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塔的佛像是什么,黑色的佛像是什么佛

所以当你要辨别一尊佛像产地的时候,第一个会考虑佛像的脸部特征 。《释迦牟尼佛》(局部)犍陀罗青铜4-5世纪44cm判别一尊佛造像艺术风格最主要是由他的脸部特征做判断,一位供养人委托一名艺术家制作佛像的时候,艺术家为了讨好供养人会让佛像的脸部面相和供养人的种族更为相似,所以沿着丝路一路从中亚到中国发现这些佛造像,越靠近中国,佛像的面部表情更接近中国人的样子 。
如何鉴定佛像及佛像的种类?

托塔的佛像是什么,黑色的佛像是什么佛



【文藏来答】作为普通人怎么知道这些佛造像来自尼泊尔,或是来自西北印度或是东北印度呢?罗文华以及来自世界各地致力于喜马拉雅艺术研究的学者们纷纷给出了建议~《文殊菩萨》(局部)尼泊尔 红铜鎏金 嵌珠石 12世纪 93cm首先,材质判断 。“我们有个最简单的鉴别办法,就是材质,”罗文华介绍说,在西北印度,绝大部分佛造像用的是黄铜或者青铜,而在北印度大多用黄铜,到了尼泊尔,则用红铜 。
尼泊尔佛造像绝大部分是红铜鎏金,而其他部分地区的佛教造像很少鎏金 。另外,汉地造像,用失蜡法比较晚,而整个喜马拉雅地区很早就采用失蜡法铸造铜像,除了失蜡法,五方佛台座上的细小的人物、动物、连枝等等,用其他方法很难做出来 。五方佛的台座,前面是层层折角,后面是个半月形,塑造了各种人物、动物、卷莲纹等等,形象非常饱满,突出台座之外,从侧面可以看得很清楚,这需要非常高超的水平,而且在这么狭小的空间上,表现这么完美的图像组合,非常困难 。
其次,通过造像外部特征判断 。学者乌尔里希·冯·施罗德阐述了鉴别佛造像的一些简单方法 。《释迦牟尼佛》 尼泊尔 红铜鎏金 10-11世纪 81cm一尊来自10-11世纪尼泊尔的“释迦牟尼佛”,高81厘米,红铜鎏金,这是止观美术馆(ZG1019)藏品 。释迦牟尼佛螺发,额头宽阔,大耳长垂,弯眉细目,眼为豆荚状,向下俯视,鼻梁高挺,脸型方正饱满,面带淡淡的笑意,神态沉静慈祥,面鎏金基本脱落,显露出光滑细腻的铜质,表现出光滑饱满的肌肤 。
右手施触地印,带环形手镯,左手施禅定印,着袒右肩袈裟,袈裟质地极为轻薄,边缘处用细劲的条棱表现袈裟如纱般的厚度,袈裟贴体,不表现衣纹,有出水之感,袈裟之下的隐现强壮有力的身体,腹部微微鼓出,展现出蓬勃的活力,结全跏趺坐,袈裟下摆衣褶紧密层叠垂落在双腿前 。《释迦牟尼佛》(局部)此尊造像系红铜鎏金,鎏金有脱落,面部的红铜明亮细腻显示出饱满光滑的肌肤质感,佛面相年轻,气质出众,身体舒张,双肩宽阔,胸膛宽厚,肌肉圆润强健,饱满而富有弹性,具有青春的活力,身体的曲线柔和,对袈裟轻薄质感的处理与身体轮廓的交代表现分明,是尼泊尔10-11世纪的造像特征 。
乌尔里希·冯·施罗德高度评价了这尊尼泊尔造像的重要性,造像尺寸堪称硕大,十分罕见,这是尼泊尔艺术史上的杰作 。《释迦牟尼佛》(局部)犍陀罗 青铜 4-5世纪 44cm判别一尊佛造像艺术风格最主要是由他的脸部特征做判断,一位供养人委托一名艺术家制作佛像的时候,艺术家为了讨好供养人会让佛像的脸部面相和供养人的种族更为相似,所以沿着丝路一路从中亚到中国发现这些佛造像,越靠近中国,佛像的面部表情更接近中国人的样子 。
所以当你要辨别一尊佛像产地的时候,第一个会考虑佛像的脸部特征 。关于造像,止观美术馆馆長Jeff Watt 杰夫·瓦特也给出了十一个方面可用于对一件作品进行立体分析 。题材 。可以根据十一种外表形式来判定是哪种题材,然后再进行进一步观察确定其更为精准的身份并对尊像进行命名 。比如,一件造像根据外表可以先判断为一尊佛像,然后再进一步确认是什么佛 。

推荐阅读