候表现还真是出人意料 , 说了句:儿臣以为应该马上救灾 , 马上修河堤 。康熙接着问道:怎么救灾怎么修河堤?太子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 只得转移话题:皇阿玛英明睿断自有主张 。康熙再次答道:朕是有主张 , 朕现在问的是你有什么主张 。由此可见康熙的职场套路是始终把握主场 , 不接受拍马屁 , 要问就问到底 , 看看你这个应场能力到底如何 。老九和老十在一旁已是幸灾乐祸的偷笑起来 。太子无语 , 竟然想不出应对之策 。(ps历史上太子胤礽其实没这么不堪 , 雍正王朝这方面的确太弱化太子胤礽了 。)眼见太子不说话了 , 一直冷眼旁观的老八开始出来表现了 , 洋洋洒洒说了一顿 , 意思核心就是拍马屁 , 说道遍览古册古来治理黄河者 , 都是比不上康熙的 , 此次发大水只是天灾意外 , 并非人事问题 。这时候老十三说话了 , 说道:八哥你不要忘了 , 康熙四十三年黄河也发了一次大水 。赤裸裸的打脸 , 意思说你不是拍马屁说皇阿玛的功绩是古之未有吗 , 那为啥三年前黄河就发了一次大水 。老十三说话的时候 , 旁边老十四的眼神很有戏 , 有些惊讶的看了老十三一眼 , 然后一直眨巴着眼睛看着老十三 , 像是不满的说道你这个时候出什么风头 。被老十三打脸以后 , 老八表情些许不自然一闪而过 , 眼珠子转了转 , 继续说道这正是我要说的 , 上次黄河发水 , 各地督抚为了从国库掏银子将灾情无限夸大 , 结果却是灾情压根没那么严重 , 所以敢断言此次灾情所报 , 也不像奏折上那样巨大 。老十这时候兴高采烈的说道:八哥说得对 。老八继续侃侃而谈 , 说道认为当务之急无非是钱粮两项 , 应该下令灾区邻近省份 , 命他们即刻调粮运往灾区 , 第二是立刻降旨户部 , 从国库拨出银两抢修河工 。这时候老四终于来了 , 远远的在殿外就说道儿臣胤禛有话陈奏 , 直接打断了老八的表演 。康熙问道你为什么现在才来 , 胤禛解释道自己到户部清理国库存银和灾区邻近数省的存粮实数去了 。等到老四跪下与老八在一起的时候 , 就已经形成一个强烈对比 , 老八的是干鞋底 , 老四的是湿鞋底 。足以可见剧组的用心 , 当时剧情是外面大雨滂沱 , 老四从户部赶来 , 自然是湿鞋底了 , 这个细节上比今天只会用特效的某些剧组来说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也寓意出老八不干实事 , 所以干鞋底 , 而老四干实事 , 所以湿鞋底 。老十再次说话:皇阿玛户部是八哥奉旨该管 , 四哥这是越俎代庖 。显然是为了给老八打掩护 。康熙说道胤禛十阿哥的话你听到了 , 你怎么说呢 。老四回道:户部是八弟该管 , 但是皇阿玛曾对儿臣说过 , 叫儿臣平时多多留心国事 , 军政民务凡有重要建议 , 要随时向皇阿玛和太子奏陈 。老四搬出康熙曾经的交代 , 拿出了一个完美的解释 。康熙说道:那就把你清查的数字说来听听 。老四说道:刚才胤祀陈奏应立即降旨向灾区邻近数省调粮 , 和户部拨款 , 儿臣都已听到 , 可据儿臣所查 , 邻近省份已无粮可调 , 户部也几乎无款可拨 , 现在户部能拨出的库银 , 已不足五十方两又要颠灾又要修堤 , 杯水车薪 , 至少缺银两百万两以上 , 这是清单请皇阿玛御览 。这里有一个细节注意一下 , 老四明明是刚刚到 , 却说道他已经听到老八说的 。说明这老四也不是个安稳的主儿 , 先是抄了老八的老巢户部 , 又是偷听老八在里面说大话 , 等老八说完以后 , 再急匆匆的假装赶到来打老八的脸 。可见老四的职场素养也很厉害 , 一直隐而不发 , 找到机会了就直奔对手老八负责的户部去找毛病 。然后等着老八向领导康熙说大话拍马屁差不多了 , 老四再及时出现 , 将老八负责的户部问题反应出来 , 还真是高明 。老八这时候也展现出他的职场之道 , 原来他拍康熙马屁 , 还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将这件事大事化小 , 小事化了的自己处理 , 不至于暴露户部的巨大问题 。他户部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问题 , 当然是他对官员借国库银子大方批准 , 以笼络人心了 , 来打造自己的小圈子 , 所以被很多人称之为贤王 , 但没想到遇上老四这么个高手 , 这次交锋是败的体无完肤 。康熙看完清单以后 , 自然大为震怒 , 但毕竟高高在上的一国之主 。所以开始定调了 , 说道这些年玄烨把国事交给太子 。先把责任推给了太子 , 然后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你们这些阿哥们协同办理 , 现在弄成这个样子我们还谁也不知道 。这样一来责任是太子胤礽和众位阿哥的了 , 不至于让太子一个人背锅 , 而自己最大的错误只是太信任这些儿子罢了 。康熙继续训斥道胤礽你怎么说 , 还有胤祀 , 你是兼管户部的阿哥 , 亏空如此 , 你还在什么当务之急什么拨款抢修 , 气的都将清单都扔了 。老八这时候并没有想着弥补什么 , 直接推卸责任说道:儿臣有亏职守 , 请皇阿玛治罪 。意思说我不管了 , 你治我罪吧 。康熙一看太子烂泥扶不上墙 , 老八是说大话可以 , 捅了娄子只敢承认却不想着弥补 。转念一想老四既然说出这个问题 , 应该有解决的问题 。所以康熙问老四该怎么办 , 老四的方法就务实了 , 既然户部存银不足五十万两 , 那么先立刻拨出库银四十万两在直隶一带 , 买粮急运灾区 , 以解燃眉之急呗 。然后再派钦差前往江南筹款购粮 , 赈济灾民过冬 , 抢修己坏的河堤 。康熙这时候感慨道:灾患如此 , 皆因人事不修 , 人事不修 , 上天才降下灾祸 , 宗室与国同体这水今天淹的是百姓 , 如果我们不能好好感知天意 , 这水明天淹的就会是这座紫禁城 。虽然说的大道理很对 , 可惜下面这些蛀虫可听不进去 。次日老四去太子府上 , 让太子帮他向康熙争取到下江南赈灾的差事 。太子发起牢骚 , 说道当了三十年的太子 , 见了皇上就跟耗子见了猫似的 。又说起老八他们几个 , 还时不时地给我下药 。太子继续说道还有人的背着我向皇阿玛请功 , 我这个太子当得是太窝囊 。意指老四偷偷的去户部清查 , 不给他说 , 还自己汇报 。老四开始一本正经的解释起来 , 说道二哥我到户部清查账底 , 本为了给您提个醒 , 没想到遇到那当口儿 ,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嘛 , 我可不是为了邀功啊!太子一看话都说这份上 , 没必要较真 , 说道老四明我又没说你 , 你何必多这个心眼呢 。当老四表示想接下前往江南赈灾的差事 , 太子认为太难太得罪人了 , 劝说道老四怎么说你也是我的人 , 差事要办砸了我怎么保你 。老四打着为国为民苟利社稷什么的话 , 太子听到不耐烦了 , 便答应了老四 , 向康熙举荐他 。至此通过十分钟左右的剧情 , 就将九子夺嫡的各位阿哥描写的差不多了 。大家可以看出太子与老四和老十三是一党 , 老八和老九和老十还有老十四是一党 , 至于老大和老三并没有说什么 , 不过这也符合常理 , 首先重点突出了九子夺嫡中的三位重要人物:干实事的老四、说大话的老八、无能却色胆包天的太子胤礽 。老大是最早出局 , 老三是没有那个心机 , 自然没有过多描述 。不得不说 , 雍正王朝电视剧还真是神剧 , 十分钟的剧情就将九子夺嫡的格局 , 还有几位重要阿哥的为人处世描述的差不多了 。老四恐怖的职场套路也展现了出来 , 可以说是步步为营 , 之前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 , 这次趁黄河发大水的机会 , 开始创造机会 , 先是在老八负责的户部找问题 , 然后冷眼旁观老八说大话 , 再趁机捅出来这个问题 , 等于是踩着老八来凸显自己 。最重要的是 , 还趁机创造了一个机会 , 那就是当他捅出这个问题 , 使问题变得棘手的时候 , 领导康熙问他怎么办的时候 , 他提出自己的答案 , 那就是剩下那点钱先解燃眉之急 , 然后派个全权代表下去解决问题筹款赈灾呗 。创造出这个钦差大臣的全权代表职位以后 , 老四再借着太子这颗大树 , 拿下这个职位 。等于是自己创造机会 , 自己利用机会 , 简直是高手高手高高高手啊 。十分钟剧情通过寥寥几笔的描述 , 将九子夺嫡的几位皇子刻画的淋漓尽致 , 并且展现出老四的权术以后 , 之后三十多分钟的剧情 , 更是将这个虚晃的盛世展现的淋漓尽致 。老四如愿以偿的得到钦差大臣职位以后 , 下江南以后 , 遇到了什么困难呢?遇到的是官官相护 , 遇到是官商勾结 , 遇到是八爷党的黑暗 , 遇到是吏治腐败 , 种种社会弊端 , 不知不觉中已是使大家了然于心 。老四与老十三下江南赈灾并没有大张旗鼓 , 而是微服直奔扬州 , 被自己的家奴年羹尧接上了 。这是为什么呢 , 因为老四想要打老八一个措手不及 , 因为扬州是八爷党的小金库 。老四这是借着公务既削弱了老八的势力 , 还完成了任务 , 不得不说是个狠人 。这在职场上也是一个高明招数 , 我跟你不对劲 , 我不会跟你说没用的 , 我会借着为公司办事来正大光明的挑你的毛病 , 偏偏在扬州那里真的有你的毛病 , 所以你还发作不得 。而且老四微服前往 , 不只是要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 还有充足时间提前实地考察和这了解 。这不就发掘了乞丐李卫和高福 , 以李卫和高福这条线牵引出了扬州知府车铭竟然趁着大灾 , 以低廉的价钱买卖民女 , 送给江南巡盐道任伯安为家妓 , 还真是一环扣一环 。扬州知府通过人贩子王三发子来买卖民女 , 因此与想救出翠儿的李卫和高福发生冲突 , 被老四发现 , 这样一来 , 暴露出当时的吏治腐败 , 泽国千里灾民百万 , 扬州知府不急着赈灾 , 竟然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巴结更上一级的任伯安 , 还真是朱门酒肉臭 , 路有冻死骨啊 。更为讽刺的是 , 老四到了扬州衙门 , 大小官员都称赞车铭是个好官 , 老四说起了被车铭罢免的田文镜 , 说明老四已经提前摸清了这边情况 , 知道了有个田文镜可以一用 。老四说出车铭为难田文镜的事情以后 , 这些官员继续配合车铭说话 , 异口同声的大声说道:“车大人为官清正 , 下官等都是有自共睹 , 为官清正与民无犯” 。让人不由得想起官官相护这个词 , 老四干脆直接将人贩子王三发子带上来 , 车铭不得不承认 。任伯安官场这个老狐狸 , 马上说道与他无关 , 并不知道车铭要送他家妓 , 车铭见状也配合着说道是自己自作主张所为的 , 还真是一对老狐狸 。老四借此要下了车铭的顶戴袍服 , 让田文镜暂时代理扬州知府 。任伯安当然是反对了 , 但是没什么用 , 竟然直接走了 , 不给老四和老十三面子 , 不过这样一来 , 老四先将能干的田文镜安排上来了 , 有利于自己赈灾 。另一边老八继续假仁假义 , 老九和老十已经坐不住了 , 认为老四去八爷党的小金库扬州是玩釜底抽薪去了 , 要写信给任伯安对付老四 , 老八说了一句“那上百万灾民过冬怎么办” 。老九说道八哥收起你的菩萨心肠吧 , 总不能让这群混蛋骑我们头上拉屎吧 , 吃了一块西瓜以后 , 老八同意老九写信给任伯安对付老四 , 将上百万灾民的死活抛之脑后 。夜晚任伯安与扬州盐商们在青楼大鱼大肉 , 并且说道有老八和老九撑腰 , 并不怕老四他们 , 这也是白天任伯安敢直接走人的底气所在 , 任伯安又交代道每个盐商捐区区二百两 。由此可见官商勾结何其严重 , 而老八的八爷党成员自上而下都是一群国家蛀虫 , 心中只有自己的利益 , 没有国家没有百姓 。老四这边呢 , 跟着年羹尧去悄悄地看了看邬先生 , 但并没有交谈 , 只是让年羹尧先将邬先生送回北京王府 , 可见老四的准备十分充足 , 都为自己提前找到了谋士 。老四任命田文镜代理扬州知府 , 虽然赈灾很有起色 。但盐商们每人才捐了二百两 , 赈灾没钱当然继续不下去 , 所以老四又开始出招了 , 那就是在富户门前挂上“有求必应”的灯笼 , 再煽动灾民去富户家抢吃抢喝 , 注意灾民中李卫和高福是一副乞丐打扮 , 引领大家去富户家中抢 , 可见老四心思缜密 , 让李卫和高福再度干起本职工作乞丐 , 来引导灾民去抢富户 , 免的灾民抢红眼了去抢百姓 。老四这样一闹 , 一时人心惶惶 , 任伯安这种贪官污吏自然害怕 。老四出招以后 , 又叫年羹尧率领人马在扬州各个路口把守 。任伯安坐不住向老九写信以后 , 老九和老八商量以后 , 叫任伯安按兵不动 , 然后看老四越闹越大 , 再发难 。这时候年羹尧就派上用场了 , 截获了老九写给任伯的信 , 有了这封信 , 老四和老十三就开始请任伯安还有其他盐商吃饭 , 借此威胁任伯安捐款 。再仔细想想老四还真是步步为营 , 先是为自己创造机会 , 成为钦差 。后来更是一直把握主动权 , 煽动灾民闹事 , 知道任伯安坐不住要与老九通信 , 再安排年羹尧截获老九的信 , 以这封信来威胁任伯安捐款 , 还真是快刀斩乱麻 。可见老四这个人的职场套路还真是满分 , 一直把握着主动权 , 不只是为自己创造机会 , 还善于打着以公务的名义 , 来对付老八 , 使自己一直处于有理的一方 , 使人钦佩不已 。老四的职场套路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吧?雍正王朝为何经久不衰 , 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 大家现在通过宋安之对于开局的分析 , 也看明白了吧?经典之作之所以成为经典之作 , 还是很有寓意的 , 光是这其中的职场道理 , 也够我们品尝的了 , 现在大家懂了吧 。我是宋安之 , 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 。故事在笔下 , 我们都在路上 , 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 , 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 , 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 , 点个赞关注一下吧!第210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 , 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没有 , 宋太祖是死于急病 , 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 , 赵匡胤是武将出身 , 而且功夫极高 , 赵光义却没啥武艺 , 这一点从赵光义后来带兵打的几次败仗就可以看出来 。赵光义喜文 , 虽然他也在他哥的军队中从军 , 但多从事文职 , 相当于谋士 , 没有冲锋陷阵过 , 史书中也没有他冲锋陷阵的记录 。一个文人在一个武将面前本身就非常胆怯 , 何况还是个皇帝 , 赵光义没有胆量敢对赵匡胤动手 。即使赵匡胤醉酒 , 赵光义也不敢动 , 他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杀死他哥 , 一个会武功的人即使醉酒力气也相当大 。其二 , 赵光义若是杀了人 , 不可能从容离开现场 。赵匡胤死的时候身边没人 , 四更天才被太监宫女发现 , 告知了皇后 , 皇后这才让王承恩传赵匡胤的四儿子赵德芳 , 王承恩却传了赵光义 。首先一点 , 皇帝家不比咱们普通老百姓 , 两人在屋里喝酒即使屋里没有外人 , 太监宫女也不敢远离 , 必须随时伺候着 , 因此最多站在门外 。这个时候赵光义若是动手杀人 , 势必惊动太监宫女 , 况且皇宫中还有御林军 , 随时保卫皇帝 。其三 , 赵德芳是赵匡胤的四儿子 , 他上面还有哥哥赵德昭 ,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赵匡胤死后继承皇帝的应该是赵德昭 , 轮不到赵德芳 。封建社会宗法礼仪很重要 , 赵匡胤死前并没有立过赵德芳为太子 , 赵德芳继位就没有合法性 。因此太后即使让太监传赵匡胤的儿子也应该是赵德昭 , 而不是赵德芳 。赵德昭还是一员武将 , 后来参加了灭北汉的太原战役 , 和进攻辽国的幽州之战 , 曾经因为宋太宗赵光义中箭伤失踪一天 , 石守信等武将还准备立赵德昭为帝 。其四 , 宋太祖赵匡胤有意培养赵光义 , 放任赵光义在开封坐大 , 从他迟迟不立赵德昭为太子就可看出来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都很短命 , 都是老皇帝死后继位的新皇帝控制不下面的武将 , 被军事推翻政权 , 赵匡胤也是靠黄袍加身成功发动政变而得到天下的 。所以他当上皇帝后极力想要改变这一点 , 于是来了个杯酒释兵权 , 解除了武将的威胁 。但他并不完全放心 , 因此他让弟弟赵光义当开封市市长 , 坐镇京城 , 有意培养赵光义的势力 。而且他还迟迟不立太子 , 长子赵德昭已经二十多岁了 , 不是小孩子了 。若是他有意传子 , 就应该立为太子 , 早早培养他的威望 , 但他没有 。可能有人会说赵匡胤正值壮年 , 没想到会这么快死 。对不起 , 五十岁对古代人来说已经是老年人了 , 能活到五十岁的人很少 。赵匡胤对皇帝继承人一直没有明确 , 一边看着弟弟赵光义的势力不断坐大 , 一边却不对两个儿子有任何培养 。赵匡胤是个阴谋家 , 他对赵光义的政治野心不可能看不到 , 从他想迁都洛阳受阻他就能看出赵光义在朝中的威望 。若是这个时候想打击赵光义 , 把他拿下 , 还是能办到的 , 但他回到开封后没有釆取任何针对赵光义的措施 。所以说 , 宋太祖赵匡胤是出于国家稳定 , 有意传位给弟弟赵光义的 , 但他在内心又有些不甘心 , 因此他一直没有明确继承人 。他的死很大的可能是得了急病 , 如心肌梗塞、脑出血等 , 这些病在喝了酒后极容易犯病 。至于说“斧光烛影”的故事是一百年后一个叫文莹的文人在《续湘山野录》中写的 , 应该是凭借野史传闻记录 , 不足为信 。至于说赵光义后来弄了个“金匮之盟” , 那也是因为赵匡胤没有明确立他为继承人 , 他的帝位合法性不足 , 为了向世人表明他继位是合法的 , 才搞出来“金匮之盟” 。可是这样一来就又把他的弟弟赵光美弄成了皇帝继承人 , 所以他最后不得不对赵光美进行严酷的打击 。哪个都影响大 , 两个人在一起都自省一下 , 别光看对方不顺眼 。其实 , 我们中国人活下去的源动力 , 就是为了后代 。把个人那些私利放下 , 自然心平气和了 。因为宋仁宗真的很“仁” , 仁得都难以想象 , 史上称“仁”的皇帝 , 无出其右 。庙号 , 起源于商朝 , 不过从周朝到秦朝的近千年岁月里 , 并没有庙号 , 直到汉朝之后才逐渐重新恢复 , 庙号的选字 , 虽然并不严格参照谥法 , 但也有褒贬之意 , 不同的庙号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 比如太祖高祖建立基业 , 太宗发扬光大 , 世宗为守成令主 , 也指代世系传承偏移 , 中宗是中兴之主 , 宪宗宣宗有大功也有大过 。仁宗 , 意思也很明显 , 仁厚孝顺的皇帝 。历史上有仁宗这一庙号的皇帝并不多 , 比如明仁宗朱高炽、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 还有就是大名鼎鼎的宋仁宗赵祯 , 而在所有使用“仁宗”这个庙号的皇帝里 , 赵祯恐怕才是真正实至名归的一位 。赵祯的仁厚宽容 , 堪称历代帝王之最 。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 , “仁”字的含义非常厚重 , 在古代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 , 也是儒家思想的理论核心所在 , 普通人能够称“仁”的很少见 , 更何况是皇帝 。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 , 其在位多年 , 大批有作为的人才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施展才能 , 比如主持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 , 而后来主持变法的王安石 , 还有吕公著、司马光等也都是在仁宗时期崭露头角 。明朝时期所评定的“唐宋八大家”之中 , 宋朝人占六席 , 而且这六人都活跃于仁宗朝 , 或者在仁宗朝正式开始发迹 , 四大发明之中 , 除了造纸术 , 其他三样都出现与发扬在这一时期 , 宋代最伟大的两名科学家 , 苏颂与沈括 , 也成长于仁宗时期 。君明才能臣贤 , 仁宗时期 , 北宋的经济、文化等繁荣程度达到极盛 , 这与仁宗的宽厚是分不开的 , 倘若仁宗是清乾隆帝之流 , 那是绝无可能有此盛况的 。举三个例子:一 , 恩赏苏辙嘉佑年间 , 苏辙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 , 在试卷中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议论 , 皇上在宫中终日只知道莺歌燕舞纸醉金迷 , 并不关心民生疾苦 , 也不和大臣们商议治国安邦 。当然 , 这些跟仁宗的日常行为完全不符 , 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还恶意诽君 , 拒绝给予苏辙功名 , 但仁宗听闻后 , 认为苏辙直言忠贞 , 特予以功名 。二 , 包拯唾面包拯是仁宗时期的名臣 , 素来刚直 , 屡屡直言犯谏 , 有时候说的急切了些 , 会喷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子 , 仁宗无奈 , 却从不生气 , 只是自己擦擦脸 , 继续听包拯吼 。当时张贵妃受宠 , 希望仁宗赐其伯父一个职缺 , 最好是节度使 , 可仁宗左右为难 , 便将此事一提 , 却被包拯极力劝阻 , 言辞激烈 , 最终仁宗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三 , 大事化小仁宗时 , 四川成都府有一老秀才 , 考试屡屡不中 , 便献诗一首给了当时的成都太守 , 诗的内容是“把断剑门烧栈阁 , 成都别是一乾坤” , 成都太守见此明目张胆的反诗 , 吓出一身汗 , 害怕牵扯到自己 , 便将其绑起来押送汴梁 。按历代的规矩 , 老秀才的行为诛九族也是有的 , 但仁宗却一笑了之道:老秀才不过要官耳 。不仅没治其罪 , 反而赏了他一个司户参军的职缺 。仁宗时代 , 北宋人才之鼎盛 , 历史上几乎再无第二个时期能够相提并论 。正是因为宋仁宗的仁 , 才使得当时的人才得以展现自己的才华 , 尤其是像包拯这样刚正的臣子 , 其实在历朝历代 , 能够出现包拯这般的臣子 , 通常也都需要一个好皇帝 , 一个能够容人的皇帝才可以 , 倘若包拯生在了别的皇帝在位时期 , 未必能青史留名 。苏轼道: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 , 搜揽天下豪杰 , 不可胜数 , 既自以为股肱心膂 , 敬用其言 , 以致太平 , 而其任重道远者 , 又留以为三世子孙百年之用 , 至于今赖之 。不仅仅是对待臣子 , 即便是对待宫廷之内的宫人仆从们 , 哪怕是寻常生灵 , 仁宗也无时不刻展现着他的仁厚 。仁宗继位之初 , 觉得宫中的宫人太多 , 便下令放出了一大半 , 而事实上 , 北宋时期的宫廷规制 , 堪称历代最小 , 原本就是个节度使的府邸改造的 , 可即便如此 , 仁宗依旧觉得深宫岁月遥遥无期 , 没必要让这么多的女子在后宫虚度年华 。仁宗用膳之时 , 曾在饭食中吃到了砂石 , 崩到了牙齿 , 一阵剧痛 , 但仁宗却没发火 , 而是嘱咐身边的宫人不要张扬 , 不然御厨就要被处斩了 。仁宗处理政务时常熬夜 , 而有一回肚子饿想吃羊肉汤 , 但想想之后还是放弃了 , 次日与皇后说起 , 皇后问其为何不传膳 , 仁宗说 , 害怕膳房由此形成定例 , 以后随时准备着羊肉 , 但自己也不是每回都想吃 , 若随时准备 , 枉杀诸多生灵 , 实在不好 , 干脆忍一忍 。一个皇帝 , 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 , 而是身边的人 , 这在历代之中都是极其罕见的 , 古代虽然也有宽以待下的帝王 , 可做到仁宗这种程度的 , 却没有第二人 。嘉佑三年 , 辽朝派遣使者抵达汴梁 , 求娶仁宗的画像 , 朝臣们担心对方使用厌胜之术 , 而赵祯认为:朕待人诚恳 , 他们必然不会这么做 。便让人将自己的画像赠给了辽朝 。而耶律洪基得到宋仁宗画像后 , 惊肃叩拜 , 谓左右曰:我若生中国 , 不过与之执鞭持 , 盖一都虞侯耳 。仁宗驾崩后 , 耶律洪基拉着宋朝使者的手痛哭不已 , 并为其建立衣冠冢 , 之后历代的辽朝君主 , 均在宫廷祭祀仁宗皇帝 。能让原本的敌人 , 有如此反应 , 仁宗的“仁” , 到底到了什么地步 , 显而易见 。按照《宋史》记载:帝(赵祯)崩 , 京师罢市巷哭 , 数日不绝 , 虽乞丐与小儿 , 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消息传到洛阳 , 当地百姓也自发停止市集交易 , 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散 , 遮蔽了整个洛阳城的上空 , 以至于天日无光 。要知道在古代 , 皇帝驾崩虽然会举行国丧 , 百姓们禁止娱乐之类 , 但是并没有什么让百姓集体烧纸哀悼之类的规定 , 仁宗驾崩之时 , 各地的百姓为仁宗持丧哀悼的行为 , 都是自发的 , 而能够让百姓们如此 , 宋仁宗在百姓们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第210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 。雍正王朝可谓开局就是巅峰 , 有寓意的地方多了去了 , 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九子夺嫡的现状 , 还有庞大帝国所谓康熙盛世之下的千疮百孔和暗流涌动 。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雍正王朝的开局是康熙四十六年的黄河发大水 , 短短45分钟的剧情可谓是精彩至极 , 先是表现出九子夺嫡的即将进入高潮化 , 后是借着老四下江南赈灾的剧情多处表达出所谓康熙盛世背后吏治腐败 , 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 。剧中开头便是一次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朝会 , 只见李德全一个人站龙椅旁边 , 殿外电闪雷鸣的声音不时传来 , 似乎昭示着为了这把龙椅将会发生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而康熙忧心忡忡的站在下面 , 阿哥大臣们则是跪在一旁 , 为何会在晚上召开朝会呢 , 是因为黄河突然发大水 , 泽国千里灾民 , 表示着此时正是多事之秋 。另一边镜头一转 , 却是不堪入目的一面 , 太子在与康熙的妃子 , 也就是庶母郑春华偷情 , 甚至因此迟到了朝会 。这意味着太子即将被废 , 夺嫡即将进入高潮 , 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康熙来回踱步思索之间 , 也发现了太子和老四没有来 。那么老四干什么去了 , 这位未来的皇帝 , 却与此时的褚君太子胤礽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 此时他在户部清查存银 。另一边太子姗姗来迟 , 康熙直接问道你是太子 , 你说该怎么办?太子这个一国储君 , 这时候表现还真是出人意料 , 说了句:儿臣以为应该马上救灾 , 马上修河堤 。康熙接着问道:怎么救灾怎么修河堤?太子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 只得转移话题:皇阿玛英明睿断自有主张 。康熙再次答道:朕是有主张 , 朕现在问的是你有什么主张 。由此可见康熙的职场套路是始终把握主场 , 不接受拍马屁 , 要问就问到底 , 看看你这个应场能力到底如何 。老九和老十在一旁已是幸灾乐祸的偷笑起来 。太子无语 , 竟然想不出应对之策 。(ps历史上太子胤礽其实没这么不堪 , 雍正王朝这方面的确太弱化太子胤礽了 。)眼见太子不说话了 , 一直冷眼旁观的老八开始出来表现了 , 洋洋洒洒说了一顿 , 意思核心就是拍马屁 , 说道遍览古册古来治理黄河者 , 都是比不上康熙的 , 此次发大水只是天灾意外 , 并非人事问题 。这时候老十三说话了 , 说道:八哥你不要忘了 , 康熙四十三年黄河也发了一次大水 。赤裸裸的打脸 , 意思说你不是拍马屁说皇阿玛的功绩是古之未有吗 , 那为啥三年前黄河就发了一次大水 。老十三说话的时候 , 旁边老十四的眼神很有戏 , 有些惊讶的看了老十三一眼 , 然后一直眨巴着眼睛看着老十三 , 像是不满的说道你这个时候出什么风头 。被老十三打脸以后 , 老八表情些许不自然一闪而过 , 眼珠子转了转 , 继续说道这正是我要说的 , 上次黄河发水 , 各地督抚为了从国库掏银子将灾情无限夸大 , 结果却是灾情压根没那么严重 , 所以敢断言此次灾情所报 , 也不像奏折上那样巨大 。老十这时候兴高采烈的说道:八哥说得对 。老八继续侃侃而谈 , 说道认为当务之急无非是钱粮两项 , 应该下令灾区邻近省份 , 命他们即刻调粮运往灾区 , 第二是立刻降旨户部 , 从国库拨出银两抢修河工 。这时候老四终于来了 , 远远的在殿外就说道儿臣胤禛有话陈奏 , 直接打断了老八的表演 。康熙问道你为什么现在才来 , 胤禛解释道自己到户部清理国库存银和灾区邻近数省的存粮实数去了 。等到老四跪下与老八在一起的时候 , 就已经形成一个强烈对比 , 老八的是干鞋底 , 老四的是湿鞋底 。足以可见剧组的用心 , 当时剧情是外面大雨滂沱 , 老四从户部赶来 , 自然是湿鞋底了 , 这个细节上比今天只会用特效的某些剧组来说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也寓意出老八不干实事 , 所以干鞋底 , 而老四干实事 , 所以湿鞋底 。老十再次说话:皇阿玛户部是八哥奉旨该管 , 四哥这是越俎代庖 。显然是为了给老八打掩护 。康熙说道胤禛十阿哥的话你听到了 , 你怎么说呢 。老四回道:户部是八弟该管 , 但是皇阿玛曾对儿臣说过 , 叫儿臣平时多多留心国事 , 军政民务凡有重要建议 , 要随时向皇阿玛和太子奏陈 。老四搬出康熙曾经的交代 , 拿出了一个完美的解释 。康熙说道:那就把你清查的数字说来听听 。老四说道:刚才胤祀陈奏应立即降旨向灾区邻近数省调粮 , 和户部拨款 , 儿臣都已听到 , 可据儿臣所查 , 邻近省份已无粮可调 , 户部也几乎无款可拨 , 现在户部能拨出的库银 , 已不足五十方两又要颠灾又要修堤 , 杯水车薪 , 至少缺银两百万两以上 , 这是清单请皇阿玛御览 。这里有一个细节注意一下 , 老四明明是刚刚到 , 却说道他已经听到老八说的 。说明这老四也不是个安稳的主儿 , 先是抄了老八的老巢户部 , 又是偷听老八在里面说大话 , 等老八说完以后 , 再急匆匆的假装赶到来打老八的脸 。可见老四的职场素养也很厉害 , 一直隐而不发 , 找到机会了就直奔对手老八负责的户部去找毛病 。然后等着老八向领导康熙说大话拍马屁差不多了 , 老四再及时出现 , 将老八负责的户部问题反应出来 , 还真是高明 。老八这时候也展现出他的职场之道 , 原来他拍康熙马屁 , 还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将这件事大事化小 , 小事化了的自己处理 , 不至于暴露户部的巨大问题 。他户部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问题 , 当然是他对官员借国库银子大方批准 , 以笼络人心了 , 来打造自己的小圈子 , 所以被很多人称之为贤王 , 但没想到遇上老四这么个高手 , 这次交锋是败的体无完肤 。康熙看完清单以后 , 自然大为震怒 , 但毕竟高高在上的一国之主 。所以开始定调了 , 说道这些年玄烨把国事交给太子 。先把责任推给了太子 , 然后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你们这些阿哥们协同办理 , 现在弄成这个样子我们还谁也不知道 。这样一来责任是太子胤礽和众位阿哥的了 , 不至于让太子一个人背锅 , 而自己最大的错误只是太信任这些儿子罢了 。康熙继续训斥道胤礽你怎么说 , 还有胤祀 , 你是兼管户部的阿哥 , 亏空如此 , 你还在什么当务之急什么拨款抢修 , 气的都将清单都扔了 。老八这时候并没有想着弥补什么 , 直接推卸责任说道:儿臣有亏职守 , 请皇阿玛治罪 。意思说我不管了 , 你治我罪吧 。康熙一看太子烂泥扶不上墙 , 老八是说大话可以 , 捅了娄子只敢承认却不想着弥补 。转念一想老四既然说出这个问题 , 应该有解决的问题 。所以康熙问老四该怎么办 , 老四的方法就务实了 , 既然户部存银不足五十万两 , 那么先立刻拨出库银四十万两在直隶一带 , 买粮急运灾区 , 以解燃眉之急呗 。然后再派钦差前往江南筹款购粮 , 赈济灾民过冬 , 抢修己坏的河堤 。康熙这时候感慨道:灾患如此 , 皆因人事不修 , 人事不修 , 上天才降下灾祸 , 宗室与国同体这水今天淹的是百姓 , 如果我们不能好好感知天意 , 这水明天淹的就会是这座紫禁城 。虽然说的大道理很对 , 可惜下面这些蛀虫可听不进去 。次日老四去太子府上 , 让太子帮他向康熙争取到下江南赈灾的差事 。太子发起牢骚 , 说道当了三十年的太子 , 见了皇上就跟耗子见了猫似的 。又说起老八他们几个 , 还时不时地给我下药 。太子继续说道还有人的背着我向皇阿玛请功 , 我这个太子当得是太窝囊 。意指老四偷偷的去户部清查 , 不给他说 , 还自己汇报 。老四开始一本正经的解释起来 , 说道二哥我到户部清查账底 , 本为了给您提个醒 , 没想到遇到那当口儿 ,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嘛 , 我可不是为了邀功啊!太子一看话都说这份上 , 没必要较真 , 说道老四明我又没说你 , 你何必多这个心眼呢 。当老四表示想接下前往江南赈灾的差事 , 太子认为太难太得罪人了 , 劝说道老四怎么说你也是我的人 , 差事要办砸了我怎么保你 。老四打着为国为民苟利社稷什么的话 , 太子听到不耐烦了 , 便答应了老四 , 向康熙举荐他 。至此通过十分钟左右的剧情 , 就将九子夺嫡的各位阿哥描写的差不多了 。大家可以看出太子与老四和老十三是一党 , 老八和老九和老十还有老十四是一党 , 至于老大和老三并没有说什么 , 不过这也符合常理 , 首先重点突出了九子夺嫡中的三位重要人物:干实事的老四、说大话的老八、无能却色胆包天的太子胤礽 。老大是最早出局 , 老三是没有那个心机 , 自然没有过多描述 。不得不说 , 雍正王朝电视剧还真是神剧 , 十分钟的剧情就将九子夺嫡的格局 , 还有几位重要阿哥的为人处世描述的差不多了 。老四恐怖的职场套路也展现了出来 , 可以说是步步为营 , 之前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 , 这次趁黄河发大水的机会 , 开始创造机会 , 先是在老八负责的户部找问题 , 然后冷眼旁观老八说大话 , 再趁机捅出来这个问题 , 等于是踩着老八来凸显自己 。最重要的是 , 还趁机创造了一个机会 , 那就是当他捅出这个问题 , 使问题变得棘手的时候 , 领导康熙问他怎么办的时候 , 他提出自己的答案 , 那就是剩下那点钱先解燃眉之急 , 然后派个全权代表下去解决问题筹款赈灾呗 。创造出这个钦差大臣的全权代表职位以后 , 老四再借着太子这颗大树 , 拿下这个职位 。等于是自己创造机会 , 自己利用机会 , 简直是高手高手高高高手啊 。十分钟剧情通过寥寥几笔的描述 , 将九子夺嫡的几位皇子刻画的淋漓尽致 , 并且展现出老四的权术以后 , 之后三十多分钟的剧情 , 更是将这个虚晃的盛世展现的淋漓尽致 。老四如愿以偿的得到钦差大臣职位以后 , 下江南以后 , 遇到了什么困难呢?遇到的是官官相护 , 遇到是官商勾结 , 遇到是八爷党的黑暗 , 遇到是吏治腐败 , 种种社会弊端 , 不知不觉中已是使大家了然于心 。老四与老十三下江南赈灾并没有大张旗鼓 , 而是微服直奔扬州 , 被自己的家奴年羹尧接上了 。这是为什么呢 , 因为老四想要打老八一个措手不及 , 因为扬州是八爷党的小金库 。老四这是借着公务既削弱了老八的势力 , 还完成了任务 , 不得不说是个狠人 。这在职场上也是一个高明招数 , 我跟你不对劲 , 我不会跟你说没用的 , 我会借着为公司办事来正大光明的挑你的毛病 , 偏偏在扬州那里真的有你的毛病 , 所以你还发作不得 。而且老四微服前往 , 不只是要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 还有充足时间提前实地考察和这了解 。这不就发掘了乞丐李卫和高福 , 以李卫和高福这条线牵引出了扬州知府车铭竟然趁着大灾 , 以低廉的价钱买卖民女 , 送给江南巡盐道任伯安为家妓 , 还真是一环扣一环 。扬州知府通过人贩子王三发子来买卖民女 , 因此与想救出翠儿的李卫和高福发生冲突 , 被老四发现 , 这样一来 , 暴露出当时的吏治腐败 , 泽国千里灾民百万 , 扬州知府不急着赈灾 , 竟然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巴结更上一级的任伯安 , 还真是朱门酒肉臭 , 路有冻死骨啊 。更为讽刺的是 , 老四到了扬州衙门 , 大小官员都称赞车铭是个好官 , 老四说起了被车铭罢免的田文镜 , 说明老四已经提前摸清了这边情况 , 知道了有个田文镜可以一用 。老四说出车铭为难田文镜的事情以后 , 这些官员继续配合车铭说话 , 异口同声的大声说道:“车大人为官清正 , 下官等都是有自共睹 , 为官清正与民无犯” 。让人不由得想起官官相护这个词 , 老四干脆直接将人贩子王三发子带上来 , 车铭不得不承认 。任伯安官场这个老狐狸 , 马上说道与他无关 , 并不知道车铭要送他家妓 , 车铭见状也配合着说道是自己自作主张所为的 , 还真是一对老狐狸 。老四借此要下了车铭的顶戴袍服 , 让田文镜暂时代理扬州知府 。任伯安当然是反对了 , 但是没什么用 , 竟然直接走了 , 不给老四和老十三面子 , 不过这样一来 , 老四先将能干的田文镜安排上来了 , 有利于自己赈灾 。另一边老八继续假仁假义 , 老九和老十已经坐不住了 , 认为老四去八爷党的小金库扬州是玩釜底抽薪去了 , 要写信给任伯安对付老四 , 老八说了一句“那上百万灾民过冬怎么办” 。老九说道八哥收起你的菩萨心肠吧 , 总不能让这群混蛋骑我们头上拉屎吧 , 吃了一块西瓜以后 , 老八同意老九写信给任伯安对付老四 , 将上百万灾民的死活抛之脑后 。夜晚任伯安与扬州盐商们在青楼大鱼大肉 , 并且说道有老八和老九撑腰 , 并不怕老四他们 , 这也是白天任伯安敢直接走人的底气所在 , 任伯安又交代道每个盐商捐区区二百两 。由此可见官商勾结何其严重 , 而老八的八爷党成员自上而下都是一群国家蛀虫 , 心中只有自己的利益 , 没有国家没有百姓 。老四这边呢 , 跟着年羹尧去悄悄地看了看邬先生 , 但并没有交谈 , 只是让年羹尧先将邬先生送回北京王府 , 可见老四的准备十分充足 , 都为自己提前找到了谋士 。老四任命田文镜代理扬州知府 , 虽然赈灾很有起色 。但盐商们每人才捐了二百两 , 赈灾没钱当然继续不下去 , 所以老四又开始出招了 , 那就是在富户门前挂上“有求必应”的灯笼 , 再煽动灾民去富户家抢吃抢喝 , 注意灾民中李卫和高福是一副乞丐打扮 , 引领大家去富户家中抢 , 可见老四心思缜密 , 让李卫和高福再度干起本职工作乞丐 , 来引导灾民去抢富户 , 免的灾民抢红眼了去抢百姓 。老四这样一闹 , 一时人心惶惶 , 任伯安这种贪官污吏自然害怕 。老四出招以后 , 又叫年羹尧率领人马在扬州各个路口把守 。任伯安坐不住向老九写信以后 , 老九和老八商量以后 , 叫任伯安按兵不动 , 然后看老四越闹越大 , 再发难 。这时候年羹尧就派上用场了 , 截获了老九写给任伯的信 , 有了这封信 , 老四和老十三就开始请任伯安还有其他盐商吃饭 , 借此威胁任伯安捐款 。再仔细想想老四还真是步步为营 , 先是为自己创造机会 , 成为钦差 。后来更是一直把握主动权 , 煽动灾民闹事 , 知道任伯安坐不住要与老九通信 , 再安排年羹尧截获老九的信 , 以这封信来威胁任伯安捐款 , 还真是快刀斩乱麻 。可见老四这个人的职场套路还真是满分 , 一直把握着主动权 , 不只是为自己创造机会 , 还善于打着以公务的名义 , 来对付老八 , 使自己一直处于有理的一方 , 使人钦佩不已 。老四的职场套路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吧?雍正王朝为何经久不衰 , 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 大家现在通过宋安之对于开局的分析 , 也看明白了吧?经典之作之所以成为经典之作 , 还是很有寓意的 , 光是这其中的职场道理 , 也够我们品尝的了 , 现在大家懂了吧 。我是宋安之 , 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 。故事在笔下 , 我们都在路上 , 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 , 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 , 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 , 点个赞关注一下吧!第210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 , 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没有 , 宋太祖是死于急病 , 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 , 赵匡胤是武将出身 , 而且功夫极高 , 赵光义却没啥武艺 , 这一点从赵光义后来带兵打的几次败仗就可以看出来 。赵光义喜文 , 虽然他也在他哥的军队中从军 , 但多从事文职 , 相当于谋士 , 没有冲锋陷阵过 , 史书中也没有他冲锋陷阵的记录 。一个文人在一个武将面前本身就非常胆怯 , 何况还是个皇帝 , 赵光义没有胆量敢对赵匡胤动手 。即使赵匡胤醉酒 , 赵光义也不敢动 , 他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杀死他哥 , 一个会武功的人即使醉酒力气也相当大 。其二 , 赵光义若是杀了人 , 不可能从容离开现场 。赵匡胤死的时候身边没人 , 四更天才被太监宫女发现 , 告知了皇后 , 皇后这才让王承恩传赵匡胤的四儿子赵德芳 , 王承恩却传了赵光义 。首先一点 , 皇帝家不比咱们普通老百姓 , 两人在屋里喝酒即使屋里没有外人 , 太监宫女也不敢远离 , 必须随时伺候着 , 因此最多站在门外 。这个时候赵光义若是动手杀人 , 势必惊动太监宫女 , 况且皇宫中还有御林军 , 随时保卫皇帝 。其三 , 赵德芳是赵匡胤的四儿子 , 他上面还有哥哥赵德昭 ,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赵匡胤死后继承皇帝的应该是赵德昭 , 轮不到赵德芳 。封建社会宗法礼仪很重要 , 赵匡胤死前并没有立过赵德芳为太子 , 赵德芳继位就没有合法性 。因此太后即使让太监传赵匡胤的儿子也应该是赵德昭 , 而不是赵德芳 。赵德昭还是一员武将 , 后来参加了灭北汉的太原战役 , 和进攻辽国的幽州之战 , 曾经因为宋太宗赵光义中箭伤失踪一天 , 石守信等武将还准备立赵德昭为帝 。其四 , 宋太祖赵匡胤有意培养赵光义 , 放任赵光义在开封坐大 , 从他迟迟不立赵德昭为太子就可看出来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都很短命 , 都是老皇帝死后继位的新皇帝控制不下面的武将 , 被军事推翻政权 , 赵匡胤也是靠黄袍加身成功发动政变而得到天下的 。所以他当上皇帝后极力想要改变这一点 , 于是来了个杯酒释兵权 , 解除了武将的威胁 。但他并不完全放心 , 因此他让弟弟赵光义当开封市市长 , 坐镇京城 , 有意培养赵光义的势力 。而且他还迟迟不立太子 , 长子赵德昭已经二十多岁了 , 不是小孩子了 。若是他有意传子 , 就应该立为太子 , 早早培养他的威望 , 但他没有 。可能有人会说赵匡胤正值壮年 , 没想到会这么快死 。对不起 , 五十岁对古代人来说已经是老年人了 , 能活到五十岁的人很少 。赵匡胤对皇帝继承人一直没有明确 , 一边看着弟弟赵光义的势力不断坐大 , 一边却不对两个儿子有任何培养 。赵匡胤是个阴谋家 , 他对赵光义的政治野心不可能看不到 , 从他想迁都洛阳受阻他就能看出赵光义在朝中的威望 。若是这个时候想打击赵光义 , 把他拿下 , 还是能办到的 , 但他回到开封后没有釆取任何针对赵光义的措施 。所以说 , 宋太祖赵匡胤是出于国家稳定 , 有意传位给弟弟赵光义的 , 但他在内心又有些不甘心 , 因此他一直没有明确继承人 。他的死很大的可能是得了急病 , 如心肌梗塞、脑出血等 , 这些病在喝了酒后极容易犯病 。至于说“斧光烛影”的故事是一百年后一个叫文莹的文人在《续湘山野录》中写的 , 应该是凭借野史传闻记录 , 不足为信 。至于说赵光义后来弄了个“金匮之盟” , 那也是因为赵匡胤没有明确立他为继承人 , 他的帝位合法性不足 , 为了向世人表明他继位是合法的 , 才搞出来“金匮之盟” 。可是这样一来就又把他的弟弟赵光美弄成了皇帝继承人 , 所以他最后不得不对赵光美进行严酷的打击 。哪个都影响大 , 两个人在一起都自省一下 , 别光看对方不顺眼 。其实 , 我们中国人活下去的源动力 , 就是为了后代 。把个人那些私利放下 , 自然心平气和了 。匈奴人从未消失 , 他们的后裔就在我们身边 , 默默影响着世界的发展 。汉代之前的匈奴匈奴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炎黄子孙 。据《史记》记载 , 匈奴是夏后氏的后代 , 与夏朝皇族同宗 , 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 , 迁徙到草原 , 过上了追逐水草的游牧生活罢了 。后来商朝的鬼方、混夷、獯鬻 , 周朝的猃狁这些部族都是其后裔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戎、狄或者胡人 , 已经和后来的匈奴没什么区别了 , 可以看做是匈奴的个别部落 。自春秋以来 , 匈奴便频频出现在史书中 , 当然 , 是以戎狄等部落的名字 。在此期间 , 虽然他们常常进犯中原 , 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被中原各诸侯国打到喊爸爸 。这和后来的游牧民族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最有趣的是 , 住在义渠的戎人在修筑城池保护自己 , 反而是属于中原诸侯的秦国在攻打这些戎人 。今日夺几城 , 明日夺几城 , 最终义渠被灭国 。后来秦始皇灭六国 , 建立了秦朝 , 匈奴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我们知道 , 秦始皇是个猛人 , 信奉要么不做 , 要做就做绝 。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率领10万大军攻打匈奴 , 面对士气高涨的秦军 , 匈奴溃不成军 , 被赶出了黄河以南地区 。自此 , 中原地区可以凭借黄河天险将匈奴拒之于国门之外 。可惜好景不长 , 秦始皇驾崩后 , 由于秦二世无道 。以陈胜吴广起兵反秦为契机 , 天下豪杰云集响应 , 秦朝很快便覆灭了 。随着秦朝的覆灭 , 秦朝驻守在边境的军队也撤离了 , 匈奴很快越过黄河占据了大片土地 , 再次和中原王国做起了邻居 。西汉时期的匈奴西汉初期 , 匈奴与汉朝的冲突不断 。此时 , 统帅匈奴的是匈奴历史上最伟大的冒顿单于(最高首领的一种称呼) 。冒顿是头曼单于的大儿子 , 本来匈奴的王位应该由他继承 。谁知头曼后来娶了个续弦夫人 , 想立其所生的小儿子为继承人 。当时 , 草原上有三大部落 , 分别是月氏、东胡以及匈奴 。其中属匈奴最弱小 , 长期被月氏和东胡欺负 。头曼单于特意将其送到月氏去做人质 , 然后反手就带兵去攻打月氏 , 明显就是想借月氏之手除掉冒顿 。可惜冒顿不是普通人 , 趁乱抢了一匹马逃回了匈奴 。头曼单于一看 , 自己儿子这么勇猛 , 又改主意了 。他让冒顿担任万夫长 , 统领一万骑兵 , 为匈奴抢地盘 。于是 , 头曼单于学到了生平的第一个成语 , 叫作“养虎为患” 。冒顿制作了一种特殊的响箭 , 来训练他手下的骑兵 。冒顿的响箭射到哪里 , 这些骑兵的弓箭就要射到哪里 。冒顿先后使用自己的坐骑、妻子训练手下 , 犹豫不决者都被杀了 , 剩下的人一听到响箭的声音 , 就会条件反射射箭 。一次外出打猎的时候 , 冒顿用响箭射向头曼单于、头曼的小儿子以及头曼的妻子 。于是他们全都变成了刺猬 。就这样 , 冒顿成为了匈奴的新单于 。在他的带领下 , 匈奴大败东胡 , 赶走月氏 , 势力空前高涨 , 成为了草原上的霸主 。当时汉朝刚刚建立 , 冒顿便开始打这个新生帝国的主意 。他倒不是真的想要获得什么 , 主要是此前匈奴被中原国家欺负得太惨 , 本能的恐惧汉朝发展壮大 , 因此想限制其发展 。经过了一系列小规模试探后 , 冒顿准备干一票大的 , 他的目标是汉朝的皇帝刘邦 。冒顿用小股骑兵引诱汉军 , 刘邦急于一鼓作气消灭匈奴军队 , 结果陷入包围 , 被困在了白登山 , 这便是有名的白登之围 。当时匈奴方面号称40万骑兵 , 而刘邦这边仅有10万人 , 情况十分危急 。问题是 , 10万汉军依山建立防御工事 , 匈奴的40万骑兵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加上匈奴是游牧民族 , 粮食储备稀缺 , 打不了持久战 , 而刘邦后续还有20万援军在路上 , 这样耗下去匈奴必败无疑 。意识到情况不妙的冒顿只能和刘邦议和 , 放了刘邦 。而刘邦也意识到想要消灭匈奴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 当时的汉朝经历了连番大战需要休养生息 , 于是采取和和亲政策 , 双方保持了几十年的和平 。到了汉武帝时期 , 匈奴的好日子便结束了 。经历了文景之治的积累 , 汉朝的国力空前强盛 , 恰巧又碰到汉武帝这种想要干一番大事的皇帝 , 于是匈奴便成了他用来刷声望的工具 。在卫青、霍去病的连番攻势下 , 匈奴接连大败 , 丢掉了大片草场 , 只能退缩到草原的最深处瑟瑟发抖 , 祈祷这辈子都不要再见到汉朝人了 。在此期间 , 汉朝不断在塞外筑城、修建长城 , 同时联合草原其他部族以及西域诸国 , 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包围网 , 限制着匈奴的发展 。凡事有盛必有衰 , 到了汉武帝后期 , 汉朝的实力开始衰落 , 而经过十几年修生养息 , 匈奴的实力反而壮大起来 。此后汉武帝多次派人出征匈奴 , 皆大败而归 。最后一次 , 李广利率领数万大军深入沙漠攻打匈奴 , 战败被俘 。此时汉武帝才意识到汉军已经不是匈奴的对手 , 只得收缩军力 , 匈奴再次获得了发展空间 。势力得到恢复的匈奴 , 开始和汉朝争夺西域的霸权 。经过数次大战 , 最终匈奴被赶出西域 , 实力大减 。汉朝惹不起 , 西域抢不到 , 无处扩展地盘的匈奴只得搞起了窝里斗 , 也就是俗称的内乱 。内乱使得匈奴更加虚弱 , 最后不得不向汉朝称臣 , 彻底沦为了汉朝的附庸 。双方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 , 直到王莽篡汉 , 匈奴再次不受约束 。东汉时期的匈奴匈奴在东汉初期便陷入了内乱 , 分成了南北匈奴 , 南匈奴战败 , 于是归附东汉 , 做了东汉的臣子 。先说说北匈奴 。北匈奴由于天灾人祸 , 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 , 因此常常劫掠东汉北部边塞地区 。此时 , 东汉刚建立不久 , 战乱刚刚结束 , 百废待兴 , 不宜再起兵事 。因此只能暂时进行被动防御 。不过 , 随着东汉国力的恢复 , 对北匈奴的征讨便提上了朝廷日程 , 为了节省国力 , 东汉决定先将西域掌握到手中 。公元73年 , 东汉派出四路大军夺取了伊吾卢城 , 接着派遣班超重新打通了连接西域的道路 。公元75年 , 东汉正式出兵西域 , 前后与北匈奴发生了大大小小几十场战斗 , 皆以东汉的胜利告终 。不过东汉的消耗也很大 , 加上汉明帝恰巧驾崩 , 汉军只得暂时撤军 。此后多年 , 北匈奴先后有七十三批人南下投奔东汉 , 北匈奴实力大减 。后来 , 北匈奴先后遭遇鲜卑族偷袭和田宅 , 国势更加衰弱 。本着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则 , 东汉果断出击 。面对来势汹汹的汉军 , 北匈奴连战连败 , 只能不断西迁 , 在此期间 , 先后有二十多万人归附汉朝 。到了这地步 , 北匈奴已经完全无法威胁到东汉了 。后来 , 由于归附东汉的匈奴人过多 , 一些人不满南单于的领导 。于是选出了新的单于 , 逃往漠北 , 形成了新的北匈奴 。不过 , 这新的北匈奴根本无力威胁东汉 , 在汉军的一系列打压下 , 最后只能不断西迁 , 远离中原 。再来说说南匈奴 。相较于北匈奴 , 南匈奴温顺多了 。不过其内部部族众多 , 时不时会闹点内乱 , 不过都会被东汉快速平定 。到了东汉末年 , 天下战乱不断 。南匈奴难以置身事外 , 也参与进这场乱战中 。此时就要提到一个人 , 那便是才貌双全的蔡文姬 。某次 , 南匈奴单于出征 , 遇到了蔡文姬 , 惊为天人 , 于是直接抓回去做压寨夫人了 。后来曹操势力做大做强 , 南匈奴便归附曹操 。谁知道曹操一直惦记着曹文姬 。虽然不舍得 , 但是形势比人强 , 南匈奴单于迫于曹操的压力 , 只得交出人 。不过曹操倒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 也就让蔡文姬将记住的400多篇典籍给写下来 , 为华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至于南匈奴 , 则被曹操分为了左、右、南、北、中五个部落 , 分散到各地安置 。同时每部设置一名都尉管理 , 由匈奴人担任 , 同时由朝廷派遣一名司马 , 负责监视 。南匈奴从此不复存在 。匈奴人的去向随着西晋八王之乱的爆发 , 很多草原民族进入中原 , 其中就有匈奴人的影子 。这促成了多民族的融合 , 最终 , 匈奴与其他种族相互融合 , 逐渐被同化了 。其中 , 和匈奴人联姻最多的 , 必然是汉族人 。现在有些人的祖先很可能就是匈奴人 , 只不过到了现在 , 他们的匈奴血脉已经稀薄的可以忽略不计了 。而除此之外 , 西方史学界认为一部分西迁的北匈奴人的后裔 , 很可能就是匈人 。公元350年 , 匈人第一次出现在西方 , 便消灭了当时不可一世的阿兰国 。其后不断攻城掠地 , 甚至连东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都不得不臣服与匈人的铁骑 。不过匈人来得快去得也快 , 仅仅过了百年 , 曾经不可一世的匈人帝国便没落了 。历史上最后关于他们的记录 , 是他们的后裔保加尔人 。总结虽然在我们的印象里 , 匈奴人是强大的草原民族 , 不过纵观历史 , 除了冒顿单于时期 , 匈奴大部分时候都在挨揍 。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 , 匈奴人最后融入了强大的汉族血脉之中 。而他们在西方的后裔 , 最终也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也许 , 汉族最强大的地方不是科技文化 , 也不是军事实力 , 而是通话能力 。历史上那么多威胁中原王朝的势力 , 最终不都被慢慢同化了吗?因为宋仁宗真的很“仁” , 仁得都难以想象 , 史上称“仁”的皇帝 , 无出其右 。庙号 , 起源于商朝 , 不过从周朝到秦朝的近千年岁月里 , 并没有庙号 , 直到汉朝之后才逐渐重新恢复 , 庙号的选字 , 虽然并不严格参照谥法 , 但也有褒贬之意 , 不同的庙号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 比如太祖高祖建立基业 , 太宗发扬光大 , 世宗为守成令主 , 也指代世系传承偏移 , 中宗是中兴之主 , 宪宗宣宗有大功也有大过 。仁宗 , 意思也很明显 , 仁厚孝顺的皇帝 。历史上有仁宗这一庙号的皇帝并不多 , 比如明仁宗朱高炽、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 还有就是大名鼎鼎的宋仁宗赵祯 , 而在所有使用“仁宗”这个庙号的皇帝里 , 赵祯恐怕才是真正实至名归的一位 。赵祯的仁厚宽容 , 堪称历代帝王之最 。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 , “仁”字的含义非常厚重 , 在古代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 , 也是儒家思想的理论核心所在 , 普通人能够称“仁”的很少见 , 更何况是皇帝 。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 , 其在位多年 , 大批有作为的人才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施展才能 , 比如主持庆历新政的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 , 而后来主持变法的王安石 , 还有吕公著、司马光等也都是在仁宗时期崭露头角 。明朝时期所评定的“唐宋八大家”之中 , 宋朝人占六席 , 而且这六人都活跃于仁宗朝 , 或者在仁宗朝正式开始发迹 , 四大发明之中 , 除了造纸术 , 其他三样都出现与发扬在这一时期 , 宋代最伟大的两名科学家 , 苏颂与沈括 , 也成长于仁宗时期 。君明才能臣贤 , 仁宗时期 , 北宋的经济、文化等繁荣程度达到极盛 , 这与仁宗的宽厚是分不开的 , 倘若仁宗是清乾隆帝之流 , 那是绝无可能有此盛况的 。举三个例子:一 , 恩赏苏辙嘉佑年间 , 苏辙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 , 在试卷中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议论 , 皇上在宫中终日只知道莺歌燕舞纸醉金迷 , 并不关心民生疾苦 , 也不和大臣们商议治国安邦 。当然 , 这些跟仁宗的日常行为完全不符 , 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还恶意诽君 , 拒绝给予苏辙功名 , 但仁宗听闻后 , 认为苏辙直言忠贞 , 特予以功名 。二 , 包拯唾面包拯是仁宗时期的名臣 , 素来刚直 , 屡屡直言犯谏 , 有时候说的急切了些 , 会喷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子 , 仁宗无奈 , 却从不生气 , 只是自己擦擦脸 , 继续听包拯吼 。当时张贵妃受宠 , 希望仁宗赐其伯父一个职缺 , 最好是节度使 , 可仁宗左右为难 , 便将此事一提 , 却被包拯极力劝阻 , 言辞激烈 , 最终仁宗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三 , 大事化小仁宗时 , 四川成都府有一老秀才 , 考试屡屡不中 , 便献诗一首给了当时的成都太守 , 诗的内容是“把断剑门烧栈阁 , 成都别是一乾坤” , 成都太守见此明目张胆的反诗 , 吓出一身汗 , 害怕牵扯到自己 , 便将其绑起来押送汴梁 。按历代的规矩 , 老秀才的行为诛九族也是有的 , 但仁宗却一笑了之道:老秀才不过要官耳 。不仅没治其罪 , 反而赏了他一个司户参军的职缺 。仁宗时代 , 北宋人才之鼎盛 , 历史上几乎再无第二个时期能够相提并论 。正是因为宋仁宗的仁 , 才使得当时的人才得以展现自己的才华 , 尤其是像包拯这样刚正的臣子 , 其实在历朝历代 , 能够出现包拯这般的臣子 , 通常也都需要一个好皇帝 , 一个能够容人的皇帝才可以 , 倘若包拯生在了别的皇帝在位时期 , 未必能青史留名 。苏轼道: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 , 搜揽天下豪杰 , 不可胜数 , 既自以为股肱心膂 , 敬用其言 , 以致太平 , 而其任重道远者 , 又留以为三世子孙百年之用 , 至于今赖之 。不仅仅是对待臣子 , 即便是对待宫廷之内的宫人仆从们 , 哪怕是寻常生灵 , 仁宗也无时不刻展现着他的仁厚 。仁宗继位之初 , 觉得宫中的宫人太多 , 便下令放出了一大半 , 而事实上 , 北宋时期的宫廷规制 , 堪称历代最小 , 原本就是个节度使的府邸改造的 , 可即便如此 , 仁宗依旧觉得深宫岁月遥遥无期 , 没必要让这么多的女子在后宫虚度年华 。仁宗用膳之时 , 曾在饭食中吃到了砂石 , 崩到了牙齿 , 一阵剧痛 , 但仁宗却没发火 , 而是嘱咐身边的宫人不要张扬 , 不然御厨就要被处斩了 。仁宗处理政务时常熬夜 , 而有一回肚子饿想吃羊肉汤 , 但想想之后还是放弃了 , 次日与皇后说起 , 皇后问其为何不传膳 , 仁宗说 , 害怕膳房由此形成定例 , 以后随时准备着羊肉 , 但自己也不是每回都想吃 , 若随时准备 , 枉杀诸多生灵 , 实在不好 , 干脆忍一忍 。一个皇帝 , 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 , 而是身边的人 , 这在历代之中都是极其罕见的 , 古代虽然也有宽以待下的帝王 , 可做到仁宗这种程度的 , 却没有第二人 。嘉佑三年 , 辽朝派遣使者抵达汴梁 , 求娶仁宗的画像 , 朝臣们担心对方使用厌胜之术 , 而赵祯认为:朕待人诚恳 , 他们必然不会这么做 。便让人将自己的画像赠给了辽朝 。而耶律洪基得到宋仁宗画像后 , 惊肃叩拜 , 谓左右曰:我若生中国 , 不过与之执鞭持 , 盖一都虞侯耳 。仁宗驾崩后 , 耶律洪基拉着宋朝使者的手痛哭不已 , 并为其建立衣冠冢 , 之后历代的辽朝君主 , 均在宫廷祭祀仁宗皇帝 。能让原本的敌人 , 有如此反应 , 仁宗的“仁” , 到底到了什么地步 , 显而易见 。按照《宋史》记载:帝(赵祯)崩 , 京师罢市巷哭 , 数日不绝 , 虽乞丐与小儿 , 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消息传到洛阳 , 当地百姓也自发停止市集交易 , 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散 , 遮蔽了整个洛阳城的上空 , 以至于天日无光 。要知道在古代 , 皇帝驾崩虽然会举行国丧 , 百姓们禁止娱乐之类 , 但是并没有什么让百姓集体烧纸哀悼之类的规定 , 仁宗驾崩之时 , 各地的百姓为仁宗持丧哀悼的行为 , 都是自发的 , 而能够让百姓们如此 , 宋仁宗在百姓们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第210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 。雍正王朝可谓开局就是巅峰 , 有寓意的地方多了去了 , 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九子夺嫡的现状 , 还有庞大帝国所谓康熙盛世之下的千疮百孔和暗流涌动 。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雍正王朝的开局是康熙四十六年的黄河发大水 , 短短45分钟的剧情可谓是精彩至极 , 先是表现出九子夺嫡的即将进入高潮化 , 后是借着老四下江南赈灾的剧情多处表达出所谓康熙盛世背后吏治腐败 , 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 。剧中开头便是一次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朝会 , 只见李德全一个人站龙椅旁边 , 殿外电闪雷鸣的声音不时传来 , 似乎昭示着为了这把龙椅将会发生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而康熙忧心忡忡的站在下面 , 阿哥大臣们则是跪在一旁 , 为何会在晚上召开朝会呢 , 是因为黄河突然发大水 , 泽国千里灾民 , 表示着此时正是多事之秋 。另一边镜头一转 , 却是不堪入目的一面 , 太子在与康熙的妃子 , 也就是庶母郑春华偷情 , 甚至因此迟到了朝会 。这意味着太子即将被废 , 夺嫡即将进入高潮 , 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康熙来回踱步思索之间 , 也发现了太子和老四没有来 。那么老四干什么去了 , 这位未来的皇帝 , 却与此时的褚君太子胤礽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 此时他在户部清查存银 。另一边太子姗姗来迟 , 康熙直接问道你是太子 , 你说该怎么办?太子这个一国储君 , 这时候表现还真是出人意料 , 说了句:儿臣以为应该马上救灾 , 马上修河堤 。康熙接着问道:怎么救灾怎么修河堤?太子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 只得转移话题:皇阿玛英明睿断自有主张 。康熙再次答道:朕是有主张 , 朕现在问的是你有什么主张 。由此可见康熙的职场套路是始终把握主场 , 不接受拍马屁 , 要问就问到底 , 看看你这个应场能力到底如何 。老九和老十在一旁已是幸灾乐祸的偷笑起来 。太子无语 , 竟然想不出应对之策 。(ps历史上太子胤礽其实没这么不堪 , 雍正王朝这方面的确太弱化太子胤礽了 。)眼见太子不说话了 , 一直冷眼旁观的老八开始出来表现了 , 洋洋洒洒说了一顿 , 意思核心就是拍马屁 , 说道遍览古册古来治理黄河者 , 都是比不上康熙的 , 此次发大水只是天灾意外 , 并非人事问题 。这时候老十三说话了 , 说道:八哥你不要忘了 , 康熙四十三年黄河也发了一次大水 。赤裸裸的打脸 , 意思说你不是拍马屁说皇阿玛的功绩是古之未有吗 , 那为啥三年前黄河就发了一次大水 。老十三说话的时候 , 旁边老十四的眼神很有戏 , 有些惊讶的看了老十三一眼 , 然后一直眨巴着眼睛看着老十三 , 像是不满的说道你这个时候出什么风头 。被老十三打脸以后 , 老八表情些许不自然一闪而过 , 眼珠子转了转 , 继续说道这正是我要说的 , 上次黄河发水 , 各地督抚为了从国库掏银子将灾情无限夸大 , 结果却是灾情压根没那么严重 , 所以敢断言此次灾情所报 , 也不像奏折上那样巨大 。老十这时候兴高采烈的说道:八哥说得对 。老八继续侃侃而谈 , 说道认为当务之急无非是钱粮两项 , 应该下令灾区邻近省份 , 命他们即刻调粮运往灾区 , 第二是立刻降旨户部 , 从国库拨出银两抢修河工 。这时候老四终于来了 , 远远的在殿外就说道儿臣胤禛有话陈奏 , 直接打断了老八的表演 。康熙问道你为什么现在才来 , 胤禛解释道自己到户部清理国库存银和灾区邻近数省的存粮实数去了 。等到老四跪下与老八在一起的时候 , 就已经形成一个强烈对比 , 老八的是干鞋底 , 老四的是湿鞋底 。足以可见剧组的用心 , 当时剧情是外面大雨滂沱 , 老四从户部赶来 , 自然是湿鞋底了 , 这个细节上比今天只会用特效的某些剧组来说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也寓意出老八不干实事 , 所以干鞋底 , 而老四干实事 , 所以湿鞋底 。老十再次说话:皇阿玛户部是八哥奉旨该管 , 四哥这是越俎代庖 。显然是为了给老八打掩护 。康熙说道胤禛十阿哥的话你听到了 , 你怎么说呢 。老四回道:户部是八弟该管 , 但是皇阿玛曾对儿臣说过 , 叫儿臣平时多多留心国事 , 军政民务凡有重要建议 , 要随时向皇阿玛和太子奏陈 。老四搬出康熙曾经的交代 , 拿出了一个完美的解释 。康熙说道:那就把你清查的数字说来听听 。老四说道:刚才胤祀陈奏应立即降旨向灾区邻近数省调粮 , 和户部拨款 , 儿臣都已听到 , 可据儿臣所查 , 邻近省份已无粮可调 , 户部也几乎无款可拨 , 现在户部能拨出的库银 , 已不足五十方两又要颠灾又要修堤 , 杯水车薪 , 至少缺银两百万两以上 , 这是清单请皇阿玛御览 。这里有一个细节注意一下 , 老四明明是刚刚到 , 却说道他已经听到老八说的 。说明这老四也不是个安稳的主儿 , 先是抄了老八的老巢户部 , 又是偷听老八在里面说大话 , 等老八说完以后 , 再急匆匆的假装赶到来打老八的脸 。可见老四的职场素养也很厉害 , 一直隐而不发 , 找到机会了就直奔对手老八负责的户部去找毛病 。然后等着老八向领导康熙说大话拍马屁差不多了 , 老四再及时出现 , 将老八负责的户部问题反应出来 , 还真是高明 。老八这时候也展现出他的职场之道 , 原来他拍康熙马屁 , 还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将这件事大事化小 , 小事化了的自己处理 , 不至于暴露户部的巨大问题 。他户部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问题 , 当然是他对官员借国库银子大方批准 , 以笼络人心了 , 来打造自己的小圈子 , 所以被很多人称之为贤王 , 但没想到遇上老四这么个高手 , 这次交锋是败的体无完肤 。康熙看完清单以后 , 自然大为震怒 , 但毕竟高高在上的一国之主 。所以开始定调了 , 说道这些年玄烨把国事交给太子 。先把责任推给了太子 , 然后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你们这些阿哥们协同办理 , 现在弄成这个样子我们还谁也不知道 。这样一来责任是太子胤礽和众位阿哥的了 , 不至于让太子一个人背锅 , 而自己最大的错误只是太信任这些儿子罢了 。康熙继续训斥道胤礽你怎么说 , 还有胤祀 , 你是兼管户部的阿哥 , 亏空如此 , 你还在什么当务之急什么拨款抢修 , 气的都将清单都扔了 。老八这时候并没有想着弥补什么 , 直接推卸责任说道:儿臣有亏职守 , 请皇阿玛治罪 。意思说我不管了 , 你治我罪吧 。康熙一看太子烂泥扶不上墙 , 老八是说大话可以 , 捅了娄子只敢承认却不想着弥补 。转念一想老四既然说出这个问题 , 应该有解决的问题 。所以康熙问老四该怎么办 , 老四的方法就务实了 , 既然户部存银不足五十万两 , 那么先立刻拨出库银四十万两在直隶一带 , 买粮急运灾区 , 以解燃眉之急呗 。然后再派钦差前往江南筹款购粮 , 赈济灾民过冬 , 抢修己坏的河堤 。康熙这时候感慨道:灾患如此 , 皆因人事不修 , 人事不修 , 上天才降下灾祸 , 宗室与国同体这水今天淹的是百姓 , 如果我们不能好好感知天意 , 这水明天淹的就会是这座紫禁城 。虽然说的大道理很对 , 可惜下面这些蛀虫可听不进去 。次日老四去太子府上 , 让太子帮他向康熙争取到下江南赈灾的差事 。太子发起牢骚 , 说道当了三十年的太子 , 见了皇上就跟耗子见了猫似的 。又说起老八他们几个 , 还时不时地给我下药 。太子继续说道还有人的背着我向皇阿玛请功 , 我这个太子当得是太窝囊 。意指老四偷偷的去户部清查 , 不给他说 , 还自己汇报 。老四开始一本正经的解释起来 , 说道二哥我到户部清查账底 , 本为了给您提个醒 , 没想到遇到那当口儿 ,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嘛 , 我可不是为了邀功啊!太子一看话都说这份上 , 没必要较真 , 说道老四明我又没说你 , 你何必多这个心眼呢 。当老四表示想接下前往江南赈灾的差事 , 太子认为太难太得罪人了 , 劝说道老四怎么说你也是我的人 , 差事要办砸了我怎么保你 。老四打着为国为民苟利社稷什么的话 , 太子听到不耐烦了 , 便答应了老四 , 向康熙举荐他 。至此通过十分钟左右的剧情 , 就将九子夺嫡的各位阿哥描写的差不多了 。大家可以看出太子与老四和老十三是一党 , 老八和老九和老十还有老十四是一党 , 至于老大和老三并没有说什么 , 不过这也符合常理 , 首先重点突出了九子夺嫡中的三位重要人物:干实事的老四、说大话的老八、无能却色胆包天的太子胤礽 。老大是最早出局 , 老三是没有那个心机 , 自然没有过多描述 。不得不说 , 雍正王朝电视剧还真是神剧 , 十分钟的剧情就将九子夺嫡的格局 , 还有几位重要阿哥的为人处世描述的差不多了 。老四恐怖的职场套路也展现了出来 , 可以说是步步为营 , 之前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 , 这次趁黄河发大水的机会 , 开始创造机会 , 先是在老八负责的户部找问题 , 然后冷眼旁观老八说大话 , 再趁机捅出来这个问题 , 等于是踩着老八来凸显自己 。最重要的是 , 还趁机创造了一个机会 , 那就是当他捅出这个问题 , 使问题变得棘手的时候 , 领导康熙问他怎么办的时候 , 他提出自己的答案 , 那就是剩下那点钱先解燃眉之急 , 然后派个全权代表下去解决问题筹款赈灾呗 。创造出这个钦差大臣的全权代表职位以后 , 老四再借着太子这颗大树 , 拿下这个职位 。等于是自己创造机会 , 自己利用机会 , 简直是高手高手高高高手啊 。十分钟剧情通过寥寥几笔的描述 , 将九子夺嫡的几位皇子刻画的淋漓尽致 , 并且展现出老四的权术以后 , 之后三十多分钟的剧情 , 更是将这个虚晃的盛世展现的淋漓尽致 。老四如愿以偿的得到钦差大臣职位以后 , 下江南以后 , 遇到了什么困难呢?遇到的是官官相护 , 遇到是官商勾结 , 遇到是八爷党的黑暗 , 遇到是吏治腐败 , 种种社会弊端 , 不知不觉中已是使大家了然于心 。老四与老十三下江南赈灾并没有大张旗鼓 , 而是微服直奔扬州 , 被自己的家奴年羹尧接上了 。这是为什么呢 , 因为老四想要打老八一个措手不及 , 因为扬州是八爷党的小金库 。老四这是借着公务既削弱了老八的势力 , 还完成了任务 , 不得不说是个狠人 。这在职场上也是一个高明招数 , 我跟你不对劲 , 我不会跟你说没用的 , 我会借着为公司办事来正大光明的挑你的毛病 , 偏偏在扬州那里真的有你的毛病 , 所以你还发作不得 。而且老四微服前往 , 不只是要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 还有充足时间提前实地考察和这了解 。这不就发掘了乞丐李卫和高福 , 以李卫和高福这条线牵引出了扬州知府车铭竟然趁着大灾 , 以低廉的价钱买卖民女 , 送给江南巡盐道任伯安为家妓 , 还真是一环扣一环 。扬州知府通过人贩子王三发子来买卖民女 , 因此与想救出翠儿的李卫和高福发生冲突 , 被老四发现 , 这样一来 , 暴露出当时的吏治腐败 , 泽国千里灾民百万 , 扬州知府不急着赈灾 , 竟然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巴结更上一级的任伯安 , 还真是朱门酒肉臭 , 路有冻死骨啊 。更为讽刺的是 , 老四到了扬州衙门 , 大小官员都称赞车铭是个好官 , 老四说起了被车铭罢免的田文镜 , 说明老四已经提前摸清了这边情况 , 知道了有个田文镜可以一用 。老四说出车铭为难田文镜的事情以后 , 这些官员继续配合车铭说话 , 异口同声的大声说道:“车大人为官清正 , 下官等都是有自共睹 , 为官清正与民无犯” 。让人不由得想起官官相护这个词 , 老四干脆直接将人贩子王三发子带上来 , 车铭不得不承认 。任伯安官场这个老狐狸 , 马上说道与他无关 , 并不知道车铭要送他家妓 , 车铭见状也配合着说道是自己自作主张所为的 , 还真是一对老狐狸 。老四借此要下了车铭的顶戴袍服 , 让田文镜暂时代理扬州知府 。任伯安当然是反对了 , 但是没什么用 , 竟然直接走了 , 不给老四和老十三面子 , 不过这样一来 , 老四先将能干的田文镜安排上来了 , 有利于自己赈灾 。另一边老八继续假仁假义 , 老九和老十已经坐不住了 , 认为老四去八爷党的小金库扬州是玩釜底抽薪去了 , 要写信给任伯安对付老四 , 老八说了一句“那上百万灾民过冬怎么办” 。老九说道八哥收起你的菩萨心肠吧 , 总不能让这群混蛋骑我们头上拉屎吧 , 吃了一块西瓜以后 , 老八同意老九写信给任伯安对付老四 , 将上百万灾民的死活抛之脑后 。夜晚任伯安与扬州盐商们在青楼大鱼大肉 , 并且说道有老八和老九撑腰 , 并不怕老四他们 , 这也是白天任伯安敢直接走人的底气所在 , 任伯安又交代道每个盐商捐区区二百两 。由此可见官商勾结何其严重 , 而老八的八爷党成员自上而下都是一群国家蛀虫 , 心中只有自己的利益 , 没有国家没有百姓 。老四这边呢 , 跟着年羹尧去悄悄地看了看邬先生 , 但并没有交谈 , 只是让年羹尧先将邬先生送回北京王府 , 可见老四的准备十分充足 , 都为自己提前找到了谋士 。老四任命田文镜代理扬州知府 , 虽然赈灾很有起色 。但盐商们每人才捐了二百两 , 赈灾没钱当然继续不下去 , 所以老四又开始出招了 , 那就是在富户门前挂上“有求必应”的灯笼 , 再煽动灾民去富户家抢吃抢喝 , 注意灾民中李卫和高福是一副乞丐打扮 , 引领大家去富户家中抢 , 可见老四心思缜密 , 让李卫和高福再度干起本职工作乞丐 , 来引导灾民去抢富户 , 免的灾民抢红眼了去抢百姓 。老四这样一闹 , 一时人心惶惶 , 任伯安这种贪官污吏自然害怕 。老四出招以后 , 又叫年羹尧率领人马在扬州各个路口把守 。任伯安坐不住向老九写信以后 , 老九和老八商量以后 , 叫任伯安按兵不动 , 然后看老四越闹越大 , 再发难 。这时候年羹尧就派上用场了 , 截获了老九写给任伯的信 , 有了这封信 , 老四和老十三就开始请任伯安还有其他盐商吃饭 , 借此威胁任伯安捐款 。再仔细想想老四还真是步步为营 , 先是为自己创造机会 , 成为钦差 。后来更是一直把握主动权 , 煽动灾民闹事 , 知道任伯安坐不住要与老九通信 , 再安排年羹尧截获老九的信 , 以这封信来威胁任伯安捐款 , 还真是快刀斩乱麻 。可见老四这个人的职场套路还真是满分 , 一直把握着主动权 , 不只是为自己创造机会 , 还善于打着以公务的名义 , 来对付老八 , 使自己一直处于有理的一方 , 使人钦佩不已 。老四的职场套路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吧?雍正王朝为何经久不衰 , 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 大家现在通过宋安之对于开局的分析 , 也看明白了吧?经典之作之所以成为经典之作 , 还是很有寓意的 , 光是这其中的职场道理 , 也够我们品尝的了 , 现在大家懂了吧 。我是宋安之 , 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 。故事在笔下 , 我们都在路上 , 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 , 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 , 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 , 点个赞关注一下吧!第210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 , 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没有 , 宋太祖是死于急病 , 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 , 赵匡胤是武将出身 , 而且功夫极高 , 赵光义却没啥武艺 , 这一点从赵光义后来带兵打的几次败仗就可以看出来 。赵光义喜文 , 虽然他也在他哥的军队中从军 , 但多从事文职 , 相当于谋士 , 没有冲锋陷阵过 , 史书中也没有他冲锋陷阵的记录 。一个文人在一个武将面前本身就非常胆怯 , 何况还是个皇帝 , 赵光义没有胆量敢对赵匡胤动手 。即使赵匡胤醉酒 , 赵光义也不敢动 , 他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杀死他哥 , 一个会武功的人即使醉酒力气也相当大 。其二 , 赵光义若是杀了人 , 不可能从容离开现场 。赵匡胤死的时候身边没人 , 四更天才被太监宫女发现 , 告知了皇后 , 皇后这才让王承恩传赵匡胤的四儿子赵德芳 , 王承恩却传了赵光义 。首先一点 , 皇帝家不比咱们普通老百姓 , 两人在屋里喝酒即使屋里没有外人 , 太监宫女也不敢远离 , 必须随时伺候着 , 因此最多站在门外 。这个时候赵光义若是动手杀人 , 势必惊动太监宫女 , 况且皇宫中还有御林军 , 随时保卫皇帝 。其三 , 赵德芳是赵匡胤的四儿子 , 他上面还有哥哥赵德昭 ,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赵匡胤死后继承皇帝的应该是赵德昭 , 轮不到赵德芳 。封建社会宗法礼仪很重要 , 赵匡胤死前并没有立过赵德芳为太子 , 赵德芳继位就没有合法性 。因此太后即使让太监传赵匡胤的儿子也应该是赵德昭 , 而不是赵德芳 。赵德昭还是一员武将 , 后来参加了灭北汉的太原战役 , 和进攻辽国的幽州之战 , 曾经因为宋太宗赵光义中箭伤失踪一天 , 石守信等武将还准备立赵德昭为帝 。其四 , 宋太祖赵匡胤有意培养赵光义 , 放任赵光义在开封坐大 , 从他迟迟不立赵德昭为太子就可看出来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都很短命 , 都是老皇帝死后继位的新皇帝控制不下面的武将 , 被军事推翻政权 , 赵匡胤也是靠黄袍加身成功发动政变而得到天下的 。所以他当上皇帝后极力想要改变这一点 , 于是来了个杯酒释兵权 , 解除了武将的威胁 。但他并不完全放心 , 因此他让弟弟赵光义当开封市市长 , 坐镇京城 , 有意培养赵光义的势力 。而且他还迟迟不立太子 , 长子赵德昭已经二十多岁了 , 不是小孩子了 。若是他有意传子 , 就应该立为太子 , 早早培养他的威望 , 但他没有 。可能有人会说赵匡胤正值壮年 , 没想到会这么快死 。对不起 , 五十岁对古代人来说已经是老年人了 , 能活到五十岁的人很少 。赵匡胤对皇帝继承人一直没有明确 , 一边看着弟弟赵光义的势力不断坐大 , 一边却不对两个儿子有任何培养 。赵匡胤是个阴谋家 , 他对赵光义的政治野心不可能看不到 , 从他想迁都洛阳受阻他就能看出赵光义在朝中的威望 。若是这个时候想打击赵光义 , 把他拿下 , 还是能办到的 , 但他回到开封后没有釆取任何针对赵光义的措施 。所以说 , 宋太祖赵匡胤是出于国家稳定 , 有意传位给弟弟赵光义的 , 但他在内心又有些不甘心 , 因此他一直没有明确继承人 。他的死很大的可能是得了急病 , 如心肌梗塞、脑出血等 , 这些病在喝了酒后极容易犯病 。至于说“斧光烛影”的故事是一百年后一个叫文莹的文人在《续湘山野录》中写的 , 应该是凭借野史传闻记录 , 不足为信 。至于说赵光义后来弄了个“金匮之盟” , 那也是因为赵匡胤没有明确立他为继承人 , 他的帝位合法性不足 , 为了向世人表明他继位是合法的 , 才搞出来“金匮之盟” 。可是这样一来就又把他的弟弟赵光美弄成了皇帝继承人 , 所以他最后不得不对赵光美进行严酷的打击 。哪个都影响大 , 两个人在一起都自省一下 , 别光看对方不顺眼 。其实 , 我们中国人活下去的源动力 , 就是为了后代 。把个人那些私利放下 , 自然心平气和了 。匈奴人从未消失 , 他们的后裔就在我们身边 , 默默影响着世界的发展 。汉代之前的匈奴匈奴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炎黄子孙 。据《史记》记载 , 匈奴是夏后氏的后代 , 与夏朝皇族同宗 , 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 , 迁徙到草原 , 过上了追逐水草的游牧生活罢了 。后来商朝的鬼方、混夷、獯鬻 , 周朝的猃狁这些部族都是其后裔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戎、狄或者胡人 , 已经和后来的匈奴没什么区别了 , 可以看做是匈奴的个别部落 。自春秋以来 , 匈奴便频频出现在史书中 , 当然 , 是以戎狄等部落的名字 。在此期间 , 虽然他们常常进犯中原 , 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被中原各诸侯国打到喊爸爸 。这和后来的游牧民族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最有趣的是 , 住在义渠的戎人在修筑城池保护自己 , 反而是属于中原诸侯的秦国在攻打这些戎人 。今日夺几城 , 明日夺几城 , 最终义渠被灭国 。后来秦始皇灭六国 , 建立了秦朝 , 匈奴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我们知道 , 秦始皇是个猛人 , 信奉要么不做 , 要做就做绝 。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率领10万大军攻打匈奴 , 面对士气高涨的秦军 , 匈奴溃不成军 , 被赶出了黄河以南地区 。自此 , 中原地区可以凭借黄河天险将匈奴拒之于国门之外 。可惜好景不长 , 秦始皇驾崩后 , 由于秦二世无道 。以陈胜吴广起兵反秦为契机 , 天下豪杰云集响应 , 秦朝很快便覆灭了 。随着秦朝的覆灭 , 秦朝驻守在边境的军队也撤离了 , 匈奴很快越过黄河占据了大片土地 , 再次和中原王国做起了邻居 。西汉时期的匈奴西汉初期 , 匈奴与汉朝的冲突不断 。此时 , 统帅匈奴的是匈奴历史上最伟大的冒顿单于(最高首领的一种称呼) 。冒顿是头曼单于的大儿子 , 本来匈奴的王位应该由他继承 。谁知头曼后来娶了个续弦夫人 , 想立其所生的小儿子为继承人 。当时 , 草原上有三大部落 , 分别是月氏、东胡以及匈奴 。其中属匈奴最弱小 , 长期被月氏和东胡欺负 。头曼单于特意将其送到月氏去做人质 , 然后反手就带兵去攻打月氏 , 明显就是想借月氏之手除掉冒顿 。可惜冒顿不是普通人 , 趁乱抢了一匹马逃回了匈奴 。头曼单于一看 , 自己儿子这么勇猛 , 又改主意了 。他让冒顿担任万夫长 , 统领一万骑兵 , 为匈奴抢地盘 。于是 , 头曼单于学到了生平的第一个成语 , 叫作“养虎为患” 。冒顿制作了一种特殊的响箭 , 来训练他手下的骑兵 。冒顿的响箭射到哪里 , 这些骑兵的弓箭就要射到哪里 。冒顿先后使用自己的坐骑、妻子训练手下 , 犹豫不决者都被杀了 , 剩下的人一听到响箭的声音 , 就会条件反射射箭 。一次外出打猎的时候 , 冒顿用响箭射向头曼单于、头曼的小儿子以及头曼的妻子 。于是他们全都变成了刺猬 。就这样 , 冒顿成为了匈奴的新单于 。在他的带领下 , 匈奴大败东胡 , 赶走月氏 , 势力空前高涨 , 成为了草原上的霸主 。当时汉朝刚刚建立 , 冒顿便开始打这个新生帝国的主意 。他倒不是真的想要获得什么 , 主要是此前匈奴被中原国家欺负得太惨 , 本能的恐惧汉朝发展壮大 , 因此想限制其发展 。经过了一系列小规模试探后 , 冒顿准备干一票大的 , 他的目标是汉朝的皇帝刘邦 。冒顿用小股骑兵引诱汉军 , 刘邦急于一鼓作气消灭匈奴军队 , 结果陷入包围 , 被困在了白登山 , 这便是有名的白登之围 。当时匈奴方面号称40万骑兵 , 而刘邦这边仅有10万人 , 情况十分危急 。问题是 , 10万汉军依山建立防御工事 , 匈奴的40万骑兵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加上匈奴是游牧民族 , 粮食储备稀缺 , 打不了持久战 , 而刘邦后续还有20万援军在路上 , 这样耗下去匈奴必败无疑 。意识到情况不妙的冒顿只能和刘邦议和 , 放了刘邦 。而刘邦也意识到想要消灭匈奴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 当时的汉朝经历了连番大战需要休养生息 , 于是采取和和亲政策 , 双方保持了几十年的和平 。到了汉武帝时期 , 匈奴的好日子便结束了 。经历了文景之治的积累 , 汉朝的国力空前强盛 , 恰巧又碰到汉武帝这种想要干一番大事的皇帝 , 于是匈奴便成了他用来刷声望的工具 。在卫青、霍去病的连番攻势下 , 匈奴接连大败 , 丢掉了大片草场 , 只能退缩到草原的最深处瑟瑟发抖 , 祈祷这辈子都不要再见到汉朝人了 。在此期间 , 汉朝不断在塞外筑城、修建长城 , 同时联合草原其他部族以及西域诸国 , 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包围网 , 限制着匈奴的发展 。凡事有盛必有衰 , 到了汉武帝后期 , 汉朝的实力开始衰落 , 而经过十几年修生养息 , 匈奴的实力反而壮大起来 。此后汉武帝多次派人出征匈奴 , 皆大败而归 。最后一次 , 李广利率领数万大军深入沙漠攻打匈奴 , 战败被俘 。此时汉武帝才意识到汉军已经不是匈奴的对手 , 只得收缩军力 , 匈奴再次获得了发展空间 。势力得到恢复的匈奴 , 开始和汉朝争夺西域的霸权 。经过数次大战 , 最终匈奴被赶出西域 , 实力大减 。汉朝惹不起 , 西域抢不到 , 无处扩展地盘的匈奴只得搞起了窝里斗 , 也就是俗称的内乱 。内乱使得匈奴更加虚弱 , 最后不得不向汉朝称臣 , 彻底沦为了汉朝的附庸 。双方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 , 直到王莽篡汉 , 匈奴再次不受约束 。东汉时期的匈奴匈奴在东汉初期便陷入了内乱 , 分成了南北匈奴 , 南匈奴战败 , 于是归附东汉 , 做了东汉的臣子 。先说说北匈奴 。北匈奴由于天灾人祸 , 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 , 因此常常劫掠东汉北部边塞地区 。此时 , 东汉刚建立不久 , 战乱刚刚结束 , 百废待兴 , 不宜再起兵事 。因此只能暂时进行被动防御 。不过 , 随着东汉国力的恢复 , 对北匈奴的征讨便提上了朝廷日程 , 为了节省国力 , 东汉决定先将西域掌握到手中 。公元73年 , 东汉派出四路大军夺取了伊吾卢城 , 接着派遣班超重新打通了连接西域的道路 。公元75年 , 东汉正式出兵西域 , 前后与北匈奴发生了大大小小几十场战斗 , 皆以东汉的胜利告终 。不过东汉的消耗也很大 , 加上汉明帝恰巧驾崩 , 汉军只得暂时撤军 。此后多年 , 北匈奴先后有七十三批人南下投奔东汉 , 北匈奴实力大减 。后来 , 北匈奴先后遭遇鲜卑族偷袭和田宅 , 国势更加衰弱 。本着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则 , 东汉果断出击 。面对来势汹汹的汉军 , 北匈奴连战连败 , 只能不断西迁 , 在此期间 , 先后有二十多万人归附汉朝 。到了这地步 , 北匈奴已经完全无法威胁到东汉了 。后来 , 由于归附东汉的匈奴人过多 , 一些人不满南单于的领导 。于是选出了新的单于 , 逃往漠北 , 形成了新的北匈奴 。不过 , 这新的北匈奴根本无力威胁东汉 , 在汉军的一系列打压下 , 最后只能不断西迁 , 远离中原 。再来说说南匈奴 。相较于北匈奴 , 南匈奴温顺多了 。不过其内部部族众多 , 时不时会闹点内乱 , 不过都会被东汉快速平定 。到了东汉末年 , 天下战乱不断 。南匈奴难以置身事外 , 也参与进这场乱战中 。此时就要提到一个人 , 那便是才貌双全的蔡文姬 。某次 , 南匈奴单于出征 , 遇到了蔡文姬 , 惊为天人 , 于是直接抓回去做压寨夫人了 。后来曹操势力做大做强 , 南匈奴便归附曹操 。谁知道曹操一直惦记着曹文姬 。虽然不舍得 , 但是形势比人强 , 南匈奴单于迫于曹操的压力 , 只得交出人 。不过曹操倒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 也就让蔡文姬将记住的400多篇典籍给写下来 , 为华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至于南匈奴 , 则被曹操分为了左、右、南、北、中五个部落 , 分散到各地安置 。同时每部设置一名都尉管理 , 由匈奴人担任 , 同时由朝廷派遣一名司马 , 负责监视 。南匈奴从此不复存在 。匈奴人的去向随着西晋八王之乱的爆发 , 很多草原民族进入中原 , 其中就有匈奴人的影子 。这促成了多民族的融合 , 最终 , 匈奴与其他种族相互融合 , 逐渐被同化了 。其中 , 和匈奴人联姻最多的 , 必然是汉族人 。现在有些人的祖先很可能就是匈奴人 , 只不过到了现在 , 他们的匈奴血脉已经稀薄的可以忽略不计了 。而除此之外 , 西方史学界认为一部分西迁的北匈奴人的后裔 , 很可能就是匈人 。公元350年 , 匈人第一次出现在西方 , 便消灭了当时不可一世的阿兰国 。其后不断攻城掠地 , 甚至连东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都不得不臣服与匈人的铁骑 。不过匈人来得快去得也快 , 仅仅过了百年 , 曾经不可一世的匈人帝国便没落了 。历史上最后关于他们的记录 , 是他们的后裔保加尔人 。总结虽然在我们的印象里 , 匈奴人是强大的草原民族 , 不过纵观历史 , 除了冒顿单于时期 , 匈奴大部分时候都在挨揍 。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 , 匈奴人最后融入了强大的汉族血脉之中 。而他们在西方的后裔 , 最终也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也许 , 汉族最强大的地方不是科技文化 , 也不是军事实力 , 而是通话能力 。历史上那么多威胁中原王朝的势力 , 最终不都被慢慢同化了吗?梃击案发生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夜 , 是由一不知名男子手持枣木棍闯入慈庆宫刺杀太子引发的政治事件 ,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梃击案" 。当时万历帝的皇后因身体原因未生育 , 王贵妃生子朱常洛 , 郑贵妃生子朱常洵 。因王贵妃身份卑微 , 郑责妃得宠 , 在封建帝制年代 , 子以母贵 , 万历帝就想册立郑贵妃之子朱常洵为太子 , 于是就引发了储君之争 。这立太子之事遭到了朝中大臣和东林党的反对 , 皇帝迫于各方面的压力 , 只好遵祖制立朱常洛为太子 。于是就引发了张差闯慈庆宫棒击太子的政治事件 。五月初四夜 , 太子居住的慈庆宫充满节曰的气氛 。突然 , 有一手持木棍的男子出现在慈庆宫前 , 将守门太监打倒 , 趁混乱时冲入宫中 , 欲谋刺杀太子 。这时 , 太子府内侍韩本用赶到同闻声跑来的太监将.闯宫男子擒获 , 交与东华门的守卫指挥使收监 。次日 , 太子面见父皇说明昨夜之事 , 领旨后立即派人调查审理此事 , 于是案子交给了巡城御史刘廷元手里 。刘廷元根据多年的办案经验 , 又结合围绕褚君事件所发生的明争暗斗 , 刘廷元深知该案的复杂性 , 弄不好就引火烧身呀 。对于此事件刘廷元左右为难 , 不敢轻意的下结论 。于是就提审这陌生男子:″疑犯名叫张差 , 薊州人 。经多次讯问 , 本人呶呶称吃斋讨封等语 , 话非情实 , 词无伦次 , 按其迹若涉疯癫 , 稽其貌似.黠猾" 。就是说此人看似疯狂 , .又象狡猾之徒 , 又象是有不轨之心 , 于是认定对该案要认真对待 , 从严从重拟罪 。而我刘廷元官小言轻 , 不胜此重任 。于是案子交于刑部衙 , 由胡士相和岳骏声等人负责审理 。刑部这些官员皆通名哲保身之道 , 深知此案的复杂性 , 他牵扯到宫中的政治斗争 , 审讯过程稍有不甚 , 就有可能被卷入到政治的漩涡之中 , 性命休矣 。于是刑部的这些官员就就拿疑犯"稽涉疯癫"大做文章 , 初十曰他们上报了审问结果:张差蓟州人 , 因经营柴薪生意 , 与同行李自强抢生意 , 李自强竟然一把火烧了张差所囤积的柴薪 。张因气疯癫 , 并于本年四月进京告状 。路上受人欺骗说拿一木棒可以当做冤状 。张差无知信以为真 , 拿着木棒 , 四处乱撞 , 最后打伤太监 , 误入慈庆宫 。不知何故 , 前后两审却不相同 , 前审中的″吃斋讨封"的结论不见了 , 取而代之的是纯粹的″疯狂的结论 , 就连狡猾的性格判断都没了 。胡、岳等人的意见是:按照法律 , 将张差斩首即可 。可此事在宫中乃至京城 , 已闹得满城风雨 , 社会舆论哗言 。人们议论的矛头直指郑妃一伙 , 指责前两次的审问虎头蛇尾 , 意在包疵幕后主谋 , 此时的郑贵妃已成众失之的 。皇帝对外界传闻很是恼火 , 在郑贵妃的唆使下 , 他下令刑部对张差严加看押 , 不准任何人探望 , 想等事态平息之后 , 再作处理 。然而身系太子安危的大臣对案件如此审法颇为不满 , 心想 , 虽然慈庆宫禁卫不严 , 但也不是谁想进就可以进得了的?这背后肯定有阴谋 。于是刑部有一王姓官员 , 极富责任感 , 他抱着这种疑问 , 偷偷地来到刑部大牢 , 暗中对张差做个司法鉴定 , 他认为张差思维正常 , 并非他人所说的疯癫之流 。于是对张差进行了突审 。张差见事已至此 , 就如实的供述了整个做案过程 , 供词中说:我小名张五 , 父张义病故 。有乡人马三舅 , 李外父 , 叫我跟不知名老公 , 说"事成后与尔几亩地种" , 老公骑马 , 小的跟走 。于初四到京城 。……到不知名街道大宅子 , 一老公与我饭 , 后又给我一根枣木棒 , 让我先冲一遭 , 撞着一个 , 打杀一个还声称打杀了我们救得你 。于是领我从后门进到宫门上 , 守门的太监拦阻我 , 我一棒将他打倒 , 随后老公多 , 就被擒获了 , 那小爷命大 。更重要的是在后期的会审中 , 张差还供出了所有涉案人员的全部信息 , 重中之重是张差供出了指使他的太监是谁?这两个太监一个是庞保 , 一个是刘成 , 这案情更明了了 , 因为这二位太监都是郑贵妃的亲信 。好在郑贵妃在皇帝跟前十分得宠 , 明神宗又不想让事态扩大 , 于是便让郑妃去求太子的谅解 。在太子面前 , 郑贵妃为开脱罪责 , 以求太子谅解 , 竟然一再的向太子下拜 。太子顾及父亲的颜面 , 只好回拜 , 并原谅了郑贵妃 。五月廿八曰 , 已二十五年不上朝的明神宗 ,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 , 带着太子及皇孙们在慈宁宫召见群臣 。此时皇帝对太子说:″你有什么话 , 跟大臣们都说出来 , 别顾忌" 。太子道:″似此疯癫之人 , 决了便罢 , 不可株连" 。……由此可见 , 这父子俩在.给.″梃击案"定调子 , 张差之举源于疯狂 , 不要诛连他人 。见此情形 , 众大巨只好作罢 , . 。五月廿九日张差被凌迟处死 , 之后庞刘二人也被秘密处决 , 梃击一案就此无从查起 , 成为历史谜.案 。纵观整个案件 , 郑贵妃是该案主谋是毋庸置疑的 , 否则她为何不顾及身份去拜太子呢?刘庞二人又为何被秘密处死呢?然而 , 正.值案件接近招然若揭之际 , 却急转真下变成了千去之谜 , 这又有谁有知道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